孩子眼裏的家

七歲的侄子濤濤說:“我想有個和哥哥一樣的房間,一樣的書桌,一樣的書架,還有那麼多的書,還想有一個和你們一模一樣的家。”

聽完這番話,我陷入沉思,孩子想要擁有的僅僅是一個佈局合理的房子嗎?他只是因爲哥哥房間的一切比較好看嗎?他才七歲,對於好多事物的看法只限於好看或者難看,喜歡或者不喜歡。他也不可能因爲我家的房子比他家的大而產生這樣的想法,我們的房子和他們的房子只是在內部裝修上不同,都是兩層樓,簡單的裝修。我家多了一些花花草草和我們娘倆的那些書。而他的家,每個房間都有不同的顏色,每個房間裏都有媽媽買的玩具,和大大的牀,好看的衣櫃。

而他,一個七歲的孩子不可能因爲房子的大小,裝修的優劣來分辨那個好,那個不好。

那是什麼讓他小小的心裏有了那樣的想法呢?

或許,是環境,是氛圍。

我的孩子從小是我帶,送他上學,陪他寫作業,讀書,遊戲。給他做好吃的飯菜。除了我上班的時候,基本不會離開,去那裏都帶着他。

他小的時候,一部舊電視,一個DVD,幾十部奧特曼的碟片,是他一個人是所有的陪伴。沒有手機,沒有太多的動畫片。多半時候我陪他玩遊戲,講故事。

那時候,沒有太多的錢,沒有現在這樣的大房子,可他很快樂。

直到後來,喜歡上讀書。一本書就可以陪伴他一整天。而我,忙時,上班,做家務。閒時陪他讀書。沒有誰覺得日子清苦。

而濤濤的父母比我小很多,趕上了一個讓人眼花繚亂的世界,孩子也趕上了。簡單的日子過起來都需要扔很多錢進去,他們出去打工掙錢,想要給孩子更好的未來。於是,孩子和奶奶在家,他們是彼此唯一的陪伴。媽媽有空時,帶着好多的吃的和玩具來看他,又轉身投入更辛苦的工作。父親忙時務工,閒時喝酒,不順心了發酒瘋,砸東西。小小孩童的心裏,滿是荒蕪。後來,大家都有了手機,於是在那一方小小的天地裏,他找到了新的樂趣,可以沉迷於那個世界一整天。也可以在一堆積木中安置一個屬於自己的空間,自言自語。有時候看到他一個人玩的不亦樂乎,我有些擔心他這樣會不會得自閉症?

只要他開心,來我家時都會呆上大半天,跟在哥哥的屁股後面走來走去。儘管年齡相差甚遠的哥哥從來不會有耐心,但他仍然跟着。

他還沒上小學,認不來多少字,可他說喜歡哥哥的房間裏那個書架,那些書。想要一個和我家一模一樣的家。

我一直在想,他究竟想要一個一模一樣的房子還是那個房子裏不一樣的生活?

也許,在他小小的心裏,只是希望有一個很多人陪伴,和諧溫暖的家,而不是一個房子。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