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印象

小城印象

  漢陰這座小城,我已經生活了十四餘年。雖然無法說自己是她滄桑變化的見證者,但是每當旅居在外,每當一輪輪滿月升騰而起之時,心中的那份對於她的敬意與思念卻是隨着年歲的更迭,與日俱增。

  說她是座小城,在漢陰所屬範疇內的縣市中,的確是面積最小的一座縣城。但是在她那小小的身軀之中,卻醞釀着三沈文化那悠久的歷史目光、有着素有漢陰座標的龍崗閣、有着每年三月盛放的油菜芬芳、有着精緻、美味的小吃......。她有着太多無可比擬的元素,每一個走進她的人並不會覺得她面積狹小,走幾步就到了盡頭,而是會真真被她在歷史的進程中所演化出的輪廓、在濃郁的人文鋪墊下,所沉澱的一種濃厚卻質樸的美所深深吸引。如果你覺得她還是不夠立體,那麼就跟隨我的目光一同來看看這座歷史名城吧!

  剛來漢陰,你會看到這裏綠色植物非常之多,無論大街巷陌、無論山林中央,你都可以看到一顆顆或高或低的樹木被根植於此,一瞬間,你會覺得整個世界都被這片綠意點亮了,身與心都被縈繞上了一種輕快的節奏。而當你漫步於漢陰月河南岸,你又會看到另一番別樣的風姿。相較於密佈的綠色樹木,在這裏更多的是“二月春風似剪刀”的垂柳,每當到了垂柳旺盛的季節,這裏的柳樹們便像一個個婀娜的少女,盡情的向人們展示着屬於自己的美態,也許是小城的人覺得,柳是最具有姿態與審美的樹,所以在南岸,你可以見到成排成排的垂柳遍佈在整片人行道路上。而當柳絮紛飛,垂柳的氣韻便更上了一個層次。那些攜藏着些許可愛意味的柳絮,在風的指引下,安靜的在天空飄揚着,仿若一團團雪花在天空作着調皮的嬉鬧,逗人捧腹。而作爲半個漢陰人的我,每當垂柳季節,都會陪着友人,去用手指輕柔的撫摸那柳條,在柳樹下,觀望着那彎彎的脊樑,垂柳十多年永遠亦保持着他謙恭的姿態,供人們欣賞,見證着一個個稚童走向成年,走向屬於自己的人生。

  當你的目光被兩岸的綠意所吸引時,橫亙在中間的月河,也是你不能錯過的景緻。月河,可謂是漢陰的母親河,幾十年來滋養着漢陰縣城三十多萬人口。雖然這些年來,月河的水質不再清冽,但是因了小城工業化程度不高,所以破壞較少,環城月河水段才得以算是所有流經段落,保存的最好的一處。的確,月河算得是這座小城的門面,一個模樣方方的美女,若打扮極爲邋遢不堪,縱你有沉魚落雁般的姣容,行人自也不會多看你一眼。關於月河的印象大約停留在童稚階段,那時月河還生長着大片大片旺盛的水草,水草之下也寄居着大量可觀的河鮮,常見的螃蟹、田螺自不多說,這裏還有着數量不菲的大龍蝦,以及一尾尾不知名的肥碩魚兒,那時每當放學,我們便聚集在此,使用着各色自制的捕捉神器,盡情的捕獲着大自然的贈禮,而在這月河旁的淤泥處,還有着狡猾的泥鰍,它們質地光滑,軟乎乎的,極難捕捉到,而一旦抓到,我們這羣人便會放出一浪浪的笑聲,在月河兩側盪漾着,那些美妙的、無憂無慮的歲月都是因月河動人的魅力而給予,雖說,現在的我,很少再去踏足那片童年的足跡,但那回蕩在水裏的一圈圈漣漪,必然是我最寶貴的回憶。養育着我們的月河,同樣也留存着屬於每一個人的獨家記憶。

  也許你以爲漢陰就只有這些小景,那就大錯特錯了,當你的步伐移向縣城中心,你就會看到漢陰的地標性建築——文峯塔。據相關資料記載,文峯塔於清同治十二年籌資興建,次年建成,全塔高十二丈,由於是當時的文人才子集思,當地縣令與鄉紳合建,故“文出臥龍”的典也因此而來。文峯塔可謂小城歷史悠久的建築了,雖說文峯塔在幾百年的風雨飄搖下早已失去了初建之時的威儀壯闊,但是那塔沿延伸的點點綠苔,不正說明了在歲月與風霜的交換中,文峯塔並沒有失去自己的方向,在不斷更替的朝代裏,始終不渝的鎮守在這片寶地,爲一代代人心中植下了永不倒下的信仰以及那份穿透歲月而保存的歷史那深邃的目光。

  當你目睹完見證古城興衰變幻的文峯塔時,把目光再向北移,你會見到漢陰另一處文化聖地——龍崗閣。龍崗閣是近年建成,雖少了些許內涵的積澱,但龍崗閣的周邊卻是集合了不同歲月中留下的歲月足跡。先看看龍崗閣,龍崗閣的做工可謂匠心,它沒有過多的棱角修飾,亦沒有華美紋飾的鋪設,一切的美感是由內而外宣泄而開的,雖並未知曉製造此閣之人究竟是誰,但是我相信,造閣人必然參透了美與自然的和諧,一切景緻的目的都是更好的與周圍的自然融爲一體,達到你看到此景,便覺着多這一方建築不多,少之又覺得缺了點什麼。龍崗閣在某些固定時日可以登頂,你只需花少量的錢,便可以站在這制高點,將小城的全景盡收眼底,看着那一幕幕你生活了許久的景象如同放映機般在你眼中呈現,你的心中會否產生有一種別樣的感覺呢?朝龍崗閣左方再行幾步,你便能看到漢陰最具歷史意義的人民英雄紀念碑,雖說當時抗戰,只是沿路經過了漢陰小城,但是那些爲了家國而浴血奮戰的戰士之魂,卻永遠停留在了這裏,他們也教會了我們,要用自己的行動來將自己的一方水土建設得更爲美好與燦爛。

  從人民英雄紀念碑下再左行,你便可以看到,連貫北坡這片山脈的千步梯。這千步梯的階梯數是否有千步,未有人考證過,但是當你從千步梯最底層拾級而上,越來越升高的傾斜角度,那種征服的快感便會應運而生,那一階階質地堅硬的方石,在你的腳下給予你一種難得的踏實感,這也正昭示着漢陰人民那踏實肯幹、心性淳樸的作風。若你第一次爬千步梯,自會以爲這比與大山大峯,完全沒有挑戰性,但是當你加快了步伐,企圖很快登頂時,千步梯那依舊漫長的梯道會善意的告知你,一切都還早着呢,一步一梯,都不是一天所能塑煉而成。但是,你若換一種心境,約上幾個好友,在傍晚時分,一同來攀爬千步梯,消了征服的目的,暫時斷了塵世中的種種牽絆,此時當你成功在頂時,必會邂逅到另一番值得回味的感覺。

  這就是漢陰小城,她承載着萬家燈火,這就是這座我生活了十餘年的故鄉,無論在何時何地,她都會賜予我無盡的希望與力量,被我自豪提起。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