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刻意练习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我们常常会羡慕那些事业有成或在某个领域杰出的人,却没想过他们背后付出怎样地努力。成长的路上,除了努力,还要坚持,借鉴别人的经验,走出属于自己的道路,成为更好的自己。

想要实现自己的梦想或者目标,首先要改变自己;想要快速实现梦想或者目标,就得找到适合自己的正确方法。

今天我们要分享的这本《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是一本帮助我们通过有目的的刻意练习方法就可以实现梦想或者目标的书。自出版以来,多次被倾力推荐。所有成功的背后,都是苦苦堆积的坚持与不懈努力,相信通过有目的的刻意练习可以实现梦想。

本书作者安德斯·艾利克森,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教授,他潜心研究“专业特长科学”领域几十年,在研究了体育、音乐、国际象棋、医学、军事等不同领域的杰出人物后,发现他们的杰出表现都离不开遵循一系列原则的学习方法,他称这种方法为“刻意练习”,所以他也是“刻意练习”创研者。

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索什么是刻意练习。


            为什么天才不是天生的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天才”这个词,所谓的“天才”并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一般是形容那些特别聪明、具有特殊能力或者有特别贡献的人。比如4岁就会弹奏小提琴、童年时代写出多部名曲、同时和26人下盲棋等等。

一般人都以为“杰出”是来自于“天赋”,但“天才”却说:我的成就来自“正确的练习”。

但无论是哪个行业或领域中表现优异的人,都是后天的努力和热爱才成就我们眼中的天才。

比如莫扎特,不仅在7岁的时候拥有演奏小提琴及各种键盘乐器的技能,还能准确分辨出任何一种乐器的调子。但这些成就并不是因为莫扎特是天生的“音乐天才”。而是他从小在音乐氛围中长大,也因为他在很小的时候接受了特别训练。

他的父亲既是一位作曲家又是一位音乐教师,而且他的家里摆满了各种各样只要大家能想象到的乐器,不仅仅是乐器,几乎是应有尽有。

莫扎特4岁的时候父亲开始全职教他学习小提琴、大键琴以及更多其他的乐器。六七岁的时候接受过超强度、长时间严格的专业训练。

可见,没有人天生就了不起,我们只是看到了别人光彩闪耀的一面,却不知道他们背后的付出!所以想要在某一行业或者领域表现优异,我们就需要经过大量漫长、反复的刻苦练习,通过刻意练习来达到最终目标。

  如何区分有效练习和无效练习?

1. 天真练习

生活中、工作中经常会出现反复地做某件事情,并希望通过这种反复来提高表现和水平,这就是无效练习,作者称之为“天真练习”。

比如一个学生每天晚上都练习10次或20次演奏,但他不知道自己练对了多少次,也没有方法只是埋头反复练习,这就是天真练习,这样的练习无论练多久都不会有进步。

2. 有目的练习

有目的练习是刻意练习的第一步,在有目标的情况下持续不断的接受挑战,逼自己一次比一次更优秀。

3. 有目的练习的四个特点

具有定义明确的特定目标

就是说要实现哪方面的能力提升,就要制定一个短期的具体目标,这样才能有效地引导你的练习,从而达到切合实际的进步。

比如周末你去打高尔夫球,你的目标是想将你的差点降低至5杆。那么就需要将这个目标分解,然后制定一个可以短期可行的计划。比如先要增加把球打入平坦球道的次数,然后分析多次没有把球打到球道上的原因,再解决这个问题,比如想办法改掉你总是勾球的毛病。当这些具体目标都达成后,我们就达到了切合实际的进步。

有目的练习是专注的

意思是说想要取得进步,必须完全把注意力集中在你正在做的事情上,这样才会有效。

有目的的练习包含反馈

就是说我们练习完成后要评估我们的练习过程,哪些是不对的?哪里需要改进?怎么改进?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有所提高。这个就叫反馈,这个反馈可以是自己提出,也可是其他人提出。

比如音乐学生在学校的表演测试上得了一个C,这就是反馈,但他在练习时,如果有人给他指出错误,他就能取得更好的成绩。所以反馈可以帮助我们知道不足之处。

有目的练习需要走出舒适区

要想提升自己的能力,就要做一些自己不会做或者不擅长的事,否则只是一味的重复,永远无法进步。

比如业余钢琴爱好者在十几岁开始上钢琴课,等到30年后,他还在以完全相同的方式弹奏那些同样的曲子,看起来,在过去的那些年里他积累了数十万个小时的“练习”,但他的弹奏却不会比30年前弹得更好,甚至有可能比年轻的时候弹的还差。

就是因为他一直在机械的重复工作,从来没有走出过舒适区,也没有进行过数小时的刻意练习,没有创新、没有挑战,所以才会使自己停滞不前。

4. 刻意练习

无论在什么行业或领域,提高技能与能力的最有效方法都遵循一系列普遍原则,作者称这种方法为“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就是将整个过程分解成多个部分,然后找到你的弱点,并针对每一部分弱点进行改善,最后将所学融入到整体中。比如书中本杰明·富兰克林利用刻意练习提高自己写作技巧的例子。

富兰克林首先找了一些当时著名作家写的刊物,然后逐行仔细阅读每一篇文章,并写下读书笔记。接下来,他用自己的语言重写每篇文章,并将自己写的与原文比较。然后他把每次自己出现的问题,都加以改正。最后富兰克林意识到自己没有丰富的词汇量从而阻碍了他更好的写作,因此他把注意力重点集中在这一部分刻意练习,最终成功。

对于天才的训练,只有有目的训练还不够,还要进一步用刻意练习。坚持刻意练习再加上足够的强度,这种方法可以激发我们的潜力。

如何将刻意练习运用到生活和工作呢?

练习是一门技能,学会这门技能是需要花时间和精力的。那么怎样才能实际运用呢,在阅读过程中我一直在找答案。作者给出的建议是:

1. 试着找一个好导师

好的导师,在练习过程中可以以最好的方法使我们达到最大程度的进步,并且可以随时得到导师的反馈,从而纠正自己的错误,尤其是那些自己不易察觉的小错误。

比如史蒂夫在练习数字的记忆时,就根据身边两位导师给出的练习目标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去练习,多次练习后就记住了比之前更多的数字。

2. 专注和投入很重要

就是说不管我们在做哪方面的练习,都要全身心的投入,并有意识的朝特定目标迈进,再加上一对一的正确指导,这样就会提升和精进我们的技能,否则练习就会没有效果。

比如想要提高保龄球技能,每周二的晚上和你的保龄球队在一起玩,则对你不会有什么帮助。但是如果花一些时间和高水平的队友在一起,做一些艰难的球形排列,这样就会准确地控制球的走位,这才提高技能的有效方法。

3. 如果找不到导师怎么办?

牢记三个关键练习因素:专注、反馈、纠正。

譬如富兰克林学习写作时,就是找到他想模仿的范文,然后自己写完后与原文对比,再思考自己的作品与范文的差别,这就是反馈,然后再调整自己的写作方式或用词,长期坚持下来,最终练成了作家。

总结一句话就是模仿练习、纠错、调整、再练习、纠错、调整……如此反复,就可以达到进步。

4. 如何在练习过程中保持持续性

任何事情都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那么那些优秀的人是怎么做到日复一日地保持刻苦练习的呢?

作者说没有任何科学证据证明世间存在任何情形中运用的一般“意志力”。不能坚持下去,是因为没有足够的意志力,这种思维完全有害无益的。

保持动机的理由其实就是继续前进的理由和停下脚步的理由。就是说你不再做自己当初想做的事情,是因为停下脚步的理由最终战胜了急需前进的理由。因此,要保持动机,要么强化继续前行的理由,要么弱化停下脚步的理由。

弱化停下脚步的理由的方法

留出固定的时间来练习,并且将练习的时间最好限制在1小时左右,这样做容易达到专注的效果。将自己的练习时间固定下来,这样会慢慢形成习惯,而且不会受其他事情干扰。

增强继续前进理由的方法

一是练习完全是内化的。就是说因为自己喜欢,内心有这种强烈的渴望。

二是出于完全实用的外在目的。比如为了赢得职场中的进步,自己意识到要提升自己的演讲能力。

三是相信自己可以成功。

最后是社会动机。比如为了获得他人的认可和崇拜,加入一个鼓厉你、支持你努力的社会团体。他们不但支持信任你,而且他们和你有着共同的目标,你会发现在练习方面会更有动力,这样进步会更快。

5. 拒绝训练的三种误区

误区一:练习没有太大的作用,能力受基因限制

我们经常会听到“我不能”“我做不到”“我不是很有创造力”“我不擅长和数字打交道”,通常说这些话的人都是还没有真正去做就先否定了自己。事实上,任何人都可以通过正确的训练来改变自己,关键是要有正确的心态。

误区二:只要练习的时间足够长,能力就能变强

事实上,训练时间的长短对能力的提高没有太大影响,没有正确方法而反复去练习,会让我们停滞不前,并且使能力水平缓慢下降。

误区三:只要足够努力刻苦,就能提高成绩

假如你想成为一位优秀的经理或者销售更多的产品,单纯的靠加倍努力是做不到的,这些都需要专业的技能。除非你有专门的恰当的练习方法,否则即使加倍努力也不会有大的进步。

《刻意练习》是一本学习领域的经典著作,不仅帮我们理清了很多关于学习中模糊的概念,还颠覆了关于学习的传统认知。从书中我们了解到什么是刻意练习、为什么要刻意练习、怎样将刻意练习融入生活与工作中。

很多人都以为可以靠毅力和刻苦的努力就可以提高某些方面的技能,读完这本书才明白不能盲目练习,否则不仅费时费力,最终只是在做无用功。

每一个成功的人,都有一段沉默的努力时光,里面有艰辛的汗水,也有无数次失败时的泪水。很多普通人都是在黎明前一刻认输了,只有那些能从黑暗中穿行而过的人,最后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刻意练习针对每一个有梦想的人,希望通过这本书你也能学会在生活中和工作中运用刻意练习,通过正确的训练与练习进行创造的能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进自己,实现自己的梦想。

其实我们都知道混日子没有价值,迟早都会被替换掉,那为什么不趁着年轻多努力一下呢?

趁芳华未逝、热情未褪、梦想未老,拼尽全力去挣得你想要的诗和远方。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