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好事,真實的事”|無妄之災

聽說《無妄之災》是阿婆最滿意的作品,被翻拍了好幾次,和中國的翻拍作品不一樣,《無妄之災》是每一個新版的評價都好過舊版。

這不,最新BBC版剛出到第二集,毒sir電影就發安利了。我就是乖乖吃安利的那個人。只是,原本我是爲阿婆和高分而來,當聽到證人一次一次地說“one good,true thing”時,我發現自己已經不是看戲的人了。

故事和原著不太一樣,簡單說一下電視前兩集的內容(沒有太多劇透):城堡的女主人被殺,家裏所有人都有嫌疑。甚至可以說,家裏人人都想殺死她。(活到這個份上的慈善家,是否值得我們悲憫?)搭便車去酒店的“不肖子”傑克,提供不了過路司機的身份信息,因而嫌疑最大。警局的指紋鑑定結果也不利於他。在宣判之前,傑克因爲在監獄與他人發生爭執被打死了。案子就這麼在新聞和警署的綜卷書寫完畢,或許這也是對活人影響最小的“結案”方式了吧。所以當“沉冤昭雪”的機會來臨之時,少有人期待。

事件發生18個月後,一個自稱傑克“不在場證明”的年輕男人,帶着一張舊報紙出現了。攪亂了這個看似已經平靜的大莊園。所有人都被記憶纏繞,幽暗、不得見人的記憶。因爲“得體”是這個家庭的首要標準。可惜這家人做的事情都不怎麼“得體”,被殺前女主人努力在一團亂麻中維持得體的表象。


隨着過往一點點——真的像是在擠牙膏一樣——被揭開。揭開的也是一個個傷疤。或許女主人真的該死,但是這家人誰也沒有權利可以向她“扔石頭” 。有評論說阿婆的故事描寫最爲深刻和細緻的是人性——封閉複雜環境中的人性,對比性太強,人物之間的距離也更近,所以幾乎一秒就能“確定對的人”。

我看書少,如果這是阿婆最想表達的,那麼就可以明白她爲什麼最喜歡《無妄之災》了。在這部劇裏,所有自認爲是受害者的人某種程度上也都是施暴者,而被當時社會認爲無罪的阿瑟卻因爲堅信自己會“下地獄”。自私、自大,純真、善良,針鋒相對卻又相互侵蝕。

因爲沒有看過原著,我不知道阿婆的敘述手法,但從影片來看,講述似乎是零散的,但又環環相扣。編劇似乎很“吝嗇”臺詞,丈夫、五個兒女以及女僕和死者的衝突,即使是在最複雜的場景,對話都不超過50個單詞,也或許是因爲這些回憶對於主人來說都“不堪回首”,說太多反而囉嗦。

然而人物間的衝突感卻一點沒少,於是每一個人物出場都來一個簡短的故事,被這些故事的“枝椏”都被修剪過。觀衆結合故事中人物的互動和爆料梳理開來,會發現更多餓枝椏相望或緊握在雲裏。看完之後我非常感激編劇默認觀衆的智商還在,無需充值也足夠偵破這個案件。


one good,true thing(一件好事,真實的事)是“不在場證明”阿瑟·的故事。

物理學博士、科學家、北極科考……這些能夠給阿瑟的言辭增加可信度的名詞,是阿瑟的人生理想,也是他想逃避的過往。

因原子彈留名青史的人不多的,畢竟只有最出色的科學家才值得被記載和傳承,阿瑟大概還不夠格。因爲參與了原子彈而膨脹的科學家應該也是有的,只是他們的自我宣傳一般少有觀衆買賬。因參與原子彈研究而內心不安的人呢?我所知道的科學家有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和理查德·費曼。


以阿瑟的年齡、心理狀態和他的描述來看,他參與了原子彈研究課題中的子課題的一個環節。相比那些偉大的科學家,阿瑟的“貢獻”似乎微不足道。從現實的角度考慮,因爲擁有這種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所以我們是相對(對比敘利亞等國)安全的。原子彈顯得沒有那麼不道德。阿瑟那一丟丟的“貢獻”很難被苛責爲一個“壞人”。就像男主人認爲的那樣,作爲一個物理學家,“你能做出什麼(出格)事呢?”

醫生問阿瑟害怕的是什麼?似乎是在問“你爲什麼要難爲自己?”,甚至有人會覺得他在誇大自己產生的影響。他告訴莊園的男主人,吃藥讓他不去想他做過的事情,所以他把藥都扔了,因爲他不能這麼做。準確的說,是他不允許自己這麼做。

所以一次次挫敗,卻又一次次回到陽光堡,是爲了幫被誣告的傑克洗清罪名,也是阿瑟贖罪自己的方式。


One good,true thing.

這句話被念出來時候,每一個單詞都有重音。一字一頓。因爲贖罪之事,能做一件是一件。

從來都沒有簡單區分好人和外人的方式。只是,關於是非對錯每個人都該有自己的一把量尺,劃出自己的規則界限,然後據以行事,一旦逾越外界,請第一個跳出來譴責自己。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