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把故鄉作他鄉|南方週末·後臺(第二輯)

原本還在想三本後臺,主要板塊是一樣的,主要內容也都是南周的新聞稿件,只要南周的報道方向不變,很難說會有大的變化。那麼,第二本書有閱讀的必要嗎?或者,換個比較積極的書法:我對第二本書的期待什麼?我該如何利用好這第二個“後臺”。

看完第一部分,其實是有些失望的。相比於第一輯,第二輯第一部分更像“沒有寫在報上的新聞”,寫的更多是因爲各種各樣的原因不能見報的部分,也少了第一輯相關報道的見報稿。圖書出版在2010年,正是南周如日中天的時候,或許經過第一輯的發酵,這本書的默認讀者應該是南周的訂閱者。如果沒有訂閱,那讀者應該主動去找相關的報道,畢竟在每篇文章最後是有提示的。

這並沒有什麼不對,正如在第一輯裏我說的那樣,正是因爲南周被大衆認可纔有了這本書的出版,所以南周有這樣的底氣做這樣的調整。而且這樣,能夠讓更多不能見報的東西呈現出來,讓大衆知道更多“故事”。但對那這個系列做新聞寫作教材的我來說,就達不到我的閱讀目的了。

在這一部分裏,呈現了更多“不能說的祕密”,箇中緣由,到現在還延續着,有些甚至更嚴格了。說出來,總有點“憤青”的情緒。於我,除了平添不滿和哀傷,便沒有多大的意義。當然,因爲南周的緣故,這裏的憤青是有思想,有獨立意識的憤青,而不是如今更常見的鍵盤俠。

第二部分依舊是南周人的思考,因爲這一部分也提到了第四部分的內容,而第四部分是其他作深度報道的媒體人的思考,如果放在一起看,有種武林高手論道的感覺,甚是奇妙。所以我且這個局外人且將兩部分放在一起討論。

和第一輯探討新聞倫理不同,第二輯主要思考的問題是新聞到底是什麼,優秀的記者應該擁有怎樣的品質。

新聞是什麼的討論和反思南周做新聞的方式是並行的。南周被行業和大衆敬佩,是因爲它敢寫敢報(爆)。爆料與揭黑成就了南周,也限制了南周。爆料之後呢?是否能有解決方案,其實是我最關心的。當然這並不是記者的能力和職責範圍內的事情。但是如果新聞報道不能帶來社會的改變,那新聞存在的價值是什麼呢?茶餘飯後的談資,那和被嚴肅媒體所鄙視的娛樂媒體又有什麼差別呢?

就像在第一部分,記者趙凌說,美國人的中國學研究讓他很不舒服,當他和美國教授交流時,發現美國人研究了那麼多,“卻沒有提供解決方案或者可能的趨勢分析”,美國政治系博士回答說“這不是我們的角色”。

曾經,我不憚以最壞的惡意揣測着,如同“中國學”在美國能給一些人帶來名與利一樣,單純的揭黑式報道也能給記者帶來名與利,尤其是當下主流價值觀在宣傳和被執行時完全錯位的大環境下。

在第二輯裏,有這樣一段話:“面對一件事,你想弄清楚,並不是簡單地立馬想到,這公補公平,而是應該考慮:它到底是怎麼樣的,它爲什麼會這樣,爲什麼這樣發展,可能會導致什麼樣的結果,有什麼樣的解決之道等等。”

第二輯放出來的南周人的思考不多,我想這能夠代表南周人的看法:新聞很重要的一方面是揭示真相,但不是唯一的方向。聯想起近日媒體人討論的媒體作“深度報道”時應具備的職業素養,也不過如此——還原事實,釐清發展脈絡。充分利用記者的資源,邀請專業人士給予合適的解釋和預測。

或者正是基於這一共識,在討論新聞寫作和記者的品質時,“好奇心”被認爲優秀記者最基本的品質,隨之而來的是處理所得資料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這麼說來,有一種把熟悉的故鄉放在一個與自己隔離開來的位置上觀察的感覺,把故鄉做他鄉。

第二輯裏提到了公知許知遠和《經濟觀察報》“觀察家”專欄之間的牽扯。

許知遠和老“觀察家”得到認可,或許不是簡單的認可欄目和報紙本身,而是認可一種成功的可能:“不問自立,不問背景,給那些焦慮的、憂傷的年輕人一個一夜成名的舞臺。在創始之初,這種對年輕人的寬容和溺愛,是‘觀察家’乃至經濟觀察報的最大魅力。”許知遠走後,經濟觀察報轉型,這樣一個平臺或者說通道消失了。

回顧從“超級女生”開始爆發的平民走紅以來,各路草根層出不窮,尤其是現在有了自媒體,微博大V,微信流量大號,抖音鬥魚等各平臺的網紅,成功似乎變得越來越容易,社會也越來越浮躁。相應的,被曝光的問題也越來越多,很難說是社會變了,還是因爲渠道多了,我們看到的價值觀更加多元了。

每到這時,我們就會拿出“西方世界”所謂的現代文明來做對比。孰優孰劣,是學者的事。每個人也應該有自己的判斷,不好妄加指點。但或許時任南都深度新聞報道組負責人陸暉的這段話,能給我們的思考和判斷增加一些深度(抑或是難度):

相比後現代的西方而言,中國當下還處在前現代社會向現代化艱難轉型的過程中。這個時期,舊有的秩序和價值觀均被顛覆,但新的秩序和主流價值觀還未確立。在這樣的斷裂和碰撞中,整個社會心理呈現出一種混亂的徹底多元化的狀態。這樣的多元化和西方社會的多元化完全不同,在人家那裏,雖然觀念和想法千變萬化,但那些最根本的、大是大非的問題都已經達成共識,多元化建立在一個穩固的根基之上。

想起這兩日依靠“世道變壞”實現10w+的“大討論”和今年年初“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的各種爆款,我願意相信,穩固的根基正在慢慢建立。

世道變好,是從我們正視新聞的基本要素開始的。

2018年9月9日夜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