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抑郁结下的不解之缘

文/Hi靠近我温暖你


昨日,我在简书上读到《我在精神院(外)抗抑郁》,好喜欢作者灯姐一直用文字为抑郁朋友们摇旗呐喊。今天听樊登讲书《我战胜了抑郁症》,书里讲述9位国际知名公众人物走出抑郁症的真实故事。

这些文字、这些故事,真真打动了我。被刺激后的我决定写写我与抑郁,抑郁与我之间这份不解之缘。

在我成为受精卵时便注定了我与它的缘分,我是一名先天抑郁气质的女性,抑郁症患者的心理咨询师,抑郁症母亲的女儿。

我的生活、我的工作、我的家庭都绕不开它,怎样的缘份?也许它要和我三生三世呢。

01

抑郁——我把自己搞丢了。

在大学时,学习人格心理学的气质学说时,我就发现自己偏向于抑郁质。什么叫抑郁性气质?典型人物——林黛玉。说这,你就懂了吧!

不管气质、还是人格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任何人格特质不过度,仍是健康人格;任何人格都有优势,也有其劣势。

天生抑郁素质的我,总是看到事情不好的一面、事情可能存在的风险,过高估计事件的负面影响。常活在“我不够好”的自我否定中,因为不够好不敢去展现、不敢去表达、小心谨慎着。

还通过美化他人来贬低自己。时间一长给自己贴满各种标签。“我不行”、“我是英语菜鸟”、“我不能干”、“我不懂得人情世故”、“我难以优秀”、“我一定做不到“、”我是安于现状和墨守成规的”、“我是弱小的”......

于是,我抱着托付心态,一直依附于人。

婚前依靠父母,婚后依赖我的丈夫。后来丈夫工作变动,我们长期两地分居。有了孩子之后,我转移到孩子身上,寄托于孩子。

在我的认知模式里:

丈夫好=我好,我全力支持他;

孩子好=我好,我用心培养他。

他们是我的太阳,我的世界从来不以自己为中心,理所当然的围绕着他们转个不停。

我的世界有孩子、丈夫、父母。

我的世界唯独没了自己。


02

抑郁——她差点搞丢了身家性命。

大学毕业我后就一直在高中学校做心理教师。抑郁素质的我在做心理咨询时,人格特质的优势就得到发挥,情感细腻、有同理心、容易跟来访者共情。更能与抑郁者共感同频,冥冥中吸引了一批“同类中人”成为我的来访者。

通过他们我有幸进入抑郁世界,真切地看到抑郁世界的样子。

有时它像一个无底深渊,里面的人在无限坠落,四周一片漆黑混沌;有时它像一间房子,四壁白色,哪怕这个墙面可以无限延伸,到尽头处也只是白色的墙,单调、没有色彩;有时它像暗无天日的寒冬,冰冷、荒凉、贫瘠、缺乏生机;有时像无情的大海,里面的人像海面上的漂浮物,被浪打得七零八碎,孤独、麻木、不知道下一站会是哪里......

总之,抑郁世界就是没有生命力的地方。

我在这里,他们说我是星星点点的光和热。

有时他们借助这点光和热,彼此陪伴,一路向前,走着走着,从黑暗走进了黎明;有时这点光太微弱,他们看不清前路,只好走走停停。

而这次,无论我多么努力,就是没有办法为她带来一丁点儿光亮。

她如行尸走肉般存在于那个世界,只剩下一具孤独、绝望的皮囊。

最后一次咨询,她平静地说着。

“请,允许我自杀”。

她接着很妥帖的安排着身后事,说是要把身体能用的器官全部捐出去。

她是何等的绝望,何等的痛苦,之前经受何等的挣扎。

我难以用语言表达她的这份绝望,只紧紧抓住她的手,看见她泪水滴落下来。

我眼睁睁看着她被抑郁吞噬,心好痛、好无力。

接下来,便是她母亲第三次送她入院。

关于抑郁,关于她,在断断续续咨询的两年里,我看到了一个倔强的少女。她服药后整个人变得浮肿不堪,几次住院,几次坚持返校读书,面临换班、留级,但她始终坚持,直到最后。

尽管我已不在她的世界出现,但她却是我心中永远的抗郁战士。

03

去年的这个时候,是一个寒冬。

我的另一个重要来访者同样的危机,同样入了院,同样因为抑郁。

此时,家中60岁的母亲也出现一些变化。广场舞不再去跳,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整个人开心不起来,坐立不安、忧心忡忡的模样。接着是整夜整夜睡不着觉。

再后来体重迅速下降,出现强烈自罪感。“都是我的错"、“怪我没有照顾好你”、“我什么都做不好”、“我没能为自己的侄儿、侄女帮上忙"、“一切都因我而起”……

一切足以表明我的母亲抑郁了。我的生活被抑郁填满,这让人窒息。

在我念大二时,母亲就有一段时间陷入抑郁状态,我在电话这头听出她不太好,以为是空巢后的失落。我买了一大捆各式杂志,有养生、日常生活、哲思、家庭与婚姻等,我用行理箱装着它们拖回家,想让她借此打发时间,同时丰富下精神生活。

这一次母亲真患了抑郁症。我一开始劝说她去医院,得到的是否认和攻击。她一副假装“我很好”的样子,“你想赶我走,你没资格"。

母亲的抑郁,让我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重新面对母亲及我的原生家庭。

母亲病情越来越糟,所有家人都被她的防御挡在了外面。我心急如焚,又那样的无力。

山不过来,我就过去。最后,我选择了自己去做心理咨询。我去厘清,去成长,我先改变。

从那时到现在,我一直行走在这条路上。我清晰了以下几点:

1.生命中出现的任何危机事件,都是自我修行最好的道场。

2.抑郁既然是我人生绕不过去的议题,那就直面它。接纳它给我带来的一切。

3.如今通过各种“抑郁”事件,帮助我找回了自己。特别母亲病后,坚定了要独立,努力去做独一无二的我,解除了贴在身上的诸多“标签”。

4.把抑郁人格优势发挥到极致,扬长避短。有了这样的认知。我就是天生做心理咨询师的料,有了更强的职业资格感,同时更坚定了以后职业发展目标。

5.抑郁事件指向了我与母亲的关系问题,它也意味着,是我和母亲走向和解的一个契机。

我与抑郁就这样结下了不解之缘。抑郁曾限制了我,而今它又唤醒了我。若跟它结下了三生三世的缘,只好借助它,同它一道继续修行了。

最后,我想引用这句话作为全文的结束。“人性皆有裂隙,那就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我青少年心理师欧欧,专做青少年一对一心理咨询。人生那么长,有些路要一起走。欢迎加入欧欧微信号:o6628900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