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你讀懂孩子:青春少年那些不爲人知的背後(七)


你的孩子沒有朋友,他是種怎樣的體驗

文 丨歐歐

一個孩子這樣說,沒有朋友我不孤獨,只是難免尷尬。比如:

“在學校上廁所的時候,從來都是一個人”

“玩丟手絹的時候,永遠都是坐着的那個”

“體育課,老師要求兩個人完成的項目,別人很快組成一組,我只能很尷尬等着被剩出來”

“食堂吃飯,永遠一個人”

“過年每年都在家看春晚,因爲沒有朋友可以去串門”

“同學聚會沒有參加,沒有人想起我沒去……”

另外一個高中生說:“自己沒有朋友,遇見任何困難從來都只會想怎麼辦 ,而不是找誰幫忙。”

孩子們是怎樣看待沒有朋友或朋友很少這件事的?

“好處就是,你想做什麼事時可以隨心所欲,當自己一個人特立獨行多了,別人也不會在意你。

孤單也是有的,因爲你只有和網上的人偶爾交心,而現實依舊很寒冷。”

“一個人的世界挺好。”

“一直享受孤單,最後發現其實是逼不得已的孤獨。”

“這很正常啊,不都說貧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嗎?”

進入青春期的孩子,對於自己沒有朋友這件事抱有各種不同態度,對事件的歸因也會不同。青少年缺少朋友,這是個問題嗎?

當“沒有朋友”這個事嚴重影響了孩子的學習和生活,它就是個問題。

01    “朋友”究竟在青少年生活中扮演了怎樣的角色,它有多大意義?

朋友在兒童期就開始進入孩子的生活,不過這個時期的好朋友就是孩子的玩伴,能一起參與某項共同活動,一起玩耍就好。

到了孩子進入小學高年級,就需要更緊密、更親密的友誼關係。孩子與同伴在一起的時間大約是與成人共度時間的2 倍多。因爲這一時期的孩子逐步將課餘時間、玩耍、傾述和樂趣分享的對象從父母轉移到朋友身上。

孩子要實現個體分離化,就是要逐漸脫離父母。同伴關係對於此時的他們有着不能取代的獨特作用。

這個時期的孩子大都把朋友看得很重要,願意爲朋友赴湯蹈火,給朋友過生日比給父母慶生還要用心和積極。

朋友是青少年最重要的社會支持,他們通過朋友尋求慰藉,分擔恐懼、得到認同、袒露心聲,在可靠朋友關係中獲得愛、安全感、歸屬感、自我價值感。

朋友還是青少年重要學習的渠道。優秀的朋友是學習的最佳榜樣,和朋友在一起也能促進自我認知,在比較中認清自己,知道自己的優缺點,得到自我認同。

朋友交往也是他們最有效的學習人際交往的機會。

在自靈長類的實驗研究和人類的相關研究表明,早期的同伴關係不良將導致兒童青少年短期或長期的社會適應困難。因爲同伴關係模式爲成人期的社會關係提供了一個基礎框架。

每個人都不是一座孤島,需要與他人連接,這是一個社會化的過程。

因此,朋友在青少年的生活中必不可少。

02    何種青少年會不受人歡迎,容易陷入沒有朋友的境遇?

在青少年時期有兩類人容易被同伴羣體孤立的,不受人歡迎。一類是社交攻擊性孩子;另一類是社交退縮性孩子。

社交攻擊性孩子在同伴交往中容易衝動、霸道、具有明顯的攻擊性和破壞性,總是希望主導整個活動或強制別人服從,而不能很好地與別人協作。

社交退縮性孩子在人際互動中顯得膽怯、害羞、抑鬱,往往抑制自己的行爲,不敢自我表現,不願意參加羣體活動,這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正常的人際交往。

心理學家沙利文認爲少年期被羣體孤立的體驗將導致自卑感。退縮性孩子容易形成內化問題,如,孤獨、恐懼、焦慮、低自尊。而攻擊性孩子容易形成外部化問題,如人際敵意、暴力、犯罪等。

無論在家庭還是在學校,退縮性孩子的問題更有隱蔽性,不像攻擊性孩子問題外化容易引起老師和家長的關注。

退縮性孩子往往很乖巧、他們聽話照做,不違規違紀,容易被忽視。往往問題嚴重到影響社會功能,如焦慮或抑鬱到不能正常出門、不能去上學、不能呆在人羣多的地方時,這才被家人或老師發現。

孩子的交友狀況,需要引起家長重視。一旦孩子陷入嚴重人際問題,很可能是心理問題爆發的徵兆。

03      對於人際攻擊性和退縮性的孩子如何進行心理干預

對於這些青少年,干預重點:

一是對於攻擊性孩子。幫助其掌握必備的親社會技能。如培養同理心,能關注其他人,做一個悉心的聽衆,學會以平等身份加入羣體等;

二是對孩子出現的攻擊、破壞性行爲用強化、懲罰等方式使其逐漸得到控制;

三是對於退縮性孩子教授他們缺失的特定社會交往技能;

四是對於兩類孩子都可以通過模擬情景式訓練。通過指導、演示、實踐等環節改善不受歡迎孩子的壓力管理、社會問題解決等多方面能力。


寫在最後的話。

孩子沒朋友是處於同伴關係的一個極端,過度的同伴關係又會導致另一個極端。

儘管親密的、支持性的友誼關係是兒童青少年健康發展的關鍵動因。以朋友馬首是瞻,爲了取悅朋友,反叛父母、無視學業、違規違紀、改變自己好品質,這樣以犧牲自己爲代價的同伴關係不提倡。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