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修养,叫不妄自评论他人!

在回家的高速路上,开车的鑫宝儿一直犯困,我送给他一道能让他清醒,又不同于“你妈,我,掉河”的问题。

我问:“你妈和我妈,谁更烦人?”

他反应了一会儿,回答:“你最烦人!”

说实话,在评论人这方面,我的确不是对自己有约束的人。与我接触的人,与我相关的事情,我总会对其做评论。

所谓评论,虽是主观或客观的自我阐述,但往往消极的内容多于积极的内容,我连我亲妈都放入评论范围之内。

我虽能意识到,评论他人并不是一个好习惯,每每在自省之时,我都挺狠自己这一点,并立志改变,但又总在评论完他人后,才能想起来不妥之处。

但鑫宝儿就与我相反,他从不道人长短,但就是因为不评论他人,他极少说他圈子里的事情,好的也不说,坏的也不说。

其实,不管是我们对他人的评论还是我们听别人对他人的评论,这个时候,我们都在给别人“贴标签”这个“标签”让我们情不自禁地顺着标签内容看待这个人、这件事,这就是“标签效应”

标签效应具有导向作用,在个人意识的自我认同之下向着“标签”内容的方向发展,结果是让好的更好,坏的更坏。

你是不是有过这样的经历,你还不太认识一个人,但因为别人与你说了这个人的缺点,让你对ta印象不好,甚至反感。

你若有契机与ta深入地交往,往往就会推翻对ta之前给你的印象;一旦你没有机会了解ta,那么再有人提起ta,你就会把ta在你心中的标签传播出去。

就像金星在脱口秀节目里说,她之前对杨幂有看法,但朋友提醒她,她并不是妄自评论他人的人。当金星出演杨幂的电影《分手大师》后,改变了对杨幂的态度,并在节目里为杨幂澄清一些谣言。

你看,这就是标签效应,如果金星没有与杨幂接触,她就会认为杨幂是真脚臭,甚至更臭。

标签效应,让坏的更坏。

但还有另一种情况,一个学习成绩平平的学生,因为老师或者偶像说ta一定会是厚积薄发的好学生,ta从此备受鼓励,刻苦学习,成绩竟突飞猛进,真的达成了之前被期待的模样。

这就是,标签效应让好的更好。

意识到“标签效应”的影响后,为了别人,也为了自己,要有意识地约束自己的言论。

不妄自评论他人,为他人贴标签,这是一种修养。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