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試結束後。。。。


期末考試結束了,一學期又完結了,通知書下發的那一天,幾家歡喜幾家憂啊!

考的好的孩子肯定歡呼雀躍,回到家面對的也都是和顏悅色的面孔,自然這個年會過得相當舒服,父母走親戚臉上也光彩,孩子也可以趁機提出各種平時沒機會提的要求。考砸的孩子結果大相徑庭。

兒子剛考完試詢問考的結果時,一臉自信地說自己答完數學試卷還有四十分鐘時間,自己檢查了一遍,沒有錯誤的。可當拿到通知書回家時,當時的自信沒有了,老公帶着嘲諷的口氣說:“不是還有四十分鐘就答完了,答的挺快,還檢查了,沒錯的嗎?那是不是老師給你批錯了?。。。。就這,還要去黃山呢?”我看了我老公一眼,給了他一個眼色,我老公說:“你天天不說,看都考成啥樣了,還天天正面管教呢?我看他的不細心就是欠揍”。不知道爲什麼,我心中也沒有火,竟然很平靜地看了他一眼。然後和兒子一起去了房間。

其實對於他數學試卷中出現的錯誤從內心來講,我也挺生氣的,全是不細心導致。但是不細心到底怎樣改,想想平時每次不細心導致的錯誤都會和他講:“你看,又是不細心造成的,你只要細心都能避免的。”可這次的結果讓我自己也反省了自己。

面對這樣的結果,面對老公的質疑,我讓自己平靜了一會。然後回到關注解決問題中,和兒子一起來到房間,讓他坐在我的旁邊,說出了我的感受:“媽媽看到你數學卷子中出現的錯誤有點生氣,也有點着急,因爲錯的全是你自己會做的題。”

“但是媽媽想了一下,自己也有問題,這些錯誤平時出現時僅僅說這是你的粗心,到底怎麼改我沒有想辦法幫你,所以我想接下來怎麼辦?我們一起想一想。我也想知道你看到這樣的錯誤導致的這個結果你心裏是否能接受?你是否還想讓這樣的問題再發生?”兒子邊搖頭邊說:“我也不舒服,心裏不高興,”“那我們一起想想有什麼方法可以幫助到你減少這樣的錯誤呢?”兒子說:“讓我爸每天給我出一些我卷子中的錯題,我每天做。”“是個不錯的主意,可是爸爸每天下班比較晚,很難持續,還有沒有其他辦法?”我說。“那你給我買一套題我每天做一套吧。”兒子說。“可以先試試你這個不錯的方法。”

“其實粗心還是我們對計算的掌握不牢固,如果你面對三位數的加減法沒有把握口算百分百準確時,你是否有其他輔助的方法?“那我在草稿紙上先列堅式計算一下?” 兒子說,“是個好辦法,還有嗎”?“那我再用豎式檢查一次”。“不錯,那我們先用你剛說的這兩種方法試試,不過我可能給你買卷子要到週末休息了。”

第二天我在公司旁邊吃飯,發現有一個書店,裏面有出售參考試題,我打電話問他要不要買,兒子說不用買了,他自己早上在上英語課的旁邊書店裏給自己買了一本試卷。我當時聽到這句話心情挺激動。下班回家兒子已經把自己買的試卷做完了一套拿給我看,我用“諷刺”的眼神看了他爸一眼,他爸假裝淡定地說了一句“還不錯,自己還知道給自己買題”。

我想這可能是對他前一天質疑我最有力迴應。

面對沒考砸的成績

阿德勒個體心理學核心理念之一,人要有接受不完美的勇氣。面對考砸的成績,平靜地想一想,我們自己都不完美,爲何一定要求孩子完美,接受孩子的錯誤,接受你的孩子,龍應臺曾經在《親愛的安德烈》中,有一篇安德烈說:“媽媽,你的兒子很平庸,請你接受你有一個平庸的兒子。”大教育家龍應臺尚且如此,我們和他要差多少呢,我們又憑什麼要求我們的孩子一定要很完美呢。

面對質疑不反駁

面對老公的質疑,如果我去反駁,可能免一場大戰,傷人傷已。我們不要奢望去改變任何一個人,我們只能用結果與現實去影響他。我也明白當那個當下大家大腦蓋子打開的情況下,任何的語言都不利於溝通,反而全是傷彼此的彈藥。在傳播正面管教的路上也會遇到家長的質疑,同樣不需要反駁,接納這一切,允許有不同的聲音。復旦陳果在她的幸福哲學課裏有講過:“一個人不管你如何努力,都有人喜歡你,也都有人不喜歡你,但你喜歡自己,就多了一個喜歡你的人。”所以堅定自己信念,聽別人的聲音,做自己的決定。

面對孩子的錯誤

回到問題本質上來,關注解決問題,與孩子的溝通放在如何做上,而不要放在爲什麼做錯上。在簡尼爾森的親授學員課上,有一個活動,叫第三列清單,這第三列清單就是你所給孩子示範的品質是什麼。對於孩子的錯誤,我們如果糾結於孩子爲什麼錯上,我們所示範的是追責,挑剔,翻舊帳,抱怨牢騷。而我們與孩子一起想辦法,剛示範給孩子的是遇到任何問題,尋求解決方案,關注解決問題。

面對誠實的自己

當孩子考試中出的錯誤自己不能接受時,誠實地表達自己的感受與想法,這也是尊重自己內心的表現。人要敢於情緒誠實,不能很生氣,還假裝高興,不能不開心,還要強顏歡笑。但是需要正確的途徑來發泄,不傷害自己,不傷害別人,誠實面對,正確表達。描述客觀事實,不要帶情緒進行評判。面對誠實的自己,面對真實的內心。

期末考試結束後,又恰逢過年,在這個幾家歡喜幾家憂的時刻,希望憂的家長們能夠看到,這僅是一次期末考試,以後孩子人生的考試還很多,總會有讓你喜的時候,但同樣也有讓你再憂的時候,用一顆平和的心來看待。成績固然重要,但面對挫敗的人生態度更重要。

以上文章僅源於自己的私人邏輯,如有不妥,請見諒。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