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是一种低水平的持续性存在

世间万物都需要额外的能量和秩序来维持自身,无一例外。生命的本质,似乎主要是维持。新科技所需要的维护量是一个吸引注意力的黑洞

1 永远的菜鸟

我们的工具越复杂越需要我们的照料。

比如升级这件事情,如果你总是不升级,推迟升级的行为就会变得更加具有干扰性,那么累积起来会变成一项带有创伤性的巨大更新。持续不断的升级对科技系统来说非常重要,机器也将更新自己,随着事件改变自己的功能。

可是无尽的升级会让你变成一个菜鸟,你会变成笨手笨脚的新用户,在“形成”的时代里,我们每个人都是菜鸟。更糟糕的是,我们永远都会是菜鸟,并永远因此保持虚心。因为

在未来的30年大部分可以主导生活的重要科技还没有被发明出来,面对这些科技你自然会是一只菜鸟;

第二因为科技无穷无尽的升级,你将永远保持菜鸟的状态;

第三因为淘汰的循环正在加速(一个手机应用的平均使用寿命还不到30天),在新科被淘汰前,你不会又足够的事件来掌握任何事情。

菜鸟是我们所有人的设定,与你的年龄和经验没有关系。

2 互联网“形成”阶段——我们给自己制造的焦虑和不愉快

科技元素之所以不停的升级和持续的的变化,一是让我们焦虑,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无止境的不愉快,这种送不满足触发我们创造,推动我们成长。

如果不在心中制造待以填补的缺憾,我们就无法拓展自己,更无法拓展我们的社会。没有不适的世界会停滞不前;某些方面过于公平的世界,也会在其他方面上不公平得可怕。

反乌托邦比乌托邦更容易想象。我们可以想象出现代文明毁灭得无限可能,乌托邦种没有问题可以烦恼,同时也没有任何机遇存在。

大部分得反乌托邦故事里的瑕疵是不可持续的,消灭文明是机器困难的。灾难越剧烈,反乌托邦就消失得越迅速。

我们的生活更多的是一种进乌托邦,是一种变化的状态,一种渐进式的改变,一种温柔的进步。

今天,我们对创新的负面已经变得非常敏感,而且对过去种种乌托邦的承若深感失望。我们被束缚在短视的现在,被困在不超过下一代的当前。我们还有另外一种选择,拥抱未来和未来的“形成”

任何大有作为的新发明都会有反对者,而且作为越大,反对声也越大。

在互联网诞生的黎明阶段,走在趋势最前的一拨人认为它并非商业设计,也不能优雅的容忍新用户。

1989年书中作者曾经提议美国广播公司ABC把abc.com这个网址注册下来,但是一周以后,这个网址还是没有被注册。当时的互联网是研究而非商业化,于是出现了一些无私的IT志愿者。

尼尔森确信世界上所有的文档,都应当是其他文档的注脚,而计算机应该让这些文档间的联系变得清晰可见,永不间断。

一个充满超链接的世界是必然。超链接还会延申到实体当中,不论是人造还是天然的。再过三十年,整个世界就会和我们的设备交织在一起,延伸到这个星球的各个物理维度。

网络会越来越变成一种存在,它会像电一样,成为一种低水平的持续性存在。

到2050年,我们会把网络理解成一种场景。

未来的人们,看的会是全息投影,佩戴的会是虚拟现实隐形眼镜,呈现的会是可以下载的形象,操作的会是人工智能界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