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原著《流浪地球》,終於明白誰是人類最大的敵人

兩個小時看完了劉慈欣的小說《流浪地球》。

最近因爲電影《流浪地球》大火,網絡鋪天蓋地地討論這部中國史詩級的科幻片。

小說和電影不同。電影選取了小說中一個時段,人物刻畫,故事衝突以及畫面感更強,小說更多的是描繪,人類在面臨危機時的感受,着重描寫人性。

小說的故事大概如下:

因爲太陽即將爆炸,地球將被吞沒。爲了生存,人類聯合起來,不分國籍,種族,成立了一個聯合政府,共同對抗危機。

地球分兩派,一個飛船派,主張乘坐宇宙飛船逃離地球,一個地球派,主張通過動力推動,讓地球逃離太陽系,來到半人馬座,有着三顆金色太陽的地方。

最後人類選擇了帶着地球逃跑,理由是飛船的小生態系統無法經歷時間的風浪。

於是全球在亞洲和美洲大陸上建了一萬個比山還要高的發動機,噴出藍白色強光的等離子體光柱。

那個時代被劃分爲五個階段:剎車時代、逃逸時代、流浪時代Ⅰ(加速)、流浪時代Ⅱ(減速)、新太陽時代。整個過程將延續兩千五百年時間,一百代人。

而人類之前的文明都被稱爲前太陽時代。

小說的主角出生在剎車時代的末尾。

這個時代,沒有白天和黑夜,沒有春,秋,冬的季節交替,發動機讓地球停止了自傳,也帶來了地球表面的酷熱,冰川已不復存在,沿海城市被海水淹沒。

逃逸時代。這也是一個大災難接踵而至的時代。電影是以這個時代的一個災難展開的。

人類開始了地下的生活,在地下500米處,人口超過百萬的城市遍佈各個大陸。在地下城中,主角讀完小學並升入中學。

這是一個人類最忙的時代,每個人都有做不完的工作。學生沒有時間學習藝術和哲學,只有數理化,當然還有歷史課,前太陽時代的人類歷史,對於主角來講就像伊甸園中的神話一樣。

主角的父親是一名近地軌道宇航員。在變軌加速的第五年,地球處於遠日點時,主角全家到海邊旅行。

父親像聊家常一樣告訴他們,要和其他女人一起了,母親淡定的接受。

當父親說“過一陣我肯定會厭倦,那時我就回來,你看呢?”母親冰冷地回答“你要願意就行。”

這個時代,人們不關心愛情,出軌,背叛,因爲死亡的威脅和逃生的慾望壓倒了一切,人們只關心當前太陽的狀態和地球的位置。

由於地球不斷地變軌和加速,在各大陸的地下城中,岩漿滲入災難頻繁發生。

主角的母親,在城市面臨岩漿滲入威脅時,因爲沒能及時逃出而亡,那個時代按照年齡從小到大的順序撤離。

讓我疑惑的是,在那個年代竟然還舉行奧運會,比賽項目是駕駛機動冰橇,從冰面上橫穿封凍的太平洋。

比賽的過程中,主角遇到了妻子,完成了比賽的同時,完成了結婚登記,而且還幸運地抽中了可以生娃的資格。

那個時代實行計劃生育,每三隊夫妻只有一對允許孕育小孩。而且,小孩到了一定年紀是交由聯合政府的養育中心撫養。

主角的父親在一次地球穿越小行星帶時出任務被流星砸中去世。戰友告訴主角,他的父親死去的時候毫無痛苦,小行星碎片擊中了父親的單座微型飛船,使其瞬間汽化了。

人的死亡也是家常便飯。

但是可怕的不是災難,而是人心。

最後,地球上的部分人,發現太陽400年其實並沒有發生什麼太大的變化,科學家預言的太陽爆炸並沒有發生。

於是那些人憤怒了,叛變了,成立了叛軍,戰勝了聯合政府,搗毀了地球控制室,關閉了地球發動機,企圖返回太陽系。

叛軍將最後的5千多名的地球派,押送到海岸邊,並收走了他們密封服上加熱用的核能電池,在大海的冰面上,讓零下百度的嚴寒慢慢奪去他們的生命。

就在那些地球派被活活凍死在冰面上,反叛軍高唱《我的太陽》時,太陽爆炸了。好諷刺。

在人類的發展史上,每一次真理的發現,都要經歷打壓。

小說到此結束,地球向半人馬座流浪前行,迎接新太陽時代。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