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读懂孩子:青春少年那些不为人知的背后(七)


你的孩子没有朋友,他是种怎样的体验

文 丨欧欧

一个孩子这样说,没有朋友我不孤独,只是难免尴尬。比如:

“在学校上厕所的时候,从来都是一个人”

“玩丢手绢的时候,永远都是坐着的那个”

“体育课,老师要求两个人完成的项目,别人很快组成一组,我只能很尴尬等着被剩出来”

“食堂吃饭,永远一个人”

“过年每年都在家看春晚,因为没有朋友可以去串门”

“同学聚会没有参加,没有人想起我没去……”

另外一个高中生说:“自己没有朋友,遇见任何困难从来都只会想怎么办 ,而不是找谁帮忙。”

孩子们是怎样看待没有朋友或朋友很少这件事的?

“好处就是,你想做什么事时可以随心所欲,当自己一个人特立独行多了,别人也不会在意你。

孤单也是有的,因为你只有和网上的人偶尔交心,而现实依旧很寒冷。”

“一个人的世界挺好。”

“一直享受孤单,最后发现其实是逼不得已的孤独。”

“这很正常啊,不都说贫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吗?”

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对于自己没有朋友这件事抱有各种不同态度,对事件的归因也会不同。青少年缺少朋友,这是个问题吗?

当“没有朋友”这个事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它就是个问题。

01    “朋友”究竟在青少年生活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它有多大意义?

朋友在儿童期就开始进入孩子的生活,不过这个时期的好朋友就是孩子的玩伴,能一起参与某项共同活动,一起玩耍就好。

到了孩子进入小学高年级,就需要更紧密、更亲密的友谊关系。孩子与同伴在一起的时间大约是与成人共度时间的2 倍多。因为这一时期的孩子逐步将课余时间、玩耍、倾述和乐趣分享的对象从父母转移到朋友身上。

孩子要实现个体分离化,就是要逐渐脱离父母。同伴关系对于此时的他们有着不能取代的独特作用。

这个时期的孩子大都把朋友看得很重要,愿意为朋友赴汤蹈火,给朋友过生日比给父母庆生还要用心和积极。

朋友是青少年最重要的社会支持,他们通过朋友寻求慰藉,分担恐惧、得到认同、袒露心声,在可靠朋友关系中获得爱、安全感、归属感、自我价值感。

朋友还是青少年重要学习的渠道。优秀的朋友是学习的最佳榜样,和朋友在一起也能促进自我认知,在比较中认清自己,知道自己的优缺点,得到自我认同。

朋友交往也是他们最有效的学习人际交往的机会。

在自灵长类的实验研究和人类的相关研究表明,早期的同伴关系不良将导致儿童青少年短期或长期的社会适应困难。因为同伴关系模式为成人期的社会关系提供了一个基础框架。

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需要与他人连接,这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

因此,朋友在青少年的生活中必不可少。

02    何种青少年会不受人欢迎,容易陷入没有朋友的境遇?

在青少年时期有两类人容易被同伴群体孤立的,不受人欢迎。一类是社交攻击性孩子;另一类是社交退缩性孩子。

社交攻击性孩子在同伴交往中容易冲动、霸道、具有明显的攻击性和破坏性,总是希望主导整个活动或强制别人服从,而不能很好地与别人协作。

社交退缩性孩子在人际互动中显得胆怯、害羞、抑郁,往往抑制自己的行为,不敢自我表现,不愿意参加群体活动,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正常的人际交往。

心理学家沙利文认为少年期被群体孤立的体验将导致自卑感。退缩性孩子容易形成内化问题,如,孤独、恐惧、焦虑、低自尊。而攻击性孩子容易形成外部化问题,如人际敌意、暴力、犯罪等。

无论在家庭还是在学校,退缩性孩子的问题更有隐蔽性,不像攻击性孩子问题外化容易引起老师和家长的关注。

退缩性孩子往往很乖巧、他们听话照做,不违规违纪,容易被忽视。往往问题严重到影响社会功能,如焦虑或抑郁到不能正常出门、不能去上学、不能呆在人群多的地方时,这才被家人或老师发现。

孩子的交友状况,需要引起家长重视。一旦孩子陷入严重人际问题,很可能是心理问题爆发的征兆。

03      对于人际攻击性和退缩性的孩子如何进行心理干预

对于这些青少年,干预重点:

一是对于攻击性孩子。帮助其掌握必备的亲社会技能。如培养同理心,能关注其他人,做一个悉心的听众,学会以平等身份加入群体等;

二是对孩子出现的攻击、破坏性行为用强化、惩罚等方式使其逐渐得到控制;

三是对于退缩性孩子教授他们缺失的特定社会交往技能;

四是对于两类孩子都可以通过模拟情景式训练。通过指导、演示、实践等环节改善不受欢迎孩子的压力管理、社会问题解决等多方面能力。


写在最后的话。

孩子没朋友是处于同伴关系的一个极端,过度的同伴关系又会导致另一个极端。

尽管亲密的、支持性的友谊关系是儿童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关键动因。以朋友马首是瞻,为了取悦朋友,反叛父母、无视学业、违规违纪、改变自己好品质,这样以牺牲自己为代价的同伴关系不提倡。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