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如我所遇,寂靜歡喜

——讀《蔣勳散文》有感

聽說過蔣勳的名字,是因爲《蔣勳說紅樓夢》,知道他對紅樓夢有一定的研究。這本書也挺出名的,只是我本人對紅樓夢並無太多心得體會。年少時曾讀過卷一,後因總是理不清人物關係而放棄了。讀《蔣勳散文》,是我第一次接觸到他的文章。這是一次全新的體驗,也讓我挖掘到了新的寶藏。

《蔣勳散文》是從蔣勳諸多散文著作中選取的一些文章的合集。就像吃飯一樣,每樣菜都吃着一點,品味到它的味道,但又不會全吃完。這對於我這樣的新手來說無疑是很好的。我沒辦法把他全部的著作一一讀完,但我依舊能從這些選取的文章中體會到他字裏行間流轉的美。



書中有他少年時代的點點滴滴,有對臺灣地理人文的細緻描寫,有他在其他地域的所見所思,有他對書法詩詞、繪畫的讚歎與點評。“以明淨開闊的內心觀察生活,記錄人生旅途,分享孤獨感受。”就像書封所介紹的,這是一部他的集大成的散文精粹。

書中還有許多世界名畫的圖片。每次閱讀的間隙,我總要拿出三四分鐘細細地欣賞一下這些中外的畫作,欣賞它的美。我知道我很難有機會前往世界各地見到它們的真跡, 而只有在閱讀這樣沉靜的時刻我纔會懂得欣賞它們。我喜歡莫奈和梵高的風景畫,喜歡那樣朦朧的美。這也是在體會蔣勳所形容的美的過程吧。



蔣勳的文字,總會在不經意間讓我走神。他描寫了島嶼上秋天美麗的景色,在陽光下溪流中的嬉戲。“在陽光裏泅泳,好像時間延長成一種很長的記憶,足夠一生一世去反覆咀嚼回味。”這句話讓我想起了七歲那年夏天在老家的生活。

陽光暴烈,萬里無雲,空氣中翻騰着波動的熱浪。我想去水庫游泳,母親覺着水深危險,不讓去。外婆便牽着我走到離家門不遠的小石板橋上,撥開茂盛的野草,露出石板橋下潺潺流動着水流的溝渠。那天我便帶着游泳圈在溝渠裏漂着。陽光灼熱地打在手臂和露出水面的腳背上,頭髮滾燙,而水又是清涼的。渠底有層薄薄的黃色泥沙,腳趾一勾,水便混濁了。兩邊是蓋過我頭的茂盛野草,家門在野草縫隙中隱約可見。感覺就像祕密基地一樣。

這樣的體驗我一生也只有這一次了,我再沒有回去過。不是水渠容不下我了,就是曾經的荒野地要蓋房子了。長大後從未想起過這段堪稱美好的回憶,似乎是忘了。而這些在當時毫不在意的快樂時光在某天偶然想起時居然會覺得不枉此生,實在是一件令人感慨的事情。

回過神來,我爲我能在文字間不經意拾起我曾經丟失的歲月而感到喜悅,心中是充滿感慨。大概這就是閱讀的妙處吧,從別人的人生中窺探自己的人生,從別人的歡喜悲傷中,體會自己的悲傷歡喜。蔣勳的文字有着這樣的魅力。

願,如我所遇,寂靜歡喜。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