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教育最简单》阅读分享1

今天开始阅读《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这本书。主要有以下收获:

1.作为父母,我们能带给孩子的到底是什么?

有一个民间故事《手端银碗讨饭吃》。有三位父亲经常到庙里为儿子祈福,天长日久,感动了菩萨。有一天,他们同时被菩萨请去,允许他们从众多的宝物中每人挑一样回去送给儿子。第一位父亲挑了一只镶嵌着宝石的银碗,第二位父亲挑了一辆包满黄金的马车,第三位父亲挑了一副铁铸的弓箭。

得了银碗的儿子每天热衷于吃喝,得了金马车的儿子喜欢在街市上招摇,得了弓箭的儿子整天在山野间狩猎。

多年后,三位父亲去世,爱吃喝的儿子坐吃山空,把碗上的宝石抠下来变卖,最后不得不手端银碗讨饭。爱招摇的儿子失去招摇的资本,每天从金马车上剥下一小片金子,换点粮食,辛苦度日。会打猎的儿子练就了一身狩猎的好功夫,经常扛着猎物回来,一家人有酒有肉有穿有吃,一辈子不发愁。

这个朴素的民间故事寓意是深刻的:作为父母,如果我们留给孩子的只是一些消耗性的财富,是不可靠的,只有给孩子留下一些生产性的可持续性的财富,才是真正对他们一生负责。

时代发展到今天,什么是我们能送给孩子,可保障他们一生幸福健康的最可靠的宝物呢?从教育的角度来讲,这几样东西最重要。

第一件宝物是阅读。阅读不但可以塑造一个孩子的智力,还可以塑造他的心理品质。因为书里经常充满真善美的情怀,会对孩子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

第二件宝物是自由。给孩子自由,不是对孩子放任不管,而是意味着你必须给孩子三权:选择权,尝试权,犯错误错误权。一个人首先是一个自由的人,才能成为一个自觉的人。

第三件宝物是良好的表率。给孩子做出表率,不仅是你在人外人面前是什么样子,更重要的是你和孩子相处时是什么面貌。和孩子如何相处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教材,你能教给孩子的,全写在这里面了。

2.家长的差别

在每个人的生命中成长中,没有比家长更重要的老师。

有时候,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匪夷所思之处,或者说是和其他事情最大的区别就是目的和结果的背离,很多家长愿望和努力不但没有转化成生产力,反而变成了破坏力。

这是因为教育理念决定了教育手段,手段决定了结果,所以有正确的教育理念非常重要。作为家长必须要学习,不断完善自己。

一个人没有办法选择自己有什么样的父母,但可以选择自己成为什么样的父母。作为家长,我们又是平等的,无论我们是在城市还是乡村,是贫穷还是富有,是高官还是平民,其实我们都可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最好的教育送给孩子,把最好的财富送给孩子,这也是生命给予我们彼此最美的馈赠。

3.减少对孩子的限制

孩子在很多方面都是无限的,他们的想象力无限、好奇心无限、对物质事物的探索欲望无限。而我们成人常常受制于经验和常识的束缚,不要用自己的有限来指导和理解一个有无限可能的孩子。

我们不要给孩子太多的限制。不限制就是培养。不限制,意味着要让孩子试错,让他们大胆尝试;不限制,意味着我们要转变态度,提高自己的认识;不限制,意味着不要简单去否定孩子;不限制,应该以我们的榜样和信任来实现。

一个缺少尝试不犯错误的童年是恐怖的,它并非意味着这个孩子未来活得更正确更好。也许恰恰相反,由于没有童年探索的铺垫,他的认知基础反而很薄,在未来的生活中,不得不花费更多的力气去辨识世界,适应生活;很有可能一生都生活在刻板无趣,谨小慎微中,甚至是自暴自弃的堕落中。

4.孩子与竞争

非常赞同作者说的,竞争要守住两个度:一个是心理程度,一个是年龄向度。

适度的竞争是好的,但不要失度。并非任何年龄的人都适合竞争,特别是儿童。

童年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年龄,有自己独特的任务。童年的任务不是向外延展,而是向内积累。

一个人内在的力量强大,才能很好的把握自己,未来才有可能处理好自己和世界的关系,在人生事物中获得主动权,这才是培养竞争力的正常顺序和逻辑。

在儿童阶段,我们可以给孩子良好的启蒙教育,呵护好儿童的好奇心,发展孩子的自由意志,让孩子有幸福感,这才是发掘儿童内在潜力,成全他们未来竞争力最简单最重要的手段。

这让我们想到,我们平时学校教育,经常有意或无意地采用竞争的这种方法,来提高孩子的积极性。

比如每天的小红花奖励、星星奖励等评比,要尽量取消。多探索,寻找,促进孩子积极性的其他方法。

5.习惯的对立面是另一种习惯

《门板治罗锅》的故事说的是一位江湖医生,称自己专治罗锅,100%能把罗锅弄直了,不直不要钱。有家人的儿子自小驼背严重,带来医治。江湖医生的工具是两扇门板,方法是把病人家在门板中间,再找来两个大汉在上面用力一压,病人的背确实直了,不过气也断了。病人家属不同意要告官,江湖医生辩解说,他只管治罗锅,不管断不断气。

这就像我们在教育中,用不管不顾的错误方法,来强行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例如,我们要培养孩子写字认真的习惯,每天坚持盯着写字的孩子,有一个写的不好,立马擦掉重写。这样孩子的写字,认真的习惯可能会养成,但有可能失去他们写字的速度和压抑他们的思维,孩子可能把注意力全放在写字上了。

人的注意力非常有限,儿童的注意力更是狭窄,能量十分有限,如果把注意力投放在某个问题上,对其他问题就无暇顾及。

另外,人是有灵性的,一个人就是一个完整的世界,潜藏着无比丰富的独特性,遵循规律的开发和建设,会让其焕发生机,不尊重天性的胡乱开采,只能导致生态失衡。

心理学的常识告诉我们,一个人做某件事情的精细程度和熟练程度有关。粗糙和失误是万事开始阶段的必然性,只有经历过失败,并在失误中不断的总结经验,才能越做越精细。

没有一种习惯会孤立,存在习惯的对立面也是习惯。

6.“三不”原则让孩子学会与同龄人相处

孩子们在与同伴相处的过程中发生一点小争吵,小摩擦。我们的处理原则应该是:不生气,不介入,不吃亏。

如果我们有这样的态度,就会传达给孩子一个信息:发生冲突事件很正常的事,不用在意,过去了就过去了,无所谓谁对谁错。该怎样相处还怎样相处,这样一种心理的建立非常重要,是儿童能正常发展人际关系必不可少的基础,是豁达,友善生长的土壤。

我们不恰当的介入,一方面会把孩子间的矛盾刺激放大,另一方面也没有给孩子留出学习解决问题的机会,第三个坏处就是容易让孩子遇点小冲突,就觉得是个大事,反而变得斤斤计较,心胸狭隘。

遇到这样的事情,我们自己首先要豁达,给孩子做一个体谅、宽容=友好的正面榜样。

7.自由的人才是自觉的人

一个没有机会进行自我掌控的孩子,不可能学会自我控制,一个不被信任,总是被当作小偷一样提防的孩子,很难发展出诚信自尊的品质。

我们要从监督者和控制的角色中退出,把信任还给孩子,让孩子获得自我管理的权利。

很多人担心给孩子自由,会不会养成他不听话,不遵守规则的坏毛病,这个担心没有必要,事实是,如果家长平时很少限制孩子的自由,那么,遇到个别真正危险的东西或不可为的事情,你告诉孩子不要去做孩子会很听话的,凡是不听话的孩子,是因为他平时听了太多的“不许”他对这个词已经产生心理抗体了。

自由不是信马由缰,自由是一种可以舒展的空间,是一种能够托举的力量,它让孩子有能力去选择,并且有能力抵抗生活中的一切虚假和脆弱。

那么我们在生活中怎样给孩子自由?怎样给孩子设限?这个度该怎样把握?这是很难做好的。但是有一点,我们要有尊重孩子的态度,我想离最适合的度,就会越来越近。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