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给的就是我想要的?

其实,这就是个“绑架”!

父母之为子女,美其名曰,“为了你好”。殊不知,我们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对自己,拼尽全力,忍受着不能忍;为子女,要什么给什么,要多少给多少,不能比别人少比别人差,孩子没说要的也要给好的。在这场亲子的旅途中,我们与子女相爱相杀,过的鸡飞狗跳,子女嫌弃我们啰嗦霸道火爆,我们嫌弃子女不听话叛逆不讲理~

曾几何时,我们也是想象着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体魄,美好快乐的童年。可是,一到上学的年龄(甚至还没出生),受周边婆婆妈妈教育培训机构,甚至网上各种鸡汤文的影响教育,孩子的教育从出生抓起。然后,入了这个坑,越陷越深。

还没学会说话,开始音乐启蒙,语言启蒙等等,动辄好几万一年的亲子培训班,毫不手软。到了三四岁,四五岁,各种文化课,兴趣班接踵而至,经常奔波于各种培训班,没了周末节假日,父母累的喘不过一口气,孩子也各种抱怨。我们来一句,“是为了你好”。为了上好的学校,找个好的工作,嫁个好人/娶个好姑娘....

因为这种“为了你好”,有的父母,把孩子丢给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夫妻外出打工,一年回去一两次,甚至多年回去一次。回去之前,兴奋的给孩子买衣服买玩具,见到孩子时,看着孩子眼里的陌生和怯意,看着孩子默默地躲在老人身后的紧张,不知道“为了孩子”而远走他乡的选择到底是不是正确?

"为了你好",父母拼力的做生意,每天忙到半夜凌晨。孩子在边上说,“妈妈/爸爸,陪我玩一会儿嘛”,而你,或许,丢个手机,丢个IPAD,自己玩去,或者放个动画片,只求孩子能安静下来。而当你静下来,却看到孩子整天的喜欢看动画片,玩游戏时,是否会想到那时的选择?

“为了你好”,父母尽力去工作,去学习,孩子的事情全部自己去做,父母一点不干涉,默默的影响着孩子,爱看书,独立,有自己思想。某一天,孩子完全按照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节奏去做事情,你已经完全“掌控”不了的时候,会不会抱怨,“当初还不是为了多赚点钱为她好?”

.................

不管我们怎么做,总是会留有遗憾吧。家庭经济困难的,可能选择分离,那么孩子就会缺少父母的陪伴;跟孩子一起,亲子的关系就会亲密一些,日子可能就是苦一些;为了赚钱,冷淡孩子,可能孩子就“叛逆”一些;多陪伴孩子,可能就少赚一些。得失就在我们的选择间,往往我们总是自己做出选择,孩子没有发言的权利,直接被动的接受,或者我们就认为孩子没有给予选择的权利。

有时候,我们是不是应该想想,我们所给予的,所谓的“好的”,不论是衣服,是玩具,是学校,是教育,是习惯,这些东西,是不是我们强加在孩子身上的呢?因为我们当年没有得到,没有做到,所以我们把这种缺失,这种遗憾转嫁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帮我们实现?那么我们下一代会不会也是这样?代代相传,留下的是受伤的心,疏远的亲子感情,充满纠结的生活。

当然,我们做父母的初衷都是真的“为了你好”,我们给予孩子的意见和建议,分析引导,都是希望孩子能够吸取前人的经验和教训,少走一些弯路,希望他们的前景能够比我们强。可是我们忘了,不管做何选择,人生就是不断摔倒和爬起,不经历风雨,没有吃亏,真的能够“健康”吗?所以,作为父母,该放手时也要放放手,摔几跤,才能走的更稳更快。

---------------------------------------------------------------------------------------

因为从小的经历,不管是自己家,或者邻居亲朋,总是看到很多很多,这些记忆让今天的我,思考到更多方面。虽然能够想到这些,但是因为处于大环境中,总是免不了被影响,也总是纠结。可是在自己可以控制的方面,比如绝不让孩子成为留守儿童,比如陪伴孩子和赚钱之间,我还是希望顺从内心,不忘初心。就像宝贝出生之前,自己说的,让孩子有个快乐的童年,长大后有自己的“技能”,不会为“选择”而选择,不会忆起童年都是冰冷的玩具,沉默的父母,无止境的电视游戏~要做的改变太多,要学会的太多,只希望,在育儿这条路上,与孩子共同成长,携手向前~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