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行爲·腦科學》專題精選·首刊

導言:創立《認知·行爲·腦科學》專題將近一個月了,除了自己寫的一些文章收錄進來,得空也在簡書上收集了一些其他作者寫的相關文章,共計一百餘篇。特此選擇出來十篇,彙編成專題精選,以饗讀者。

1、認知·行爲·腦科學是做什麼的?| 作者:格列柯南

此篇文章是該專題的介紹,也是專題的收錄和拒稿指南,因此作爲首刊的第一篇文章列出來,也算是開了個頭。

2、談談神經系統和大腦|作者:小玉兒fry

小玉兒fry的這篇文章,雖是讀書筆記,但基本上簡單介紹了神經系統的工作機制。

3、鏡像神經元|作者:山果花開

山果花開的這篇文章,介紹了神經科學最重要的一個理論:鏡像神經元,這是理解人類共情、模仿等能力的重要理論。

4、心理學的六個效應|作者:苗爾平

苗爾平的這篇文章,簡要介紹了心理學中的六個效應。“效應”一詞是心理學常用的術語,通常指的是一類現象,但“效應”不等同於理論,有些假說未證實或是仍舊有爭議,或者還沒有最終的解釋。因此,切記不可過分使用“效應”。

5、靈長類進化中嗅覺受體基因的加速丟失|作者:衰老分子進化機制

這篇文章更像是一篇學術論文摘要,可以簡單通過此來了解靈長類、包括人類爲何嗅覺不必其他動物那麼靈敏。比如你爲何不像你家的狗一樣,通過聞來識別對方。

6、靈性 | 科學解釋:冥想是如何改變大腦結構的| 作者:格日樂其其格

冥想是一種有效的手段,多個獨立的科學研究,證實冥想可以改變人的大腦,提高專注力、減少壓力等。該文算是一個簡單的總結。

7、PET/MR——認知神經科學的研究工具|作者:張政Beckett

張政Beckett的這篇文章介紹了當前認知神經科學的基本研究工具:正電子斷層掃描(PET)和磁共振成像(MRI)結合的一種混合技術PET/MRI,但可以進一步對比這種技術與傳統的PET、fMRI以及EEG之間的區別與各自的優劣勢。

8、如何限制未來的人工智能?|作者:晴難自控

人工智能啓發了認知心理學,反過來認知心理學的發展也促進了人工智能的進步。人工智能對於我們來說,不再是科幻電影裏的場景,而是越來越逼近我們的生活,AI對於我們的倫理將帶來哪些影響,對我們的生活將帶來哪些改變,這篇文章裏提出來了一些問題,值得思考。

9、心理學演義(35)哈洛:虐猴大變態,卻爲研究愛|作者:董點心理

該文介紹了最知名的一項研究,即哈洛通過恆河猴的研究所發現的心理依賴。更可貴的是,也介紹了哈洛的個人生活和經歷,讓我們也能更近地認識到這位對於心理學產生很大影響的人物。同時,哈洛也將實驗室研究中的動物權益保護,帶到了公衆面前。

10、記憶形成的過程:短期記憶到長期記憶|作者:道可受兮

記憶是認知心理學的核心命題,這篇文章簡要介紹了長期和短期記憶,情節記憶和程序記憶。


以上是在閱讀《認知·行爲·腦科學》專題文章過程中,特此挑選出來的十篇,只是涉及到了該專題幾個典型緯度。目前專題收錄的其他文章,也有不少優秀文章,容我後續在一一摘錄出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