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集裝箱式住宅設計暢想

在人類從事運輸的歷史中,集裝箱的發明(1950年代)絕對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可以排在輪子之後,排在拉桿箱之前。

沒集裝箱之前,運輸貨物就像是你搬家,一個個小零碎物件,一個個拿到運輸工具上,然後到了目的地,再一個個搬下來。雖然你可以使用一些小箱子來裝這些零碎物件,但從出發地到目的地之間,可能要經過好幾道運輸工具,先是汽車、火車、然後是輪船、馬車等等。因此,每次裝卸都是件頗爲費力的事情。

現在你有了集裝箱,把所有東西全部扔進去。鄰居家也弄了一個集裝箱,也把自己家的東西放進去。然後搬運公司直接拉着集裝箱走人,送到火車上,火車裝卸也就調一個集裝箱上去。

可能你和鄰居家搬家的目的地不一樣,但最後無論經過什麼途徑的運輸,從出發到目的地,都是整裝整卸,簡單省事。

這個道理大家都懂了。然而集裝箱並非只是一個運載方式,而是一種思維方式。

計算機興起之後,把集裝箱的思維方式運用到IT領域,卻又是一項偉大的發明,這次也還是個美國人,Solomon Hykes,他所提出的Docker容器技術。

思路如同運輸一樣。我們有各種終端和系統,如同我們每個人搬家,家裏的設計佈局、裝修風格和個人物品都不同。想要把一個軟件機器運行環境換到另一臺電腦上,傳統的做法和舊有的搬家是一樣的。

先是安裝操作系統,然後配置軟件運行環境,最後再安裝軟件,然後把之前運行的數據都導入過來,還要再進行調試。

Docker的發明就如同集裝箱一樣,你把軟件機器環境放在一個集裝箱裏,到時候無論你在這個箱子裏怎麼折騰,最後更換服務器或是主機的時候,搬過去就行了。所以docker又被稱爲軟件貨櫃。

如果將集裝箱這個概念進一步延伸,反過來運用到我們之前舉的搬家的例子中,是不是以後我們的居住環境也可以類似於集裝箱一樣?

我們舊有的解決方式是,圈地開發房產,然後出售給消費者,消費者或者買了裝修好的房子,或者買了毛坯自己裝修。然而一旦購買之後,房子就真成了“固定資產”,放在那裏無法移動。

但這又不現實,相當於你被鎖死在一個地方,如果需要更換生活環境,要麼再別的地方再買一套,要麼就租一套房子。

如果使用集裝箱的思路,你可以賣一個“集裝箱”,都是標準大小,當然你可以買兩套。集裝箱內你如何裝修如何不只都是你的事,關鍵在於這套集裝箱房子可以移動,要搬家換地方的時候,只需要將這個打包運走即可。

當然你可以擁有兩個或更多,上下放置是複式,平排放是多套居室。

那麼這個集裝箱放置在哪裏呢?

開發商以後建設的不再是樓盤,而是框架,框架結構採用即插即用方式,想要多少層都可以,每個框架採用標準集裝箱結構,如同機房的服務器架一樣。

框架設置通道,包括平層的,上下的電梯,還有防火電梯等,基礎的設施還是要有。你可以從任何商家手中購買空集裝箱自己填上傢俱,或是整套的如同宜家裏的整套房間佈設。

樓盤框架採用租賃方式,按年或月,每層的價格可以根據市場行情調整,比如一樓沒人願意住,就設置空集裝箱放置住戶車輛(當然是收費)。

集裝箱插入框架內固定之後便可以使用,想要搬走也非常簡單。

當然,集裝箱概念並非像是《頭號玩家》裏的貧民窟,而是可以採用更加具有人性氣息的佈局和設計。

比如這樣:

還可以這樣:

也能搬到鄉間:

這樣的想法已經有不少開放商進行實施,問題的關鍵在於,如何解決好全球各地的樓盤框架。就像是國內有了房車,卻沒有露營的地點一樣,周邊配套不成熟的話,這些也都只能停留在概念上。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