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 | 如何學習數學?

  今天我們來聊聊如何學習數學。

  我依然是以要點的形式給你相關的建議:

 

  1.強調一下,對於絕大多數的中學生來說,數學會是他們最大的問題之一,這裏就會有一層邏輯:你想贏別人,應該在他們最弱的環節努力。因此數學應該放在第一優先級的位置來處理,你需要在數學上多花一些時間。

  2.數學的最大特點就是:強確定性。它和語文不一樣,數學有着高度標準答案,對就是對,錯就是錯。

  我見過很多從小就能把數學考到很高分數的人,他們的做法往往是:他們清楚知道自己爲什麼要做題,以及自己到底應該做什麼題,怎麼做題。他們會優先進行思考和記憶,然後再去精準打擊到1-2道例題。如果發現自己做錯了,纔會緊接着到後面的很多相關例題中去找題目反覆交叉驗證。

  很多人一開始就誤解了教輔的意思。題海無窮,題海戰術適合的作用是幫你增強熟悉度,而更加靠譜的是你一開始就努力集中搞懂經典例題,甚至和老師一樣去講解一遍,能節省太多時間。你需要把更多時間拿去練自己不懂的板塊,關於這點,全中國大多數中學生都沒有真正意識到。

  3.我給你一個衡量標準:你需要採取一種叫做“費曼技巧”的學習方法。

  具體操作是:如果你能用輕鬆把解題過程講清楚,而且能馬上聽出老師或者同學的某個思路的邏輯謬誤,那麼我們就認爲,你是真的掌握了。

  而不是一開始就告訴自己要瘋狂展開行動。

  4.知道了如何檢驗自己的學習效果後,我會接着給出幾種截然不同的策略,供各個年齡段的同學參考。很多初中學覺得高考離自己還太早,可他們往往忽視瞭如果自己早早就用對的策略完成,會佔到多麼大的優勢。

  5.無論你現在是高一、高二還是初中的同學。你的策略都應該集中在:如何花最少的時間,用最少的成本打出最漂亮的仗。

  根據極簡策略,你應該一開始就直接買來高考總複習資料,然後按照我昨天介紹的“清單學習法”開始對一個個考點不斷練習和進行改錯。而不是選擇那些同步資料,最後還進行所謂的一輪二輪三輪。特別是初中的同學,你一樣可以用初三再加上暑假的時間去學完高中數學的所有內容,然後直接去開始學習競賽和大學知識。當然,這其中會有非常複雜的方法論,但你一樣要儘可能學會“早”。

  6.對於高三基礎比較弱的同學而言,你需要首先解決概念的掌握問題,然後集中去看解析和做例題。很多人在基礎還沒掌握的情況下,就直接跟着老師的步伐去不斷重複錯誤和浪費時間,就像你現在連基本的搬磚和鋼絲都沒有,還像和別人達到一樣的高度。

  我的建議是:你直接先停下來,然後找到高考數學的100個知識概念,還有其對應的300道高考經典例題,開始一個個點給自己講,一道道題目不斷改錯和交叉練習。

  照此來看,你每天真正用費曼技巧給自己講道5題,60天左右就能實現特別透徹的練習。而不是去跟老師所謂的一模二模,進行重複低效的輸出。更不用說,很多老師其實邏輯能力差的讓人無語。

  7.對於基礎不錯的同學,一方面你需要定期對基礎知識點進行回顧,另一方面你需要找到你不懂的知識點,然後對每一個知識點都採取“合併同類項”的策略。以高中的圓錐曲線爲例,最低效的方法是直接上來就強算,但圓錐曲線屬於“解析幾何”,核心邏輯是實現代數關係和幾何關係的轉換,關鍵操作是:幾何條件的優化。

  照此邏輯,你就可以找出幾個常見的轉化切入點,把它們和題幹經常出現的關鍵信息匹配到位 ,按照我之前說的“清單化知識”。在腦海裏組建出路線,照此進行一步步的推演,一直推到你有爽感爲止。

  而高手和菜鳥的最大差別就是:高手會有2-3天幾種開“圖紙”,然後真正看懂,想明白,再自己獨立去試造。而菜鳥會看個大概,以爲自己懂了,做了一題又一題還是不知道幾個關鍵的條件到底在和自己說什麼。

  甚至我想說,其實從我們小時候開始學習母語時,就已經掌握了最好的戰術,我們因爲自己的詞彙量有效,只能靠着基本的邏輯去結合有限的條件做分析,然後讀個大概,不斷讀,不斷在腦海裏建立一張張圖紙,讀着讀着,用着用着,我們就懂了。

  你突然發現語數外三科最低層的邏輯居然如此驚人的相似。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