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說爲學:跟莫言和蒲松齡學寫作

  01

  在寫作領域,莫言和蒲松齡,絕對是大師級的人物。

  那麼莫言是怎麼學習寫作的呢?你可以找到莫言在諾獎頒獎現場的演講稿,看看。

  我從中截取2段,和你談談我的看法。

  第一段話是:

  “有一段時間,集市上來了一個說書人。我偷偷地跑去聽書,忘記了她分配給我的活兒。爲此,母親批評了我,晚上當她就着一盞小油燈爲家人趕製棉衣時,我忍不住把白天從說書人聽來的故事複述給她聽,起初她有些不耐煩,但我複述的故事漸漸的吸引了她,以後每逢集日她便不再給我排活,默許我去集上聽書。爲了報答母親的恩情,也爲了向她炫耀我的記憶力,我會把白天聽到的故事,繪聲繪色地講給她聽。很快的,我就不滿足複述說書人講的故事了,我在複述的過程中不斷的添油加醋,我會投我母親所好,編造一些情節,有時候甚至改變故事的結局。”

  第二段話是:

  “二百多年前,我的故鄉曾出了一個講故事的偉大天才蒲松齡,我們村裏的許多人,包括我,都是他的傳人。我在集體勞動的田間地頭,在生產隊的牛棚馬廄,在我爺爺奶奶的熱炕頭上,甚至在搖搖晃晃地進行着的牛車上,聆聽了許許多多神鬼故事,歷史傳奇,逸聞趣事。我做夢也想不到有朝一日這些東西會成爲我的寫作素材,我當時只是一個迷戀故事的孩子,醉心地聆聽着人們的講述。”

  這兩段話,其實蘊含了一個潛臺詞:

  在我們村,雖然很多人沒有成爲莫言,但是很多人都有成爲莫言的潛質,因爲我們都是蒲松齡的傳人。事實上,莫言也真的在很多場合說過類似的話,比如,我們村口的一個老大爺,他講故事的能力,可比我厲害多了。

  雖然莫言的說法,有謙虛的成分,他的成就離不開他成年後的長期努力。但我們還是可以從中發現一個有趣的地方,不管是莫言,還是蒲松齡,他們都沒有經過大學中文系的科班學習,他們是怎樣獲得超強的寫作能力的呢?

  這個問題其實是我們都關心的問題:到底什麼是好的學習寫作的方式?

  甚至我們可以把這個問題再推進一步,什麼是好的學習方法?


  02

  讓我們回到莫言的村子。

  我們不再以寫作學習爲例,而是以其他知識的學習爲例。

  這個村子裏,莫言的爺爺奶奶輩的老人們,他們可能大多不識字,但你有沒有發現,他們中沒有一個人是不會煮雞蛋的。

  問題是,她們是怎麼學會的?

  請注意,她們不識字啊。那麼她們是怎麼學的呢?

  我們可能有這樣的感受,一件不難的事情,但是我們查資料,查了老半天也沒有學到什麼,這就會讓我們開始懷疑,是不是我們查資料的方法,或者說學習的方法,出了問題。

  我們來看看,不識字的人,是如何學習的呢?

  其實特別簡單,就是口口相傳。可能她的一個朋友會煮雞蛋,你知道,農村的生活,大家都是住在一個院子裏或者一個巷子裏,所以經常聚在一起,不要說煮雞蛋,就連更復雜的事情,比如,織毛衣的一些特殊的織法什麼的,也能馬上互相學習,然後都學會。

  你有沒有覺得,其實這很奇妙?

  這就可能會糾正我們的一個認知偏差。我們一直覺得,一個人學習成績好,是因爲天賦高。尤其是數學能力,幾乎就被認爲是一個衡量人智商的標準了,大家好像約定俗成,那些最難的數學奧賽,有的人一開始就不要去學。

  現在當然我也沒法去證僞,但是我想問一下:有沒有可能是別的原因呢?

  有沒有可能,是因爲他正好使用了某種學習方法,這種學習方法,能讓他快速打開自己的接收信息的認知接口。

  這就好比,一個數學成績好的學霸,未必能馬上學會煮雞蛋,但是一個不識字的老奶奶,當初可是一下子就學會了煮雞蛋。

  或者說,現在你遇到一個不識字的老奶奶,你可能會覺得,她因爲天賦不夠,可能永遠學不好數學,但我問你,如果當時她的學習環境變了,她獲得了一個簡單直接容易上手的學習數學的認知接口,她有沒有可能成爲世界第一流的數學大師?


  03

  至少我們不能直接否決掉這個可能性。

  先看看這位老奶奶是怎麼學會煮雞蛋和織毛衣的。

  你會發現,有一個特別典型的場景,就是,她遇到的是最好的老師。

  現在我們把學習者叫做桂花,把教學者叫做翠花。現在翠花要教桂花織毛衣或者煮雞蛋。

  那麼翠花肯定不會上來就說,我告訴你,你爲了學會煮雞蛋,你首先要觀察一天母雞的活動,或者是,你要學會織毛衣,你先要知道,毛線的物質構成是什麼。你想想,大家都是鄉里鄉親,這麼開口怎麼好意思?人家會說你不厚道對吧?

  所以,翠花會直接告訴桂花,第一步,怎麼做,第二步,怎麼做。如果你聽不懂,沒關係,我親自示範給你看。

  這時候,大家一邊聊,一邊實踐,很快就學會了煮雞蛋,或者打毛衣。

  其實你會發現,真正的好老師,就應該是翠花這樣的老師。不僅不講大道理,而且他幾乎連特別長的句子都不會講,都是講短句,可能就幾個詞,而且這幾個詞也不是什麼形容詞,就是最簡單的實際指代,實際指代他的某個具體的動作。

  也就是說,他直接告訴你與行動步驟有關的乾貨。

  04

  這種學習方法,我們可以把它稱爲是:聊天式學習。也就是我們開頭所提到的“以說爲學”。

  聊天式學習,可以拆穿我們的假正經。一旦學習的僞裝被拆除,真正的學習,也就隨即開始了。

  就像是莫言和蒲松齡,他們都沒有經過今天大學中文系的科班學習,但是他們都是寫作上頂級的高手。

  爲什麼?因爲他們和村裏鄉親們講故事的方法,恰恰就是拆除僞裝,直接有效的,最好的學習寫作的方法。

  使用這種方法去學習寫作的人,有很多。

  我們說回寫作。我非常喜歡一本書,《小婦人》。《小婦人》中有個女孩,她自學成才,很快就出版了小說,讓她的姐妹和母親都非常吃驚。她是怎麼做到的呢?在書裏有一個情節,很有意思,就是姐妹們喜歡玩一個遊戲,叫故事接龍。

  我當時讀到這裏的時候,是非常驚訝的。你看,我們都知道講故事的能力,很重要,但是我們平時有去完整地寫一個故事嗎?沒有。我們有去給家人,或者是家裏的小朋友們講故事嗎?這個更不會有。但是《小婦人》中的女孩,是怎麼學習寫作的呢?人家玩的是故事接龍。就是你先講一個故事,然後留一個尾巴,我要即興地把這個尾巴接下去,講一個新的故事,我們這樣玩得不亦樂乎。

  這種方法,其實比我們大多數人正襟危坐,去一個文學寫作班學習一個月,要有效得多。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