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 | 如何學習政史地?


1.政史地對於全國卷地區的同學來說,可以統一稱爲“文綜”。這裏提示一點,現在全國很多地區在流行所謂的課改,很多學生可能也會去混搭學習,這有好處。但我想說的是,這種好處是浮在表面的,從長期來看,很不值得。

我是文科生,所以姑且就以文綜來舉例。文綜三門之間其實底層的邏輯都是一樣的,那就是闡釋問題的能力,彼此之間的知識聯繫也絕對不是很多人想象的那麼簡單。當然,其中更多的因素我就不想多說了。

說到底,教育改革就是上位者的遊戲,在國家發展中,任何方面的動搖都是立竿見影的,只有教育不會影響一些人在位期間的利益,它需要時間和過程,所以受害的只能是在一線的人,其實教育是國之根本,什麼都可以浮躁,唯獨教育不可以,不管怎麼改回頭看看以前的大文大理,這麼多年的改革換湯不換藥,甚至還沒有當初來得合理。雖有牢騷,卻少有話語權。

在清楚如何學習前,你先得想明白,自己爲什麼學。

2.政史地和語文一樣,分爲強確定性和非強確定性的知識。你可以首先拿到那些強確定性的知識,對於大量的知識進行吞吐。

3.政史地涉及大量的知識點,老師經常會說,你要去看教材,要一個字一個字看,從頭看到尾。

但是這是低效的。從輸入輸出的角度,你輸入10遍,也不如輸出1遍,輸出的時候也許不全面,但是輸出了多少知識,就意味着你掌握了多少知識。

所以,最好的辦法是,把自己想象成是一個公開課的老師,在短時間要做政史地三門課的公開課分享。這時候你會怎麼辦?你一定會忙着不斷地記憶知識點,而且在記憶的同時,就已經把這些知識點連點成線,連線成面了。這時候,你就不可能出現一些同學那種低效學習的情況,比如看了多遍書,卻沒有清楚的知識結構,所有的知識點,在腦子裏都是孤立的。

4.除了以做公開課的思路來完善知識體系外,你還可以像數學那樣採取“目錄式學習法”,也就是把一個個專題和分專題羅列下來,不重不漏地一個個用自己的話語表述出來。我有個朋友甚至是直接把高中文綜所有的書籍都用自己結合教輔改寫了一遍。

5.在做材料題和選擇題的時候,很多時候你不要被嚇住了,不要覺得是自己知識點沒有學到。很多選擇題考你的,不是你的知識,而是你的閱讀力。這也是爲什麼,一個人從來不學數學,可能只能考幾分,但一個人從來不學語文但卻能拿個幾十分的原因,文綜也是這樣。

6.選擇題中容易出現奇怪的選項,很多人會覺得那是玄學。這個時候,最好的策略就是接受這種不確定性。從一個角度來說,這其實就是文綜的博弈點:你能不能在其他同學抓耳撓腮的時候冷靜下來,然後去歸類。

歸類的思路可以藉助概率論和邏輯學的知識。也就是一部分依靠對於自己邏輯的強化來完成,另一部分則作爲概率類題型去整理。比如10道中有7道是從經濟層面答的,你基本可以把這個層面的選項作爲第一考慮對象。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