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種認知非理性,祝你做出高明決策

分享四種認知非理性,希望我們都能做出高明決策。

信息收集階段

對於接到的第一手消息,對我們造成的影響最大,後續的收集和認知也會受到第一條消息的影響。對於最後一條消息,我們的印象也會很深,做決定的時候很容受到最後一條消息的影響。

在第一條和最後一條之間,需要看兩者到達的間隔,如果第一條還沒有反應過來,那麼最後一條造成的影響會大。

對於容易記住的信息,對我們造成的影響更大,我們會更傾向於使用那些容易記住的事情。而那些高深莫測,或是需要動用理性去思考的事情,我們往往容易忽視。

所以,在收集信息的時候,要全面思考,尤其警惕第一條和最後一條信息對我們造成的影響;對於難記難懂的信息,可用自己的話寫個小總結,然後再通盤考慮。

信息加工階段

處理消息時,容易犯代表性偏差,即以偏概全,直覺性思考,經驗主義。然而卻忽視了該事件的基準概率。

之所以容易犯代表性偏差,因爲人們容易衝動,當接觸到自己熟悉的事物,或是當自以爲是的瞭解了一件事,或是只看到了局部信息,就以爲事物的整體發展就應該如此。

我們應當通盤考慮,不要忽略事件的基準概率,要從更高一級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不只關注於眼前。對於一兩次的成功絕不可輕信,不能用小數定律當成大數定律。

信息輸出階段

當信息收集的越來越多時,人們容易產生過度自信,因爲每個人的技能水平是有上限的,而信息的收集卻沒有上限。

自己的專業知識和以往的經驗,也會讓自己產生過度自信的情況。不同領域,不同時機的經驗,在面對新場景時,尤其會出現過度自信的情況。

改善的方法就是不要當局者迷,要跳出當下觀察自己,因爲我們看別人的時候,總能比較客觀的評價他人。

信息反饋階段

主要有以下幾種偏差,自我歸因,後見之明,認知失調,確認性偏差和神奇式思考。

自我歸因,我們總喜歡把成功的原因歸於自身,而失敗則歸於他人或環境不好或找各種理由。總之,無論成功或失敗,我們無法找到真正的原因,從而一個坑會踏入很多次。只有能夠正確的認識自己,直面自己的失敗和成功,才能找到真正的原因。從而簡單的事情重複做,錯誤的事情不再做。

後見之明,由於人們很容易遺忘對自己不好的事情,而一旦成功我們就記得清清楚楚。這導致我們忽略之前錯誤的決策,對自己自信心爆棚,從而低估風險的存在。正確的做法就是勤記錄,這樣無論是正確還是錯誤,都能一目瞭然,從而避免自己讓一時的成功矇蔽了雙眼。

認知失調,當事情出現的結果與自己的判斷不符時,會感到非常沮喪,從而影響後面的判斷。容易陷入鴕鳥式的行爲,拒絕事實或扭曲事實。從而造成信息收集的不全面。做決策時,首先要想好最壞的情況,而不是只看到成功,這樣當結果事與願違時,我們也能夠正式錯誤。

確認性偏差,只想看到自己想看到的,更傾向於自己認爲是對的,而忽略那些不一樣的或反面的。這樣會導致信息收集的不全面。信息無論正反,都要接收,通常反例更能帶給我們正確的認知。

神奇式思考,要相關性因素當成因果因素,一兩次的成功歸結於自己做的某某操作,從而深信不疑。我們要尋找因果因素,而不是相關因素。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