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神的傳奇之路

2005和2006年那波遙遠的牛市,冒出不少“民間股神”,林園就是其一。林園,男,1963年出生,陝西漢中人,他是一個風格異常鮮明的、充滿爭議的私募大佬。

怎樣成爲股神?——從8000元到20億的投資神話

1989年下半年,林園從母親那裏借來8000元進入股市,抓住市場信息不透明,各地股票存在價差的特點,深圳、上海反覆波段式倒賣深發展,幾個月盈利12萬元,在股市中賺到第一桶金。

對於自己的成功,林園也感到幸運女神的眷顧。他在回答一位大學生的提問時也承認,“我從8000到12萬元,那時候誰知道股票是怎麼回事。那時候股票是一個稀缺資源,你買了它就漲。當時我二十幾歲,也是糊里糊塗的。”

1990~1992年,林園把目光投向了“獲利豐厚”的原始股。在接下來的兩三年間,他奔走於海南等地收購原野、錦興、瓊民源、深華新等原始股,這些股票上市後股價均翻了十幾倍甚至幾十倍。1992年,林園的股票市值已超過了1000萬。

1992年,林園巧合地轉戰西安房地產市場,躲過熊市。

1994年,重新進入股市,重倉深發展和四川長虹,95年~98年翻了九倍,財富再度大漲。

2000年,撤離A股市場,將資金投向周邊國家資本市場。

2001~2003年,林園在市場“消失”了三年。

2003年的熊市尚未退去,林園又回來了,帶來了價值投資的理念。在這輪投資中,他的重倉股主要是貴州茅臺五糧液雲南白藥招商銀行、寶鋼、萬科和中原高速等“準龍頭”股。幾年之後,當熊市走到盡頭,牛市就在眼前的時候,林園的身價已經到了4個億。

2006年,大牛市到來,價值投資大獲全勝,貴州茅臺、五糧液、招商銀行、銅都銅業、伊利等暴漲,林園的財富順利地增長到了20億元。

從8000元到20億,一個核裂變式的財富神話,就這樣誕生在這個有着無數神話的A股市場。

任憑多豐富的想象力,也無法想到一個學醫出身的小人物能在中國股市裏賺如此之多!法國路透社、英國金融時報、美國CNN、CCTV……數不清的媒體都對林園進行了大篇幅的報道。中央電視臺稱他爲“中國股神”,《北京青年報》還頒發給他“中國巴菲特”的美譽。  

然而,並不是所有的人都相信林園的財富神話,對林園的質疑聲也從未停止過,但無論真實性如何,引起業界轟動的林園,無疑已經創造了一個神話。


林園投資語錄

他認爲,賺錢和牛市熊市並沒有什麼關係。“我即便在熊市也能賺錢。”自信來源於他對資產的配置方法。“我的強項是資產配置,這是我最拿手的。很多人說我熊市爲什麼離開股市,實際上我也不知道。每次熊市,確實我都在股市以外活動,那時候我已經退出了股市。我說滿倉,可能我又到別的便宜市場買去了。我經歷了大概三次熊市,三次熊市都出來了。實際上當時我也是糊里糊塗的,我只是通過資產配置。”

選我自己的股票,有價值的股票,至於股市怎麼走,和我無關。

股市的規律就是:牛市吹泡泡,熊市擠泡泡;泡泡遲早會被吹破,泡沫終究也會擠乾淨,周而復始。但無論市場如何,認準自己確定能賺錢的股票,堅定地持有它就能取得最後的勝利。(“根據我近20年的投資經驗,一隻股票大漲的時間可能只有10%,而剩下的90%的日子裏不是在調整,就是在下跌。如果你在那90%的時間裏都持有這隻股票,但卻在最後那10%到來前因爲受不了‘漫長煎熬’賣出去了,那隻能是一種悲哀。”)

“小投入、大產出”的公司纔是賺錢機器,而不是靠增加投資才能產出盈利的。


林園自談選股的財務指標:

1.利潤總額——先看絕對數

它能直接反映企業的“賺錢能力”,它和企業的“每股收益”同樣重要,我要求我買入的企業年利潤總額至少都要賺1個億,若一家上市公司1年只賺幾百萬元,那這種公司是不值得我去投資的,還不如一個個體戶賺得多呢。通過這個指標,我選的重倉股就是從利潤總額絕對數量大的公司去選的。

2.毛利率——一定要高、穩定而且趨升

毛利率在18%以下的公司他是不考慮的,當然如果能發現一家毛利率在80%-90%的公司那就更好了。此項指標能夠反映企業產品的定價權。我選擇的公司的產品毛利率要高、穩定而且趨升,若產品毛利率下降,那就要小心了——可能是行業競爭加劇,使得產品價格下降。我的標準是選擇產品毛利率在20%以上的企業,而且毛利率要穩定,這樣我就好給企業未來的收益“算賬”,增加投資的“確定性”。

3.淨資產收益率——10%以下免談

淨資產收益率高,說明企業盈利能力強。這個指標能直接反映企業的效益,我選擇的公司一般要求淨資產收益率應該大於20%。淨資產收益率小於10%的企業我是不會選擇的。

4. 預收款——越多越好

預收款多,說明產品供不應求,是“香餑餑”或者其銷售政策爲先款後貨。預收款越多越好,如貴州茅臺長期都有十幾億元的預收款,這個指標能反映企業產品的“硬朗度”。

5.應收賬款——迴避

應收賬款多,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可以收回的應收賬款,是由於和用戶的貨到付款形成的,是能收回的。另一種情況就是產品銷售不暢,先貸後款,這就要小心了。我會盡量回避應收賬款多的企業。

6. 每股淨資產——不關心

能夠賺錢的淨資產纔是有效淨資產,否則可以說就是無效資產。每股淨資產高低不是我判斷公司“好壞”的重要財務指標,我對它不關心。


林園的選股鐵律:

1. 選股時要買跟蹤3年以上的企業;

2. 選自己熟悉的行業;

3. 選未來3年“賬好算”的企業,不買未來盈利不確定的公司。


林園炒股守則有五條:

1>選中個股,主動做“烏龜”。發現被低估的公司後買入,“貓”在裏面,等着上漲;

2>心態是賺大錢的關鍵;

3>投資一定有時賺錢,有時賠錢,波動會有的,道路會非常曲折,因此在痛苦中賺錢;

4>投資組合中所選公司,都是行業中的龍頭老大,如果有老大,就不選擇老二;

5>不會選擇在成交清淡時賣出手中的股票,要看市場上有沒有人接受,有沒有人買進。採取“你不買,我也不賣”的投資方法。


如果你還在爲沒幾個錢炒股而煩惱,這位大咖的經歷至少能告訴你,只要把握好眼前的機會,資本是可以翻倍的。而資本翻倍靠得必定是投資,而不是儲蓄。不信你看看1989年以來存款利率的變化。

在當時利率非常高的時代,堅持儲蓄沒什麼毛病,因爲儲蓄的收益也非常可觀。而現在,對比之前超過10%的年利率而言,在儲蓄上堅持還能看到多大希望呢?當然了,比沒有存款要好那麼一丟丟,但離你的財富夢依然很遙遠?

1989年的8000元按照當時的超高年利率一分不取存到現在也就相當於45000塊左右,不過是本金的5.6倍,與投資收益的幾十個億那就是天壤之別,更何況現在年利率降到了少得可憐的2.75%呢。但是如果現在你有5萬塊錢去投資股市,或許你將會是下一個“中國股神”。

十幾年前,房子很便宜,那時候屯了房子的人後來大多大賺了。從“股神”林園的的投資傳奇中我們也能看到他發力和撤出的時間點都那麼巧妙地踩在了“低買高賣”上。以前推送過的諸位名家的成功也大多靠在了“低買高賣”上。現在A股的估值已是歷史低位,足夠便宜,“低買”的機會就在眼前。

兩相比較之下,你怎麼選擇?這是一個需要好好思考的問題。


免責聲明:

1.本文整理自東方財富網、百度百科等資源。

2.本文儘可能整理歸納名人的經歷和觀點,但不保證這些經歷全部屬實,也不代表這些觀點仍然適用。

3.文章僅供學習交流與參考,不具有任何投資建議傾向。希望每個人都能通過學習形成自己的一套交易系統,在股市中叱吒風雲。市場有風險,投資請謹慎!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