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學校可能更接近貴族式教育

最近看到有人介紹一些成功人士孩子的課程表,從學業到才藝都排得滿滿當當,爲此不惜重金,顯得我們普通人都不懂得努力有多重要。

筆者看完回顧自己的讀書時光,發現自己有一段時間竟然也學了不少東西,只可惜當時不懂得珍惜。

貴族式教育需要很多錢嗎?

90年代學前班畢業後,我隨着父母來到大連市的一所山村小學。她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二戰時期,教室只有一排平房,每年的學費、書費也沒有幾百塊錢。

村裏條件不算太好,音樂課是由別的老師兼帶的,不過她還是帶我們學會了認五線譜。學校裏沒什麼硬件設施,卻對自然課非常重視,沒到開學就給每人發下一套大氣壓力之類的物理實驗器材,我3年級還在實驗當中打碎過一支酒精溫度計。另外勞動課也不賴,即使我笨手笨腳也學了一些最基礎的針線活。而我們的班主任,雖然年近七旬卻同時帶語文和數學兩門課,批評我們的時候不帶私心,沒有哪個同學不佩服她。

每天時間充裕,我拿到課本有時會主動預習,甚至還看過一些小學生版的《三國》、《水滸》、《封神演義》——剩下的時間主要用來陪父母應酬、進城上街和進村捉螞蚱。

2000年回到我原先那個二線城市,學習雖然壓力不大,卻少了許多樂趣。我發現有些老師連課都講不完,下課之後還總找我們的事兒。我就兩個字:不服。原先村裏的老師有什麼問題都在課上解決了,除了有次同學離家出走連家長都不大接觸,怎麼進了城就變成這個樣子?

中學之後有些老師學會辦班收錢了,再後來發展成上課時間教試用課程,更多精彩內容歡迎交費領取了——這套路恐怕比微信的小課領先了10年。

當年柏拉圖的理想國不過是斯巴達的翻版,而今按規矩教課終於成了貴賓專享的奢侈品。這毫無疑問是市場的功勞。

比如許多家長談到中小學教師的亂收費行爲,都表示大家都交了錢自己不交就吃虧;家長們談到補課的問題都表示大家都補課自家孩子不去就吃虧;家長們說教育屬於“新三座大山”的時候,也紛紛表示自己重視教育,如果不攢這錢就是“讀書無用論”,就要階級固化(多麼觸動人心的廣告詞)……

一方面這些家長投入了足夠的資金,另一方面高度重視考試成績(爲此連那些講不完課的老師都當爺爺供着),您猜怎麼着?終於造成了資金過剩的局面。大家的目標是如此一致,以至於全國人民都去教書也不能讓你家孩子提高名次,換句話說就是滿足不了市場需求。人們十萬、二十萬地扔給老師——還不算給房地產商的——卻連個響都聽不着。

城裏的學校重視安全?

城裏的小學在一條比較熱鬧的馬路旁,路上沒有紅綠燈。爲了我們的安全,校方煞費苦心地讓我們花錢買胸卡,買“小黃帽”,每次放學都要全班整隊過馬路,還在電視上給我們放交通安全教育視頻。

然而我五年級剛轉學過去,環形教學樓的東南角就成了危房,我們不得不搬到西北角。那會國內可能還沒有安全防護和警示標誌的概念。校方把我們搬走以後,反覆教育我們不要過去,不要過去,到危房旁邊的音樂教室上課必須下來走別的樓梯……

我們就靠着自覺不去那片危房,那片危房卻一直安然杵在原地,直到1年半之後——我終於小學畢業了。我真不知道那危房哪年拆的,貌似初中畢業的時候它還在,到大學畢業的時候已經沒了。

“身教勝似言傳”。後來大家都明白了:爲了安全應該多喊口號,爲了安全可以給別人攤派一些難看的帽子(或者別的產品),爲了安全可以佔用所有人的寶貴時間去整隊(或者開會),唯獨自己掏錢的事情急不得。

後來大家都開車接送孩子,學校的安全就成了另一番光景。祖國的花朵們在溫室當中享受着“安穩”,“校園霸凌”現象紛紛被平息下來。有些中小學甚至因爲害怕家長投訴連體育課都不敢開了。不難看出,這些“溫室大棚”的壓力是一點也不小。

癥結何在?

教育的價格與安全這兩個問題,共同的原因在於責任不清,光說不做

我們來看看成功人士的家長是如何對待安全問題的。

話說喬治·索羅斯移民美國之前是匈牙利猶太人(他家原來姓索拉什),14歲那年遭遇了納粹德國的入侵。喬治·索拉什問他父親:“我們(猶太人)會怎麼樣?”父親嘆道:“死一半吧。”然後堅定地說:“不過咱們家不會。”

父親通過交易把喬治寄養在市領導家,給他做了假身份證,還教他像普通人一樣和自己說話,別的孩子也分別安頓好了。結果在納粹肆虐的一年中,匈牙利40%的猶太人慘遭屠殺,而索拉什一家人安然無恙。

父親的作爲讓索羅斯受益終生。他不但憑藉着求生意識在瞬息萬變的股災當中轉危爲安、轉敗爲勝,還在97年金融風暴後應邀去香港訪問時(當地人對他恨之入骨)利用假身份證順利入境。

對比之下不難看出,那些隨機應變的方法要靠家長言傳身教,而學校在這些細微之處往往無能爲力。人都看重別人了什麼,而不是怎麼。如果我們真能(在貴族學校以外)碰到一個老師教會這些知識和習慣以外的東西,那真是要燒高香了。

然而現在許多家長平時從安全到教育都甩給學校和教育機構,出了問題就突然冒出來鬧——這種作風在家裏叫“喪偶式婚姻”,從合同關係來看則類似分包,而且是交鑰匙工程,好像我掏了錢就是要成果,任何問題都由賣方負責。

這樣一來學校自然要把壓力傳遞到孩子身上;加之我國家長對孩子是出了名地指手畫腳,這樣即便能錘鍊出能力,也剝奪了孩子獨立自主的機會。等將來孩子離開我們去面對網絡上的各種誘惑,他們靠什麼保護自己?指責、焦慮、死磕、花錢還是大道理?

現在既然教育已經這麼貴了,錢也就不值錢了;相比之下,自主和用心纔是稀缺資源。舉例來說,即便我們只是想提高孩子的成績,那麼與其盯着別人寫作業、替別人着急還不如直接學書上的內容給別人看,或者索性去研究考綱制訂規劃。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