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可能更接近贵族式教育

最近看到有人介绍一些成功人士孩子的课程表,从学业到才艺都排得满满当当,为此不惜重金,显得我们普通人都不懂得努力有多重要。

笔者看完回顾自己的读书时光,发现自己有一段时间竟然也学了不少东西,只可惜当时不懂得珍惜。

贵族式教育需要很多钱吗?

90年代学前班毕业后,我随着父母来到大连市的一所山村小学。她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二战时期,教室只有一排平房,每年的学费、书费也没有几百块钱。

村里条件不算太好,音乐课是由别的老师兼带的,不过她还是带我们学会了认五线谱。学校里没什么硬件设施,却对自然课非常重视,没到开学就给每人发下一套大气压力之类的物理实验器材,我3年级还在实验当中打碎过一支酒精温度计。另外劳动课也不赖,即使我笨手笨脚也学了一些最基础的针线活。而我们的班主任,虽然年近七旬却同时带语文和数学两门课,批评我们的时候不带私心,没有哪个同学不佩服她。

每天时间充裕,我拿到课本有时会主动预习,甚至还看过一些小学生版的《三国》、《水浒》、《封神演义》——剩下的时间主要用来陪父母应酬、进城上街和进村捉蚂蚱。

2000年回到我原先那个二线城市,学习虽然压力不大,却少了许多乐趣。我发现有些老师连课都讲不完,下课之后还总找我们的事儿。我就两个字:不服。原先村里的老师有什么问题都在课上解决了,除了有次同学离家出走连家长都不大接触,怎么进了城就变成这个样子?

中学之后有些老师学会办班收钱了,再后来发展成上课时间教试用课程,更多精彩内容欢迎交费领取了——这套路恐怕比微信的小课领先了10年。

当年柏拉图的理想国不过是斯巴达的翻版,而今按规矩教课终于成了贵宾专享的奢侈品。这毫无疑问是市场的功劳。

比如许多家长谈到中小学教师的乱收费行为,都表示大家都交了钱自己不交就吃亏;家长们谈到补课的问题都表示大家都补课自家孩子不去就吃亏;家长们说教育属于“新三座大山”的时候,也纷纷表示自己重视教育,如果不攒这钱就是“读书无用论”,就要阶级固化(多么触动人心的广告词)……

一方面这些家长投入了足够的资金,另一方面高度重视考试成绩(为此连那些讲不完课的老师都当爷爷供着),您猜怎么着?终于造成了资金过剩的局面。大家的目标是如此一致,以至于全国人民都去教书也不能让你家孩子提高名次,换句话说就是满足不了市场需求。人们十万、二十万地扔给老师——还不算给房地产商的——却连个响都听不着。

城里的学校重视安全?

城里的小学在一条比较热闹的马路旁,路上没有红绿灯。为了我们的安全,校方煞费苦心地让我们花钱买胸卡,买“小黄帽”,每次放学都要全班整队过马路,还在电视上给我们放交通安全教育视频。

然而我五年级刚转学过去,环形教学楼的东南角就成了危房,我们不得不搬到西北角。那会国内可能还没有安全防护和警示标志的概念。校方把我们搬走以后,反复教育我们不要过去,不要过去,到危房旁边的音乐教室上课必须下来走别的楼梯……

我们就靠着自觉不去那片危房,那片危房却一直安然杵在原地,直到1年半之后——我终于小学毕业了。我真不知道那危房哪年拆的,貌似初中毕业的时候它还在,到大学毕业的时候已经没了。

“身教胜似言传”。后来大家都明白了:为了安全应该多喊口号,为了安全可以给别人摊派一些难看的帽子(或者别的产品),为了安全可以占用所有人的宝贵时间去整队(或者开会),唯独自己掏钱的事情急不得。

后来大家都开车接送孩子,学校的安全就成了另一番光景。祖国的花朵们在温室当中享受着“安稳”,“校园霸凌”现象纷纷被平息下来。有些中小学甚至因为害怕家长投诉连体育课都不敢开了。不难看出,这些“温室大棚”的压力是一点也不小。

症结何在?

教育的价格与安全这两个问题,共同的原因在于责任不清,光说不做

我们来看看成功人士的家长是如何对待安全问题的。

话说乔治·索罗斯移民美国之前是匈牙利犹太人(他家原来姓索拉什),14岁那年遭遇了纳粹德国的入侵。乔治·索拉什问他父亲:“我们(犹太人)会怎么样?”父亲叹道:“死一半吧。”然后坚定地说:“不过咱们家不会。”

父亲通过交易把乔治寄养在市领导家,给他做了假身份证,还教他像普通人一样和自己说话,别的孩子也分别安顿好了。结果在纳粹肆虐的一年中,匈牙利40%的犹太人惨遭屠杀,而索拉什一家人安然无恙。

父亲的作为让索罗斯受益终生。他不但凭借着求生意识在瞬息万变的股灾当中转危为安、转败为胜,还在97年金融风暴后应邀去香港访问时(当地人对他恨之入骨)利用假身份证顺利入境。

对比之下不难看出,那些随机应变的方法要靠家长言传身教,而学校在这些细微之处往往无能为力。人都看重别人了什么,而不是怎么。如果我们真能(在贵族学校以外)碰到一个老师教会这些知识和习惯以外的东西,那真是要烧高香了。

然而现在许多家长平时从安全到教育都甩给学校和教育机构,出了问题就突然冒出来闹——这种作风在家里叫“丧偶式婚姻”,从合同关系来看则类似分包,而且是交钥匙工程,好像我掏了钱就是要成果,任何问题都由卖方负责。

这样一来学校自然要把压力传递到孩子身上;加之我国家长对孩子是出了名地指手画脚,这样即便能锤炼出能力,也剥夺了孩子独立自主的机会。等将来孩子离开我们去面对网络上的各种诱惑,他们靠什么保护自己?指责、焦虑、死磕、花钱还是大道理?

现在既然教育已经这么贵了,钱也就不值钱了;相比之下,自主和用心才是稀缺资源。举例来说,即便我们只是想提高孩子的成绩,那么与其盯着别人写作业、替别人着急还不如直接学书上的内容给别人看,或者索性去研究考纲制订规划。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