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皮書》:自我救贖始於自我認同(一)


前段時間,榮獲奧斯卡多項大獎的電影,《綠皮書》在中國上映,引動了不小的觀影熱潮。


電影《綠皮書》


作爲一部溫馨的文藝片,《綠皮書》的確很符合中國觀影者的口味。它細緻入微的角色刻畫,溫暖文藝的氣氛渲染,優美靚麗的風景鏡頭,深刻豐富的主題立意,都契合中國人的審美標準,每一項都爲電影本身加分增色。


可以說,《綠皮書》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優秀作品。


現在,Adam就來講一講,《綠皮書》這部電影。


電影背景


作爲一部根據真實歷史改編而來的電影,《綠皮書》的電影內核和現實背景緊密相連,所以,對其相對應的歷史背景有所瞭解是非常必要的。


《綠皮書》的故事發生在1962年的美國,而1962年的美國正值於黑人民權運動期間(20世紀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


雖然美國南北戰爭和廢除奴隸制都是一百年前的事了,但是美國的種族歧視依舊相當嚴重。


尤其是曾實施過黑奴制的美國南部,對黑人的歧視尤爲嚴重。


當時,很多美國南部城鎮都有所謂的“日落鎮”規定——黑人晚上不能在該處逗留。


但,這也不過是黑人所遇到的衆多不公的其中一項而已。


在當時,黑人在美國南部的境況非常悽慘,他們沒有地位,沒有權利,沒有體面的職業,處處受人刁蠻,鄙視,甚至生命威脅。


所以說,當時黑人在美國南部的生活環境十分惡劣,稍不注意就會遭到來自白人的傷害。


這時,綠皮書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書籍《綠皮書》


綠皮書在美國是真有其事。


綠皮書於1936年首次出版,在其後的30年中不斷更新改版,爲在美國生存的黑人帶來了巨大的幫助,因此也成爲了一個黑人血淚史上的重要標誌。


那時,黑人出遊都會帶上綠皮書,這不僅僅是使黑人避免面臨四處碰壁的局面,更是爲了讓黑人減少被逮捕被傷害的可能。


在黑人民權運動期間,美國還爆發過多起暴動事件,都是帶有種族歧視情緒的白人發起的。


1962年9月,密西西比大學錄取了一名黑人學生詹姆斯·梅瑞迪斯,此事直接激起部分白人學生的種族隔離情緒。白人學生暴動,2名記者被殺死,28名法警被槍擊,共有160人受傷。爲此,肯尼迪總統派陸軍平息事態。


著名作家麥凱耳▪哈林頓說:“生而爲黑人便將繼續成爲美國所強加於其公民身上的最嚴重的殘疾。”


1963年,馬丁·路德·金還未發表了“我有一個夢想”的演講,引起大規模的黑人平權運動,也隨之產生大量的黑人與白人的對抗事件。



面對着洶涌而至的黑人革命,當時美國的美國白人總統肯尼迪表示支持,他意識到種族壓迫是美國自由的污點。


一方面,肯尼迪積極地爲黑人立法,打擊地方的帶有種族歧視性的條規,使種族歧視非法化;另一方面,他開始動用他手中的大權,往政府部門任命黑人官員,提升黑人的社會地位。


肯尼迪對美國黑人的平權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正如你所想,《綠皮書》這部電影就是講述黑人白人之間如何消除歧視和偏見,從而產生友誼的故事,它的價值內核就是黑人白人的和解。


解析


《綠皮書》中讓我最印象深刻的角色,是馬赫沙拉•阿里所飾演的黑人鋼琴家,唐•謝利。


大家對馬赫沙拉•阿里這個演員可能不太熟悉。


馬赫沙拉•阿里


如果你看過電影《阿麗塔:戰鬥天使》的話,相信你對他不會太陌生。馬赫沙拉•阿里在其中飾演反派角色大財閥維克特,冷酷無情的反派形象的確演繹得不錯。


這次,馬赫沙拉•阿里飾演的角色黑人鋼琴家唐•謝利則更爲矛盾,更爲複雜的。


黑人鋼琴家唐•謝利是一個真正孤獨的人,他的尷尬身份讓他無處安身,也讓他如一個四面臨牆的囚徒。


首先,作爲一個優秀的鋼琴家,他卻擁有着一身黑皮膚。



在當時的美國,很多白人認爲,高雅而優美的鋼琴彈奏是屬於白人的藝術,黑人是不配擁有這種高尚的藝術的。


偏偏,唐•謝利天生擁有驚人的鋼琴天賦。


他三歲時就首次公開演出,十八歲時應阿瑟•費德勒的邀請在波士頓流行交響樂團進行演奏會首秀。



而且,他一直接受着美國的高等教育,擁有心理學、音樂學、禮拜儀式藝術三重博士學位。


但是,一個這麼優秀的人,卻並不被白人所認可。


他之所以可以巡迴演出,只不過是因爲那些白人自認爲有知識有文化,有資格欣賞這些優雅的藝術罷了。


當他走下舞臺時,他又在成爲了白人鄙夷、刁蠻的對象。



他只不過是那些自以爲是的上流社會人士附庸風雅的玩物罷了。


這在《綠皮書》的劇情中有着充分的體現,無論是第二次演奏時開辦方用滿是垃圾的老舊鋼琴作爲唐•謝利的演出鋼琴。



或者是第四次演奏主人拒絕唐•謝利在他家中如廁。



還是演奏最後一站酒店經理拒絕唐·謝利在餐廳裏就餐。



等等……


然而,唐•謝利毫無選擇的餘地。


爲了融入美國的上流社會,他只能一面忍受着白人的鄙夷,一面要笑着與鄙夷他的白人握手言和。



其次,作爲一個黑人,他卻完全脫離了他黑人民族的生活和文化。


在汽車上,唐•謝利對收音機裏的搖滾音樂很感興趣,於是向託尼詢問這是誰的音樂。


託尼說是,小理查德。


託尼再說起,恰比•卻克,山姆•庫克,艾瑞莎•富蘭克林等優秀的黑人音樂家,而唐•謝利依舊一無所知。


託尼很驚訝:怎麼搞的博士,這都是你的同胞啊。


唐•謝利緘默了,失落的看向窗外。



他大概沒有想到,有一天,他會受到託尼這樣的嘲諷。


這種矛盾在汽車拋錨的橋段也尤爲明顯。


汽車的拋錨,讓託尼和唐•謝利不得不停下來。託尼修理起汽車,而唐•謝利背靠汽車,看到了公路邊農地裏上的黑人同胞。



黑人同胞衣衫襤褸,正頂着烈日踩着泥土彎腰駝背地勞作,雖然他們活在最自由最發達的國家,美國,但是依舊生活得艱苦無比。



而唐•謝利西裝革履,背靠着時髦的汽車,站的筆直,留在乾淨平坦的公路上,過着上流人士的精緻生活。



躋身於美國上流社會,唐•謝利拋棄了黑人的生活方式,也拋棄黑人的文化。他雖然獲得了榮耀,但他的代價也是深重的——他再也無法被自己的同胞所接受。


再次,作爲一個男人,唐•謝利卻是一個同性戀。


在一次演奏後,託尼準備休息。這時卻接到警局打來的電話,讓他去接唐•謝利。


當他來到浴堂,唐•謝利赤身裸體地被銬在浴堂的一角,一起的是另外一個赤身裸體的男人。



現場的警察說話毫不客氣:“我們要把你的同性戀朋友抓走。”


要知道,1962年,就算是當時意識最爲開放的國家美國也無法忍受同性戀。


加上,唐•謝利是一個黑人,他在其中承受到的惡意,可想而知。


最後,作爲一個孤獨的人,他卻又失去了他的家人。


當託尼和唐•謝利到肯塔基州時,託尼問唐謝利是否有家人。


唐•謝利說不算有,他在某地有個兄弟,他們過去偶爾會聚聚,但是他鋼琴家的身份,讓他們保持聯繫越來越難了,這大概就是音樂人的詛咒吧。



而且,這不但影響到了唐•謝利的兄弟情誼,更是影響到了他的婚姻關係。



本來就很需要安慰的唐•謝利失去了他最後的情感堡壘——他失去了家人,失去了親情,也失去了愛情。


正如唐•謝利對託尼咆哮的:“所以如果我不夠黑,也不夠白,我甚至不夠男人,告訴我,託尼,我是誰?!


尷尬的身份讓唐•謝利無論在白人羣體,黑人羣體,還是異性戀羣體,甚至家庭,都沒有辦法得到認同,他失去了自己的定位。


於是,他只能想影片開頭時面試託尼那樣,把自己打扮得像個尊貴的國王一樣,住在金碧輝煌但是空蕩蕩的城堡,坐在冰冷的窄窄的王座上,死死捏着微薄的自尊。



監獄裏,他曾對託尼說:暴力永遠無法取勝,堅守尊嚴纔會贏,因爲自尊總能讓你佔理。


話說的不錯,然而,這也是唐•謝利唯一可以做的選擇。


這也是唐•謝利南下巡迴演出的原因。


唐•謝利希望黑人能更有尊嚴地生活在美國,他要用他傑出的演奏,來消解美國南方白人對黑人的歧視心理,破除美國種族隔閡的藩籬。


他放棄了在北方數倍於巡演的高薪,涉險行走南方各州,默默承受那些鄙視和不公,只是爲他的黑人同胞爭取公平和自由。


謝利三重奏的大提琴手奧列格說:光靠天賦是不夠的,改變大衆的想法需要勇氣。


這也許就是對唐•謝利最合適的註釋吧。


說過了唐•謝利,來談談託尼。


先說說託尼的扮演者,維果•莫騰森。


維果•莫騰森


你不會想到他曾扮演《指環王》三部曲中的救世主阿拉貢。


當年,《指環王》救世主阿拉貢的英俊爽朗的戰士形象可讓維果•莫騰森圈粉無數。


人王阿拉貢


而《綠皮書》中,那個吊兒郎當遊手好閒的大塊頭託尼,油膩,邋遢,大腹便便,真的不敢相信,這居然是曾經的“阿拉貢”飾演的。



聽說,爲了拍《綠皮書》,維果•莫騰森專門增肥20公斤。


維果•莫騰森的敬業,可見一斑。


如果說唐•謝利是一個溫文爾雅,知書達禮,事業有成的精英黑人,那麼託尼就是唐•謝利的相反面——一個粗鄙無禮,油腔滑舌,一事無成的底層白人。


爲了傍上黑老大,託尼耍起了監守自盜的小把戲。



爲了能夠找到地方停車,託尼用垃圾桶把路邊的消防栓遮住。



爲了不抽自己的煙,託尼收起了自己的煙盒,蹭起奧列格的煙。



爲了不用付錢,託尼偷偷順起商店裏地上的玉石。



……


此外,託尼還歧視黑人


甚至,託尼接受這份工作,完全是爲了誘人的高額薪水罷了。


所以說,託尼這個人物形象真是糟透了。


但是電影中,託尼的人物形象也刻畫的細緻動人,只不過,不同於唐•謝利,託尼的人物刻畫不在於他的內心衝突,而是側重於他改變種族歧視觀念的心路歷程。


最初,他排斥黑人,口中一句一個“黑鬼”,把來家中維修的黑人工人用過的杯子扔進了垃圾桶。



當託尼前來面試工作,發現他的老闆唐•謝利是一個黑人時,爲了薪水,他不得不爭取工作,但是他拒絕成爲唐•謝利的貼身男僕。


直到,託尼看到唐•謝利行雲流水的彈奏,他認同了唐•謝利的高超琴技,開始對唐•謝利產生了好奇。



隨着一路上,託尼和唐•謝利的互相瞭解,互相理解,託尼真正感受到了唐•謝利的艱難處境和他的堅定信念,同時也被唐•謝利的才情和高尚品質所折服,與唐•謝利建立了信任和友誼。


結局時,唐•謝利拿着珍貴的紅酒來參加託尼的聖誕節家庭聚會,託尼驚喜地擁抱唐•謝利,並興高采烈地把唐•謝利介紹給家人——託尼徹底放下了種族偏見,他的精神得到了昇華。



整一個刻畫人物的過程自然流暢,把託尼的內心轉變描寫得細膩入微,非常難得。


導演彼得•法雷裏設計了這兩個生動有趣的人物,一黑一白,一個高雅一個粗鄙,一個糾結一個直爽,讓這兩個角色在劇情中互相沖突,共同成長,造就了這麼一段妙趣橫生的旅途。


最終,在唐•謝利和託尼的擁抱中,揭示出了電影的主題——真誠的溝通和理解,才能推倒黑人和白人之間的高牆


(未完待續)

吶,等你關注都等出蜘蛛網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