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家家訓:立身勤儉,心存忠厚

親愛的兒子:

平常你在爸爸媽媽的身邊,日常小事我們盯在你後面說,你也不愛聽,今天媽媽想寫一封信給你和你說說媽媽的爺爺留下來的兩句家訓。

媽媽的爺爺你該叫什麼好呢?叫太外公吧,他差不多是在外公九歲大的時候過世的。你還記得掛在姑奶奶家客廳裏的那幅字嗎?那是姑奶奶請人用楷書抄寫的一篇太外公的文章,其中“立身勤儉,心存忠厚”這兩句該算作我們家的家訓。

太外公的文章是這麼寫的:“謀生不易,更非慮念所及。惟謀生艱難,要不失立身於勤儉。世途雖險,惟在我則心存乎忠厚。能體念而實行,則一生用之不盡矣。”還說他“最近十年,服務地方,每遇不測事變,多能化險爲夷者,無非奉行嚴訓在我則心存乎忠厚之功也。”

太外公那時候寫的文字還不完全是白話文,相信你多讀幾遍應該能懂,他的意思是說在艱難的生存之中自己更要勤儉,艱險世途之下自己更要心存忠厚,如能在心裏記住這兩點並一生照做定會對你的人生有所幫助。太外公生前曾在江寧縣出任父母官,他雖沒有記錄下“心存忠厚”是怎麼幫他化險爲夷的,但這寥寥數語已能看出他真的踐行了家訓,並切實體會到了“心存忠厚”的幫助。

媽媽先來和你說說“立身勤儉”。我們一家人吃飯的時候,有時你剩下半碗飯說一句我吃不下就走開了,夾在碗裏的菜也會剩下。爺爺奶奶看着剩在碗裏的糧食十分心疼便會叮囑你把飯吃完再走,你嘻笑兩句依然顧我,爺爺和你說“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你也不以爲意,再盯着你說你就不樂意聽了。

媽媽今天給你講講那些救過爺爺奶奶命的玉米杆的故事給你聽聽,可都是爺爺奶奶親身經歷過的事兒呢。你平時不是很愛吃玉米嘛,吃完玉米粒剩下的玉米杆你會怎麼處理啊?對,扔掉,在農家,玉米杆還會被當作燃料用來燒火。

在爺爺奶奶曾經經歷過的饑荒歲月裏,最慘的時候,所有的東西都吃完了,什麼能吃的東西都沒有,只剩下水可以喝,很多人都餓死了,在那些天,奶奶便把平時攢下了的玉米杆拿來煮水喝,玉米杆子煮的水比起純水來還是能多一點能量的,最後總算靠着這些玉米杆熬過了最艱難的那些天,直等到新的糧食打下來之後才活了過來。這些本該扔掉的玉米杆可是在關鍵時刻救過爺爺奶奶的命。

奶奶在日常生活中總能物盡其用,把她認爲有價值的東西保留下來,創造性地用起來,奶奶正是憑藉勤儉和積累,才能在艱苦的歲月裏,靠一個普通家庭的收入在要用錢的時候有能力拿得出來,沒有耽誤過你爸和幾個姑姑讀書,這就是媽媽告訴你的“立身勤儉”。

兒子,你可能要說了,可現在不是饑荒年代呀,現在商場、超市裏的食品、玩具應有盡有,爲什麼不能喜歡就買呢?最重要的一點在於你還是一個學生,自己並不賺錢,你的零花錢是爸爸、媽媽工作賺的對你日常表現好的獎勵。如果你看到的每樣玩具都想立刻得到,而你的零花錢又不夠時,你能做的就只有依賴別人。相反如果你能對自己立即佔有某樣玩具的慾望加以節制,能夠忍一忍、等一等,積少成多,等攢夠了零花錢再去買自己心愛的大玩具,靠的可是自己的實力哦。所以說,就算在經濟能力超過基本需求的現在,“立身勤儉”仍然是一種非常可貴的品質。

媽媽再來跟你說說“心存忠厚”。爸爸媽媽有時候會問你在幼兒園,在小學有沒有好朋友,誰是你的好朋友,當你說誰是你的好朋友,你的好朋友很多時我們聽了都很高興也很欣慰。

“心存忠厚”並不抽象,用當下的流行詞來說就是“攢人品”,它表現在“言”和“行”兩個方面。“言”上要求背後不論人非,也就是不要在背後說別人的壞話。“行”上要與人爲善,要誠誠懇懇地對待別人。這樣,別人自然會在一點一滴的和你的相處中,感受到你的善良、正直、寬容和誠信,而這攢下來的好人品也一定不會白攢,到他日有需,它會帶給你驚喜。

給你說個外婆的事兒吧,外公外婆住的房子是外公分的房改房,當通知可以購買的時候,要求下午就去交5萬塊錢,十多年前,五萬塊不是筆小數目,當時外婆身上只有二千塊,這可如何是好?外婆回想起那天下午的緊急狀況,對自己籌措資金的能力還是很有點兒驕傲的,她跟幾個同事挪錢湊齊了五萬塊,最牛的是外婆跟單位門口小賣部的老闆娘都借到了一大筆。

兒子,你是不是會想借五萬塊沒什麼難的?你可能對錢還沒什麼概念,媽媽換一個問題問你,如果是你心愛的玩具,你願意把它借給什麼樣的小夥伴呢?是不是一個願意和你一起玩,會愛惜玩具,會按時歸還的小朋友?你要怎麼做別的小朋友才願意借玩具給你,願意和你一起玩呢?外婆能在緊要時刻從朋友那裏借到錢靠的是平時的善言善行積攢的人品,你也要“心存忠厚”,做一個讓小夥伴信賴的人,好人品會成爲你的護身符一直保護你的。

親愛的兒子,媽媽的信就先寫到這兒了,太外公說的“立身勤儉,心存忠厚”的家訓,需要你時常記在心裏,更需要你將其付諸到自己日常的生活、學習之中,在行動中總結,在實踐中將其“化”爲已有。

最後,媽媽希望你能健康地成長,長成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