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立規矩了

文 /無影

1

帶學生這件事情,
我是用心在做。

每次的記錄與覆盤,
雖然很費時間與精力,
但我還是堅持做這額外的事情。

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如何能不用心、盡心?

最初的定位,
就是與小悠一起成長的夥伴。

因此,不會滿足於
校內簡單內容的重複,
所以,叫“興趣班”而非“輔導班”
更爲合適。


2

通過這段時間與學生、家長的溝通與交流,我看到了,對自己的孩子,大部分家長都是很用心的:

在裏面坐滿了客人、
不方便說話的情況下,
有的家長還是在外面的樹蔭下,
跟我說了很多:

從孩子的轉學情況,
到孩子的性格特徵……

能想起來的、能說的,
當媽的都說了。
一片拳拳之心可鑑。

有的家長,
在學校老師作文佈置量明顯不足的情況下,一直讓孩子堅持每天寫點東西。
這是一個很好的習慣。
有這樣意識的家長,
很值得肯定。


3

我以爲,
能夠把自己的孩子送過來的,
都是對孩子很上心的家長。
跟老師交流一下孩子的情況,
那是很自然的、都不用別人催的。

但我不知道,
有人還以爲,這裏只是一個託管班

也許只是聽別人提起過,
也許有什麼關係,
他就把孩子送過來了。

而我要直接跟家長交流一次,
竟然有人覺得多事兒
呵呵。


4

大人的世界,
總是太複雜。

以真心來做這件事,
每個學生在我眼裏,
都只是孩子而已。

管你什麼七大姑八大姨,
孩子的第一監護人,
只能是他 / 她的父母。
能對孩子免提耳命的,
只有他/她的父母雙親。

教人孩子,
即是受託於人
受託於人,
要見那學生的家長
還得七拐八繞,求而不得,
豈非怪事?


5

不是每個學生我都要教,
不是每個學生都可以教。

天資有不同,基礎有厚薄,
我何苦接一個不明不白的學生,
日後多一個說不出去的苦衷?

我早已不用靠哪個學生去說話。

用心的家長是什麼樣兒,我見識過。
對於不認可我的家長或學生,儘可放去。

只管用心去做,
在這片天地,
我知道
自己 必會有所收穫、有所成就。


6

對學生與家長的基本要求:

(1)

學生進入輔導之前,
家長本人學生本人
必須與在下當面、親自溝通,
以瞭解學生的具體學習、生活情況,
根據其具體水平,
初步判定是否適合學習、
如何分組、及學習的大體進度安排。

(2)

每次輔導時,
學生應保證按時到達學習場所。
學生有事不能前來學習的,
必須由家長說明具體原因

注意:
請至少提前1天提出申請
而非僅僅是臨時通知
以便於老師進行相應調整。

(3)

輔導結束後,
學生須歸置好自己的東西,
收拾乾淨垃圾。

每次輔導,家長應及時接送,
並在課後監督學生完成應修改的部分,
向老師及時反饋



種下幾棵樹|文教練日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