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印象之過去未來

聊完了日本不多的風景來聊聊見聞吧!因爲衆所周知的原因,中國人對日本總是抱有一種特殊的情感,所以在行程中無論看見什麼聽到什麼,總會帶着一點審視和批判的眼光。總體而言日本給我最大的印象是:老齡化、小而精緻、細節爲王。

              老齡化的生活

剛下飛機我就感受到了日本的老齡化。因爲本身從事過邊檢行業,所以我很細心的觀察了日本同行的手續辦理。目光所及之處,無論是引導人員還是錄入檢查的工作人員都沒有什麼年輕人。

導遊介紹,現在日本老齡化比較嚴重,每四個日本人中就有一位老人。所以日本老人無論是在鄉間還是城市,特別是在服務行業裏佔比都非常大。日本社會也鮮見對老人有相關的照顧政策,無論乘車還是門票都不像中國有特殊優惠。很多老人沒有退休這一概念,一直要工作到不能工作爲止。這並不是因爲日本老人們的福利不好,要掙錢養家,而是他們認爲工作着才能體現自身的價值。

老人們在工作時並不會因爲自己年齡的緣故而對工作標準有絲毫的降低。就像我們的大巴車隨行司機50幾歲,還算是這個行業裏比較年輕的人。每到一站,上下三十多件大小行李都是由他跪立在車底的行李存放處,一件一件的往外搬運,絕不存在隨便拋扔的動作,細緻又高效。每當我們從用餐的餐廳和住宿的酒店進出時,那些白髮蒼蒼的服務人員都會微笑着將我們迎送出門,幫我們接取行李,引導我們安全的上下車,並90度鞠躬表示感謝。在我們的大巴車沒有駛離之前,還會在酒店門口揮手告別,直至看不見車子爲止。同行的老媽看到如此場景感嘆到,以後再也不要說自己老了,可以享清福了,老人要有老人的生活追求。

             

           

                乾淨的城市

日本的城市,簡單概括基本就是小而乾淨。除了京都留下了大量的神社、寺廟、古和式建築給我印象深刻以外,其他的城市跟我們國家的城市相比感覺更簡單更樸素一點。從城市建築、交通設置來看發達程度基本上只相當於我國的二三線城市或縣級市,彷彿退回了90年代。就連東京,站在東京塔上鳥瞰也看不到多少高層建築,但是環境是真的非常乾淨!

道路並不寬,建築也不宏偉,偶爾也有幾處在翻修或趕工的工地,但卻都是乾乾淨淨,透透亮亮的,隔離降躁也很合理,看着讓人非常舒服,絕沒有我們國內幾乎每一個城市都像是開工的工地那樣嘈雜又灰頭土臉。這一點我想應該跟日本精細化的管理要求和國民素質有關。

日本的大街上隨處都可見家庭用的兩廂車,以小排量的日產車爲主,除此之外見得最多的便是軌道電車和自行車。可能是由於環保的原因,日本無論男女老少,都喜歡公交或騎自行車出行。他們使用的自行車普遍比較大,還喜歡在車前和車後裝上大大的籃筐用於載物。


導遊介紹,日本資源有限,他們愛護國家的所有資源,包括空氣、水、生態環境、礦產等,所以不允許有任何的破壞。日本人支持國內產品,日本本土的農產品比進口的農產品要貴很多,但是隻要經濟許可,日本人都會首選本土產品。日本人的環保意識很強。在日本扔一個飲料瓶需要分三個步驟:首先瓶內剩餘的飲料要倒在專用垃圾回收處;其次瓶身和瓶蓋要分離回收,最後瓶身上的塑料廣告紙和瓶身也要分離回收。分類是爲了後期方便處理,能回收再利用的一定回收再利用,不能回收的其他垃圾運至垃圾處理場焚燒壓縮成可以填海造地的材料,最大限度的利用一切資源。


                    細節爲王

日本人精細的服務很讓人佩服。公共衛生間全日本的標識都完全的統一鮮明,讓旅人們一眼便能識別。衛生間還考慮到了殘疾人、男寶寶、女寶寶、嬰兒等各類人羣的不同需求。有專用的區域劃分,還有孩子用的小馬桶、洗手池、穿衣鏡。在衛生間的每個隔間內都有專門爲寶寶準備的摺疊寶寶椅,以便寶媽們單獨出行上洗手間時可以安置寶寶。



日本的馬桶蓋前兩年風頭強勁,國人一窩蜂似的去日本搶購,我還有些不屑,不過去日本實地使用了一下,確實感覺功能強大。無論是機場或高速公路上的公共衛生間還是不同酒店內的配套衛生間,馬桶蓋都是擁有加熱、清洗、恆溫、烘乾、音樂等各種強大功能,而且標識清晰,使用便捷。


日本的一些酒店精緻小巧的可愛,入住的第1個晚上在成田機場賓館是一個人的單間。感覺比日本家喻戶曉的膠囊酒店大不了多少,設施卻是非常的齊全,有單獨的衛生間、寫字檯、書架,衣帽架,還很貼心的提供了小冰箱、保險箱、吹風機、化妝鏡、防幹噴霧、燒水壺和乾溼兩類拖鞋,連枕頭都有軟硬兩種。



日本的便利店很多,買東西很方便,主要以羅森、全家和7/11爲主,裏面的食品種類多的會讓人產生選擇困難症。

日本的自助販賣機也隨處可見,除了常見的飲料、香菸販賣機外,街邊許多小吃店也都使用自助點餐的形式。看清餐食的標識點餐、付款、找零、打印收據、取餐一條龍自助進行也很方便。

                 

           

             

                  日本的飲食

最後我來說一說日本的飲食。同爲亞洲國家,中日的飲食其實區別並不是很大,普通老百姓首選的主食都還是米飯麪食。只是日本傳統飲食喜食生冷,製作主要以蒸、炒爲主,並且少油少鹽,清淡健康,因此可以歸結爲“健康升級版”的中餐。

導遊介紹日本的定食講究營養均衡,無論形式如何變化主要的5種內容都不會少。它包括:米飯、魚類、蛋類、納豆和蔬菜。而且日本人只要能吃生的就不吃熟的,能吃冷的就不吃熱的。高曉鬆曾笑談過,其實這只是因爲當時的日本人普遍比較窮用不起火,也沒發明鍋子,只能在鐵板上製作餐食,沒想到傳着傳着就成爲了高大上的飲食料理。

團餐裏有幾頓早餐和溫泉酒店的套餐就是日式的定食,碗碗碟碟,鍋鍋蓋蓋的一大桌子很漂亮。看起來每個人的分量並不多,吃起來卻營養豐富,味道也不錯。就算是酒店的自助早餐,魚類、穀物、蔬菜等五類的營養配比內容也都不會少。





對於日本,無論是對抗老齡化、立志環保、保持傳統,細緻敬業或者是他們“不給別人添麻煩”的原則都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短短的幾天浮光掠影並不能讓我們真正的深入瞭解他。

日本和中國在時光中交錯,互爲過去和未來,只有相互學習和了解纔能有合作共贏進化的可能。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