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告別

以前一直很少去關注生老病死這些事,彷彿它離我們還非常的遠。從自身的年齡上看,確實如此,但是這並不只是我們的課題,而是我們所關心的父母馬上要面臨的課題,所以值得提前關注。

人們常說,世界上的事常常是未知而又不確定的,但只有一件事它總有一天必然會降臨,那就是衰老與死亡的宿命。既然人們無法迴避這個問題,那就應該學會如何優雅地跨越生命的終點。

我近期在閱讀的《最好的告別》就是一本講述關於衰老與死亡,必須知道的一些常識的書籍。本書作者阿圖-葛文德,一位印度新移民的後代,是白宮最年輕的健康政策顧問,是影響奧巴馬醫改政策的關鍵人物,也是2010年時代週刊全球100位最具影響力人物中唯一的醫生。

雖然書還沒看完,但感觸頗深,所以寫下來與大家分享一下。書裏提到,雖然現在的醫學和科技使人們擁有了更長壽的年齡,但活得久了,問題也就來了,長壽不代表不衰老,它只是個緩慢的一系列喪失的進程。老人們應該在這個無法獨立應對日常生活的生命階段到來之前做好心理準備,哪怕稍微想一想該如何生活。而對於我們來說,瞭解什麼是老年人真正的危險,顯得更重要。

書中的老年醫學專家告訴我們,腳纔是老年人真正的危險。

老人們面臨最嚴峻的威脅不是癌症或者疼痛,而是跌倒。書中提到,每年有35萬的美國人因爲跌倒導致髖關節骨折,其中40%的人最終進了療養院,20%的人再也不能行走。而導致跌倒的三大主要危險因素是平衡能力差、服用超過4種處方藥和肌肉乏力,沒有這些風險因素的老年人,一年中還有12%的機會跌倒,而三個風險因素都佔齊的老年人,幾乎100%會跌倒。

這讓我想到了近期我身邊也有因爲獨自居住在家摔倒,未被家人及時發現而在溼冷的地板上過了一夜的老人,送醫後還因爲骨科手術後突發腦部中風現在還在醫院裏長往。不僅自己受了不少苦,也讓家人擔了不少心。

醫學專家告訴我們,醫生的工作是維護病人的生命質量,這包含儘可能免除病人疾病的困擾,以及使他們能維持足夠的活力及能力去積極生活。所以雖然無法阻止老人們身體和心智變老,但是可以想辦法處理至少避免某些最壞的後果。比如提前去找一位足病的醫生更好的照顧他們的腳,也可以改換一些有致暈乏力等不良效果的藥品,或者多陪陪老人吃飯改善他們的飲食狀態提升體力……

另一個重要的問題是瞭解老人們生存的目標是在他們衰老脆弱不再有能力保護他們自己的時候,如何使生活存在價值。

書中提到,人生的動力隨着時間的變化,與馬斯洛經典需求層次理論並不十分吻合。在成年早期,如同馬斯洛指出的,人們的成長需求向外開放,尋求更新的經驗更廣泛的社會聯繫。而在成年的後半期,人們的優先需求顯著改變,大多數人削減了追求成就和社會關係的時間及努力,縮小了活動範圍。典型的例子是年輕人喜歡結交新朋友,不喜歡跟兄弟姐妹待在一起,而老年人卻剛剛相反。研究發現年齡大了以後,人們交往的人減少,交往對象主要是家人和老朋友,他們把注意力放在存在上,而不是放在做事上,關注當下而不是未來。

這跟我父母現在的狀態很像,我們家算是個大家庭,老媽家兄弟姐妹六個都在杭州,以前每年過年都一起輪着每家吃飯,平時過節或空閒時也會約出來聚會。隨着年歲增加,現在我媽每週都會去我舅舅或大姨二姨家坐坐,也沒什麼特別的事,只是聊聊天,吃吃飯,看看大家的現狀,如果能聽聽家人訴求,解決些小事,好像就會感覺到心安。能自由的安排時間物品,分享空間經歷,擁有存在感和價值感是老人們生活滿意度提升的關鍵。

書中提到斯坦福大學的心理專家勞拉卡斯滕森,通過一項追蹤研究得出一個結論: 人們並不是因爲年齡的增長,從在意實現擁有和得到,轉而懂得欣賞日常生活的愉快和親密關係;人們是因爲開始覺得未來有限不確定的時候,關注點纔開始由外轉內,放在了日常生活的愉悅和最親近的人身上。

-----我們如何使用時間,取決於我們覺得自己還有多少時間。當生命的脆弱性凸顯出來,人們的日常生活目標和動機就會徹底改變,事關緊要的是觀念而不是年齡。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