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天真,算你狠!

最近能緩解我“春季抑鬱綜合症”的,有兩檔綜藝節目。

一檔是從假場景中窺探真人性的搞笑節目,經常看得我笑着笑着就哭了。另一檔是頗受爭議的《我和我的經紀人》。這檔聚焦經紀公司的職場真人秀節目,每期都看得我人也不喪了、精神也不抑鬱了。

怎麼說呢,它能1秒把你拉進最硬核的職場。

毫不避諱地曝光了明星的軟弱,和娛樂圈生態的殘酷。

楊天真作爲經紀公司的老闆,氣場7米3、業務能力強,說出“你不滿意的東西就別給我”的時候,那小眼神吶,活脫脫是個plus版的女魔頭。

很多人說楊天真散發着一股狠氣,可讓我覺得她特別“狠”的,其實是一些細節,比如以下幾點。

01

合作思維,是一種高級思維

昨天我在一家公司等人間隙,一位經理模樣的人拿着手機大聲說:

“你放心,我馬上讓我們這的小妹幫你處理。”

沒多久,他叫來一個30來歲的女員工,安排她對接。後面他接連打了幾個電話,一口一個小弟小妹,甚至把某位領導的助理,也統稱爲小妹。

我們周圍有些人,人生字典裏好像從來沒有“合作”二字。

這不是什麼禮貌問題,更多是思維角度的問題。

就像人們有時把經紀人等同助理,把藝人等同員工。

那楊天真怎麼看的呢?她將自己公司旗下所有的演員/編劇/導演定義爲“客戶”,而經紀人的定位,是客戶的“事業合夥人”——

我負責開疆擴土,分析出你的個人優勢和特點,將你打造成更被市場認可的人;你負責全力以赴,理解並執行共同的計劃。

基於這個立場,雙方共同進退,相互成全。

同樣的,工作中,你的同事、你的上司、你的下屬……本質上,他們都是你的合作者。

什麼叫合作者?

擁有共同目標,並一起爲此努力的人。

不少人把上班搞成宮鬥劇,十幾個人的小公司,明爭暗鬥得都能搞出《甄嬛傳》的既視感。

爲了蠅頭小利,寸土不讓,每個人都想獨享最大的蛋糕,結果把利益圈子越縮越小。這種低級的競爭模式,只能換來畫地爲牢的尷尬局面。

02

 邏輯清晰,是一種高效的溝通方式

我一直非常欣賞一類人,就是那些說話有條理,能快速抓住重點、並給出針對性迴應的人。

要知道,現實中,打馬虎眼的人實在太多了,甭管有意無意。

你以爲他說A,其實他想表達B,可你說B,他又說“好像、彷彿、似乎C……也還可以”。你能怎麼辦?只好原地抓狂爆炸了。

邏輯清晰,包含兩層意思。

第一,給出明確觀點。

行就是行,不行,那就直接告訴你哪裏不行。

因《歡樂頌》備受關注的喬欣面臨續約問題,她的經紀人與楊天真談話時,再次展露出楊天真的業務能力。

她坦言,喬欣攢的牌太少了,“年輕、清爽、可成爲”的形象,娛樂圈一抓一大把,造成所有工作見效都會比較慢。

因此就要慎重考慮,是否繼續合作。

發覺不合適時,坦率提出,互不耽誤,是對彼此的最大尊重。

你的態度越模糊,矛盾就將滾得越大,對方受到的傷害亦將更大。

還記得那位上海交大的博士應聘時遇到的事麼?

應聘者花費了大量時間精力,面試官最後才說,“專業不對口,實踐經驗太少”。可專業和工作經驗,不是明明白白寫在簡歷上麼?不是一眼就能判斷的麼?

要拒絕,就請乾脆利落。

第二,目標感強。

幾期節目看下來,我注意到幾個細節。

經紀人琪仔找老闆彙報工作,楊天真在她彙報時,穿插了幾個詞:然後?所以?具體?下一個是?

我對這個細節印象如此深刻,是有原因的。

前陣子我參與一個項目,被同事們稱爲“天天煥新”項目——業主方的想法每週、每天都在變動。而更可怕的問題,則來自團隊內部,一碰到變化就要來個集體頭腦風暴。

一腦暴,至少3,4個小時。

漫無邊際,隨心所欲,聊到地老天荒,聊到所有人精疲力盡,也沒出個結論。

咳咳,沒有邊界和目標的討論,全部都是空談。

計劃討論哪些內容?計劃討論多久?結論1234分別是什麼?誰去執行?……它是圍繞着一個主題,一環扣一環的緊湊過程。

有目標的對話,叫做討論。

沒目標的對話,那叫瞎扯。

03

可預判,是職業化必備條件

先問個問題,有兩位員工:

A員工:狀態時好時壞,好的時候所向披靡,差的時候大打折扣。

B員工:雖不是最出色的,但狀態一直穩定在中上水平。

你若是老闆,你選擇哪位?

我問了周圍幾個當老闆的朋友,他們給出的答案無一例外:

選B員工。

所以,你現在應該可以理解,爲什麼張雨綺作爲話題明星,眼下卻接不到任何項目了吧?

無論是客戶還是老闆,都很難喜歡一個不可預判的人。

你不知道她明天會爆出什麼新聞,又以什麼姿勢上了熱搜,也不知道公司下一次要怎麼替她填坑,幫她在客戶面前力保。

羅輯思維CEO脫不花說:

所謂的職業化就是靠譜。

所謂靠譜,就是穩定,情緒穩定、狀態穩定和水平穩定。只有穩定,周圍的人對你的反應和行爲纔可預判,才更容易、更願意與你進行協作。

一個不穩定的人和你一起工作,等於埋了一顆暗雷在你旁邊好麼?

一旦炸了,所有人都得替他善後,這就是賭博啊!

相比之下,作爲老闆,我寧願用那種每次都拿70-80分、提點努力一下就能到85分的人,比有時拿99分,有時拿9分的人要安心多了。

04

最後

《我和我的經紀人》揭示的只是藝人在現實中的冰山一角。

安迪·沃霍爾很早就說過,“未來,每個人都有機會成名15分鐘”。這句話背後另外一層意思,是你很可能在15分鐘後,就不紅了。

這是比朝九晚五,更充滿投機性和殘酷性的職場。

我們之所以覺得這檔節目真實,是因爲從一個個或光鮮或崩潰的時刻,看到似曾相似的自己。

美豔如張雨綺,面對路人的負面評價也會沮喪,面對無人問津的窘境也會尷尬。

牛逼如楊天真,吐露當初整夜未眠一家家給媒體打電話時,也會淚眼婆娑。

再耀眼的工作,本質依然是份工作,好的結果,一定是由無數個細節堆砌而成。

你想在天平左端得到越多的東西,就必須在天平右端放上越多的籌碼。

願我們,早日成爲分量十足的人。

—END—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