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與千尋》背後的堅持自我


最近回顧了一次《千與千尋》,應該說這部動畫刷新了我對動畫的認識,名字、畫面怎麼可以取得這麼唯美,音樂又是那麼動聽,而寓意又是那麼深刻。如果有兩個寶寶,我一定建議分別取名爲“千與”和“千尋”。而這部影片也奠定了宮崎駿在世界動漫界的崇高地位。




關於這部動畫,我在網上看到了不同的點評聲音,有的認爲這是一部講述成長與迷失的寓言故事,也有些人看到了悲劇。我更加傾向於前者。首先從名字上來說,“千”與“千尋”是小女孩分別在神靈世界和現實世界的名字,並且代表了主人公的兩種性格。千尋在現實生活中嬌氣、膽小、懶惰甚至有點嬌生慣養。但是進入了神靈世界之後,在父母都因爲貪婪變成豬之後失去了保護和依賴,不得不遵從這個世界的規矩,通過工作來獲得生存。這其實也折射了資本主義世界裏資本家和工人之間赤裸裸的剝削關係。


在神靈世界裏,千尋是唯一一個沒有忘記自己真實姓名的人類,所以沒有被變爲動物,這是童真的力量,也是暗示每一個人都應當堅持自我,也就是不能忘記自己的初心。在面對食物誘惑之時,千尋的父母沒有抵制住,而千尋的理由是沒有經過老闆同意,不能動他人的東西。這一點讓我很有感觸。我們總常對孩子說,要跟某某某學習,不要那麼犟脾氣。其實孩子的童真和堅持在很多時候也正是我們成年人所缺失的,他們認爲對的事情就會堅定地執行下去,而大人呢?常常會因爲各種原因而改變初心。可貴的堅持,可貴的童真。大人可以做孩子的老師,但是很多情況下,小孩也可以成爲大人的老師。


在湯婆婆主宰的湯屋裏,除了顧客,其他人都失去了自我。所以說,自我非常可貴。當無臉男拿出衆多的金子時,衆人蜂擁而上,甚至一隻小青蛙都要到地面上的縫隙裏找金子,最終被無臉男吞噬。其實如今也是一樣,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很多人已經被金錢迷惑了雙眼,迷失了自我,爲錢可以放棄一切。我想宮崎駿大師也是想借此來抨擊這些錯誤的金錢觀,希望每個人心裏都有一片神明,時刻照亮和指引着自己。



在故事後期,白龍負傷,而千尋爲了救治白龍必須要找到錢婆婆,可是鍋爐爺爺告訴千尋最近的電車都是有去無回時,天真的千尋說了一句“我回沿着鐵軌走回來的”,這句話感動了即將步入中年的我。曾經在小時候,我們也有着各式各樣的遠大夢想,但是長大了能夠堅持夢想的有幾人?又有幾人願意爲此堅定地付出呢?




千尋這個名字,讓我想到了辛棄疾的那句詞“衆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試問一句,當你歷盡人生的百轉與千回之後,驀然回首,是否還能找回曾經的那個自我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