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歲少年跳下高架橋:沒有一場自殺,是“一時衝動”……

17歲少年跳下高架橋的思考


5秒能做什麼?

喝一口水?

打一個哈欠?

看一條微信朋友圈……

失去一條年輕的生命。

臨下班,羣裏和朋友圈傳來了一條令人震驚的視頻。

一位17歲的少年,突然從轎車裏下來,不顧川流不息的車流,身後緊追的母親,從高架橋上一躍而下。母親跪地痛哭,隨後而來的醫護人員當場宣佈其死亡。從孩子衝出車到躍下高架橋,前後沒有超過5秒。

網上的報道是這樣的:4月17日晚上10點左右,上海盧浦大橋發生了一起跳橋事故。據調查,跳橋者爲一名17歲在校高二男生,經120確認當場死亡。據男孩的母親反映,兒子因在校與同學發生矛盾,遭到了她的批評。當她開車行駛至盧浦大橋時,兒子突然跑出車門縱身跳橋...

(來源:新浪微博)

有人說,孩子心理承受力太差,玻璃心

有人說,家長太嚴厲,這場責罵只是壓倒他的最後一根稻草……

看完這條視頻,我很難過。

如鮮花般準備盛開的生命瞬間便消失了,一個本來幸福的家庭,馬上就要面對生命的寒冬。

在31°大太陽的西安,我狠狠打了個冷戰……

知乎上面有一個話題,曾經多次被推上熱榜,題目是“人爲什麼會突然就自殺了?”

這個話題有近兩千萬的閱讀,近3W的關注,以及近6千的回答。

如果你看過這個話題,那麼,你會發現:很多人在用切身經歷告訴你,“想死”這件事,從來都不是“一時興起”。

在現在因爲極高死亡率而被大家熟知和“聞之色變”的心理疾病——抑鬱症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並不是所有的抑鬱症都是因爲面臨過重大的刺激或事件。很大一部分的抑鬱症正是由於小的,繼發的,源源不斷的小刺激積累而成。

這些小刺激,可能是一次小小的爭執,一塊沒吃到蛋糕,一道寫錯的題,一件弄髒的衣服……很多原因小到令自己都吃驚,可它就是存在的。

“積少成多”“滴水穿石”,如果你看過上面那個話題,你會被回答中一點點積累起來的絕望感壓到喘不過氣來。

從來沒有“一時興起”,所有的自殺都是“蓄謀已久”。


在青少年的諮詢中, 會遇到父母抱怨孩子不能按時起牀,不能自己收拾好房間,刷牙要把刷頭放在杯子裏而不是杯子外……

每到這個時候,我就會問家長:“你把孩子當幾歲?”

這是一個多麼簡單的問題啊!

可很多家長答不出來,有些人會說出孩子真實的年齡,我會再問他:“如果這是個成人,你會覺得牙刷不放在外面放在杯子裏,是“罪大惡極”需要來回說的事嗎?”

一些家長會沉默。

當然,這是個並不恰當的比喻,我也曾經因爲在諮詢中過於“犀利”被督導提醒。

可事實就是這樣的。當孩子3歲的時候,你要告訴他每一件小事要如何去做,到他十幾歲時,要學會的是“閉嘴”和“放權”。

沒有人是生來就會當父母,也沒有人生來就會當孩子,家長和孩子之間出現摩擦是很正常的,我們需要一些“換位思考”和同理心。

作爲家長,理所應當有着“管教”的責任,管教是兩個詞,“管”和“教”。你不能總是在“管”,而忽略了“教”。

大部分家長都會認爲小孩子抽菸是件不好的事吧?

我十幾歲時,抽的第一口煙是我爸遞給我的。

我父親是個司機,老煙槍一枚,常年身上都有很重的菸草味。

小時候,看他抽菸我是很好奇的,覺得那是不是什麼很好吃的東西,不然爲什麼他總是煙不離手。而且,女兒麼,都會崇拜爸爸,覺得抽菸的老爸特別帥氣~

我抽第一口煙,我爸說“你吸下去試試”。當時就把我嗆了個半死。

那臭老頭在旁邊就看着我咳得死去活來地笑。

然後,他說:

“這並不是什麼好東西,但它能提神。我經常要開夜車,都是在山路上,稍微一分神就要出事,所以我才抽菸。我只能用這個方式來保持清醒,我希望你不要有得靠這東西的時候。”

我工作後,曾經爲了應酬口袋裏也裝過煙,但我從來沒有將它當成工作、生活的必須,總覺得心裏有一道線,如果越過了,就是“輸了”。

如果當年我爹發現我對香菸好奇,只是訓我罵我,估計我現在也得是個“老煙槍”。

不要覺得孩子小,就什麼都不懂,就是因爲小,你所畫上去的第一筆,都會格外的清楚。


回到上面的視頻,爲了還原案情,我搜了所有網上的視頻來看,注意到一個令我汗毛倒豎的細節:爲什麼慘劇發生前,那輛私家車長時間停在車水馬龍的高架橋上?!

請注意上面兩張視頻截圖的時間軸

首先,考過駕照的朋友都知道,這是違反交規且非常危險的行爲。

其次,視頻裏的媽媽先從駕駛座下來,長時間站在後排。當她再走回駕駛座時,後車門打開了,少年衝了出來……

我“看圖說話”腦補完了整個過程:媽媽因爲生氣,不顧安全地停下車來罵孩子,孩子一時衝動,開門衝了出去。

在親子關係中,家長情緒穩定非常非常的重要。

青少年有“青春期”的概念。這時候,孩子的覺得自己是大人,有要主宰自己的人生渴望和衝動,而現實則往往還做不到。

埃裏克森認爲人格的發展是一個逐漸形成的過程,12~18歲的青年期的發展任務是培養自我同一性,即獲得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亂。簡單地說,這正是他在明白自己是誰的過程。這個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都要經過各種的考驗與磨練。想想我們那些“叛逆期”,其實,只是想通過一些方法和手段,告訴周圍的人“我在,我行,我也可以”。

這時候的孩子敏感,容易衝動,要求他們長時間保持情緒的穩定是件很困難的事。

而更艱難的是,這時候父母一般在四十左右的年紀——更年期。

圍絕經期綜合徵又稱更年期綜合徵(MPS),指婦女絕經前後出現性激素波動或減少所致的一系列以自主神經系統功能紊亂爲主,伴有神經心理症狀的一組症候羣。(來源:百度百科)

女性在更年期,除了月經改變外,很多人會有很明顯的軀體症狀,還有的人會出現心血管系統改變、血壓浮動、記憶減退、代謝紊亂等,由於身體的不適,氣血不足,人的脾氣會變差,更嚴重的可能還會出現精神、神經方面的症狀。

這個時候,成年人的控制力也是很弱的,動不動發火,失眠,焦慮,易激惹等,一系列問題也會接踵而來。

當一個情緒隨時失控的青春期,遇到一個更年期,堪比火星撞地球的威力……簡直可怕!

更令人絕望的是,更年期不止是女性,男性也同樣存在。

就像各種易燃物放在一起,一點火星可能就會引起無法挽回的後果。


怎麼辦?

讓孩子養成自己處理生活瑣碎小事的習慣,家長先要相信孩子能做好自己的事。不要幫他打掃屋子,收拾桌子,叫他起牀……這些他可以自己做。

更不要藉着打掃和關心的名目翻看他的東西,手機,日記,QQ,微信……這是一個人的隱私,這樣做,首先破壞的就是家長與孩子之間的信任。

孩子的一個錯誤的問題,不要總揪住不放。

誰沒犯過錯啊?大家都是犯錯中成長的,不犯錯才奇怪呢。家長就不要總這麼“少見多怪”了。如果同一個問題,你忍不住想一說再說,那就先說個自己類似錯誤的事來做個“交換”吧!

管教不是命令和訓斥。

如果你覺得他那件事處理的不好,請跟他討論,這件事中的對錯曲直。我覺得我父親“教我”抽菸的事,可以給很多家長一些提示。當家長和孩子起衝突時,請先深深吸一口氣,慢慢吐出來,然後問自己:“我是要幫助他,還是隻是想發泄我的情緒?”多問幾遍,再開口說話。如果覺得壓不住火,就直接說“我們先都冷靜一下,過十分鐘再說。”

家長們在關心孩子的同時,也不要忘記自身的成長和健康身心一體,大人小孩都一樣。

最後,如果真的要靠吵架和怒吼來溝通,也請一定保證環境的安全。


逝者已矣 生者如斯。

資料來源:

新浪微博

騰訊視頻

人民日報網絡版

百度百科等



個人公衆號【貘談閒話】ID:motalk818

聊心理,聊影視,聊繪畫,聊菜譜,聊各種有聊之事~

歡迎各種勾搭~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