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的常見的發行版以及不同發行版之間的聯繫與區別

Linux發行版是由個人,自由組織,以及商業機構和志願者組織編寫。它們通常包括了其他的系統軟件和應用軟件,以及一個用來簡化系統初始安裝的安裝工具,和讓軟件安裝升級的集成管理器。大多數系統還包括了像提供GUI界面的XFree86之類的曾經運行於BSD的程序。
一個典型的Linux發行版包括:Linux內核,一些GNU程序庫和工具,命令行shell,圖形界面的X Window系統和相應的桌面環境,如KDE或GNOME,幷包含數千種從辦公套件,編譯器,文本編輯器到科學工具的應用軟件。

主流發行版本

Slackware
Slackware可以說是歷史悠久,與很多其他的發行版不同,它堅持KISS(Keep It Simple Stupid)的原則。配置系統會有一些困難,但是更有經驗的用戶會喜歡這種方式的透明性和靈活性。Slackware 很多特性體現出了KISS原則,最爲有名的一些例子就是不依賴圖形界面的文本化系統配置、傳統的服務管理方式和不解決依賴的包管理方式。它的最大特點就是安裝靈活,目錄結構嚴謹,版本力求穩定而非追新。Slackware的軟件包都是通常的tgz(tar/gzip) 或者txz(xz) 格式文件再加上安裝腳本。Tgz/Txz 對於有經驗的用戶來說,比RPM更爲靈活,並避免了APT 之類管理器可能帶來的的依賴地獄。

Fedora
Fedora是一套從Red Hat Linux發展出來的免費Linux系統。Fedora的前身就是Red Hat Linux。Fedora由一個強大的社羣開發,這個社羣的成員以自己的不懈努力,提供並維護自由、開放源碼的軟件和開放的標準。Fedora項目由 Fedora 基金會管理和控制,得到了Red Hat, Inc. 的支持。Red Hat會將一些先行技術放入Fedora進行試驗(我會告訴你,你是Red Hat的小白鼠嘛),它尤其可以爲在Red Hat和CentOS環境下工作的那些人帶來便利。它使用RPM包來安裝軟件,並且提供repo這種包管理器來簡化軟件包的安裝流程和進行軟件包升級。

Debian
Debian Project誕生於1993年8月13日,它的目標是提供一個穩定容錯的Linux版本。支持Debian的不是某家公司,而是許多在其改進過程中投入了大量時間的開發人員,這種改進吸取了早期Linux的經驗。
Debian以其穩定性著稱,雖然它的早期版本Slink有一些問題,但是它的現有版本Potato已經相當穩定了。這個版本更多的使用了 pluggable authentication modules (PAM),綜合了一些更易於處理的需要認證的軟件(如winbind for Samba)。
Debian的安裝完全是基於文本的,對於其本身來說這不是一件壞事。但對於初級用戶來說卻並非這樣。因爲它僅僅使用fdisk 作爲分區工具而沒有自動分區功能,所以它的磁盤分區過程令人十分討厭。磁盤設置完畢後,軟件工具包的選擇通過一個名爲dselect的工具實現,但它不向用戶提供安裝基本工具組(如開發工具)的簡易設置步驟。最後需要使用anXious工具配置X Windows,這個過程與其他版本的X Windows配置過程類似。完成這些配置後,Debian就可以使用了。
Debian主要通過基於Web的論壇和郵件列表來提供技術支持。作爲服務器平臺,Debian提供一個穩定的環境。爲了保證它的穩定性,開發者不會在其中隨意添加新技術,而是通過多次測試之後才選定合適的技術加入。當前最新正式版本是Debian 6,採用的內核是Linux 2.6.32。Debian 6 第一次包含了一個100%開源的Linux內核,這個內核中不再包含任何閉源的硬件驅動。所有的閉源軟件都被隔離成單獨的軟件包,放到Debian軟件源的 "non-free" 部分。由此,Debian用戶便可以自由地選擇是使用一個完全開源的系統還是添加一些閉源驅動。

Red Hat
可能這是最著名的Linux版本了,Red Hat Linux已經創造了自己的品牌,越來越多的人聽說過它。Red Hat在1994年創業,當時聘用了全世界500多名員工,他們都致力於開放的源代碼體系。
Red Hat Linux是公共環境中表現上佳的服務器。它擁有自己的公司,能向用戶提供一套完整的服務,這使得它特別適合在公共網絡中使用。這個版本的Linux也使用最新的內核,還擁有大多數人都需要使用的主體軟件包。
Red Hat Linux的安裝過程也十分簡單明瞭。它的圖形安裝過程提供簡易設置服務器的全部信息。磁盤分區過程可以自動完成,還可以選擇GUI工具完成,即使對於 Linux新手來說這些都非常簡單。選擇軟件包的過程也與其他版本類似;用戶可以選擇軟件包種類或特殊的軟件包。系統運行起來後,用戶可以從Web站點和 Red Hat那裏得到充分的技術支持。我發現Red Hat是一個符合大衆需求的最優版本。在服務器和桌面系統中它都工作得很好。Red Hat的唯一缺陷是帶有一些不標準的內核補丁,這使得它難於按用戶的需求進行定製。 Red Hat通過論壇和郵件列表提供廣泛的技術支持,它還有自己公司的電話技術支持,後者對要求更高技術支持水平的集團客戶更有吸引力。
SuSE
總部設在德國的SuSE AG在商界已經奮鬥了8年多,它一直致力於創建一個連接數據庫的最佳Linux版本。爲了實現這一目的,SuSE與Oracle 和IBM合作,以使他們的產品能穩定地工作。SuSE還開發了SuSE Linux eMail Server III,一個非常穩定的電子郵件羣組應用。
基於2.4.10內核的SuSE 7.3,在原有版本的基礎上提高了易用性。安裝過程通過GUI完成,磁盤分區過程也非常簡單,但它沒有爲用戶提供更多的控制和選擇。
在SuSE 操作系統下,可以非常方便地訪問Windows磁盤,這使得兩種平臺之間的切換,以及使用雙系統啓動變得更容易。SuSE的硬件檢測非常優秀,該版本在服務器和工作站上都用得很好。
SuSE擁有界面友好的安裝過程,還有圖形管理工具,可方便地訪問Windows磁盤,對於終端用戶和管理員來說使用它同樣方便,這使它成爲了一個強大的服務器平臺。 SuSE也通過基於Web的論壇提供技術支持,另外我還發現它有電話技術支持。

CentOS
CentOS(Community ENTerprise Operating System)是來自於Red Hat Enterprise Linux依照開放源代碼規定釋出的源代碼所編譯而成。由於出自同樣的源代碼,因此有些要求高度穩定性的服務器以CentOS替代商業版的Red Hat Enterprise Linux使用(我會告訴你,以爲企業想省錢,運維要靠這個東西來賺錢嘛,國內運維主流是CentOS剩下版本很少)。兩者的不同,在於CentOS並不包含封閉源代碼軟件,CentOS 是一個基於Red Hat Linux 提供的可自由使用源代碼的企業級Linux發行版本。每個版本的CentOS都會獲得十年的支持(通過安全更新方式)。新版本的 CentOS 大約每兩年發行一次,而每個版本的 CentOS 會定期(大概每六個月)更新一次,以便支持新的硬件。這樣,建立一個安全、低維護、穩定、高預測性、高重複性的 Linux 環境。

Ubuntu
Ubuntu是一個以桌面應用爲主的Linux操作系統,其名稱來自非洲南部祖魯語或豪薩語的“ubuntu”一詞(譯爲吾幫託或烏班圖),意思是“人性”、“我的存在是因爲大家的存在”,是非洲傳統的一種價值觀,類似華人社會的“仁愛”思想。Ubuntu基於Debian發行版和unity桌面環境,與Debian的不同在於它每6個月會發佈一個新版本。Ubuntu的目標在於爲一般用戶提供一個最新的、同時又相當穩定的主要由自由軟件構建而成的操作系統。Ubuntu具有龐大的社區力量,用戶可以方便地從社區獲得幫助。隨着雲計算的流行,ubuntu推出了一個雲計算環境搭建的解決方案,可以在其官方網站找到相關信息。於2012年4月26日發佈最終版ubuntu 12.04,ubuntu 12.04是長期支持的版本。

Gentoo
Gentoo它能爲幾乎任何應用程序或需求自動地作出優化和定製。追求極限的配置、性能,以及頂尖的用戶和開發者社區,都是Gentoo體驗的標誌特點。 Gentoo的哲學是自由和選擇,得益於一種稱爲Portage的技術,Gentoo能成爲理想的安全服務器、開發工作站、專業桌面、遊戲系統、嵌入式解決方案或者別的東西。Gentoo Linux是滾動升級的發行版,所以在上游軟件發佈很短時間後,其上就會有軟件包可用。Gentoo的基礎系統和軟件包都是根據用戶指定的USE標識直接從源代碼構建(我會告訴你,這玩意難用死了嘛,至少不要用Python寫好不好)。

Arch
Arch Linux是一個 “以用戶爲中心”的發行版。此發行版是爲了滿足貢獻者的需求,而不是爲了吸引儘可能多的用戶。Arch 適用於樂於自己動手的用戶,他們願意花時間閱讀文檔,解決自己的問題。 報告問題、完善 Wiki 社區文檔、爲其它用戶提供技術支持。Arch 用戶倉庫 收集用戶貢獻的軟件包,Arch的最大優勢就是滾動升級。
Mandrake
MandrakeSoft,Linux Mandrake的發行商,在1998年由一個推崇Linux的小組創立,它的目標是儘量讓工作變得更簡單。最終,Mandrake給人們提供了一個優秀的圖形安裝界面,它的最新版本還包含了許多Linux軟件包。
作爲Red Hat Linux的一個分支,Mandrake將自己定位在桌面市場的最佳Linux版本上。但該公司還是支持服務器上的安裝,而且成績並不壞。Mandrake的安裝非常簡單明瞭,爲初級用戶設置了簡單的安裝選項。它完全使用GUI界面,還爲磁盤分區製作了一個適合各類用戶的簡單GUI界面。軟件包的選擇非常標準,另外還有對軟件組和單個工具包的選項。安裝完畢後,用戶只需重啓系統並登錄進入即可。
Mandrake主要通過郵件列表和Mandrak 自己的Web論壇提供技術支持。Mandrak對桌面用戶來說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它還可作爲一款優秀的服務器系統,尤其適合Linux新手使用。它使用最新版本的內核,擁有許多用戶需要在Linux服務器環境中使用的軟件——數據庫和Web服務器。
Mandrak沒有重大的軟件缺陷,只是它更加關注桌面市場,較少關注服務器市場。
Linux Mint
Linux Mint是一份基於Ubuntu的發行版,其目標是提供一種更完整的即刻可用體驗,這包括提供瀏覽器插件、多媒體編×××、對DVD播放的支持、Java和其他組件。它與Ubuntu軟件倉庫兼容。Linux Mint 是一個爲pc和X86電腦設計的操作系統。
因此,一個可以跑得動Windows的電腦也可以使用Linux Mint來代替Windows,或者兩個都跑。既有Windows又有Linux的系統就是傳說中的“雙系統”。同樣,MAC,BSD或者其他的Linux版本也可以和Linux Mint 共存。一臺裝有多系統的電腦在開機的時候會出現一個供你選擇操作系統的菜單。Linux Mint可以很好的在一個單系統的電腦上運行,但是它也可以自動檢測其他操作系統並與其互動,例如,如果你安裝Linux Mint在一個安裝了Windows版本的(xp,vista或者其他版本),它會自動檢測並建立雙啓動以供您在開機的時候選擇啓動哪個系統。並且你可以在Linux Mint下訪問Windows分區。Linux是更安全,更穩定,更有效並且日益易於操作的甚至可以和Windows相媲美的系統,它越來越讓人感到難以抉擇了。

區別:
*Redhat,應該稱爲Redhat系列,包括RHEL(Redhat Enterprise Linux,也就是所謂的Redhat Advance Server收費版本)、FedoraCore(由原來的Redhat桌面版本發展而來,免費版本)、CentOS(RHEL的社區克隆版本,免費)。Redhat應該說是在國內使用人羣最多的Linux版本,甚至有人將Redhat等同於Linux,而有些老鳥更是隻用這一個版本的Linux。所以這個版本的特點就是使用人羣數量大,資料非常多,言下之意就是如果你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很容易找到人來問,而且網上的一般Linux教程都是以Redhat爲例來講解的。Redhat系列的包管理方式採用的是基於RPM包的YUM包管理方式,包分發方式是編譯好的二進制文件。穩定性方面RHEL和CentOS的穩定性非常好,適合於服務器使用,但是Fedora Core的穩定性較差,最好只用於桌面應用。
Debian,或者稱Debian系列,包括Debian和Ubuntu等。Debian是社區類Linux的典範,是迄今爲止最遵循GNU規範的Linux系統。Debian最早由Ian Murdock於1993年創建,分爲三個版本分支(branch): stable, testing和unstable。其中,unstable爲最新的測試版本,其中包括最新的軟件包,但是也有相對較多的bug,適合桌面用戶。testing的版本都經過unstable中的測試,相對較爲穩定,也支持了不少新技術(比如SMP等)。而stable一般只用於服務器,上面的軟件包大部分都比較過時,但是穩定和安全性都非常的高。Debian最具特色的是apt-get /dpkg包管理方式,其實Redhat的YUM也是在模仿Debian的APT方式,但在二進制文件發行方式中,APT應該是最好的了。Debian的資料也很豐富,有很多支持的社區,有問題求教也有地方可去。
Ubuntu嚴格來說不能算一個獨立的發行版本,Ubuntu是基於Debian的unstable版本加強而來,可以這麼說Ubuntu就是一個擁有Debian所有的優點,以及自己所加強的優點的近乎完美的Linux桌面系統。根據選擇的桌面系統不同,有多個版本可供選擇,比如基於unity的Ubuntu,基於Gnome的Ubuntu Gnome,基於KDE的Kubuntu,基於LXDE的Lubuntu以及基於Xfce的Xubuntu等。特點是界面非常友好,容易上手,對硬件的支持非常全面,是最適合做桌面系統的Linux發行版本。
Gentoo,偉大的Gentoo是Linux世界最年輕的發行版本,正因爲年輕,所以能吸取在她之前的所有發行版本的優點,這也是Gentoo被稱爲最完美的Linux發行版本的原因之一。
FreeBSD,需要強調的是:FreeBSD並不是一個Linux系統!但FreeBSD與Linux的用戶羣有相當一部分是重合的,二者支持的硬件環境也比較一致,所採用的軟件也比較類似,所以可以將FreeBSD視爲一個Linux版本來比較。
FreeBSD擁有兩個分支:stable和current。顧名思義,stable是穩定版,而current則是添加了新技術的測試版。FreeBSD採用Ports包管理系統,與Gentoo類似,基於源代碼分發,必須在本地機器編後後才能運行,但是Ports系統沒有Portage系統使用簡便,使用起來稍微複雜一些。FreeBSD的最大特點就是穩定和高效,是作爲服務器操作系統的最佳選擇,但對硬件的支持沒有Linux完備,所以並不適合作爲桌面系統。*
聯繫:
版本之間的聯繫:

基於Debian

1,Adamantix:基於Debian,特別關注安全。
2,Amber Linux:基於Debian,針對拉脫維亞用戶作了一些定製。
3,ASLinux Desktop:西班牙語,基於Debian與KDE,針對各種桌面用途,包括家用、辦公、教育、遊戲、科學、軟件開發,最大的賣點在於其豐富的可用性。
4,B2D Linux:基於Debian,希望可以由“做中學”來產生一個小而美的中文Linux包的計劃。
5,Debian GNU/Linux:由大批社區志願者收集的包。Debian擁有龐大的軟件包可供選擇(25000個以上),支持大量的硬件平臺(12個計算機系統結構)。以前該包因爲安裝困難受到責難,但最新的版本具備了簡單易用的文本式安裝環境。非自由軟件不會包含在Debian的主要軟件包中。
6,Guadalinex:由西班牙的安達盧西亞地×××府推動,基於Debian,針對西班牙語的家庭用戶以及學校。
7,Knoppix:第一張Debian的自啓動運行光盤。包含的軟件非常多,啓動時會自動進行硬件監測。從4.0起,用DVD作光盤。
以下基於Knoppix:
Gnoppix:Knoppix的GNOME版,該包發行週期較長,未來會跟Ubuntu進行集成。
Kanotix:自啓動運行光盤,基於Knoppix,也可以安裝到硬盤上。有很好的硬件支持,桌面與筆記本電腦的集成也很出色。
Kurumin:針對巴西用戶的Knoppix。
8,LinEx:由西班牙的埃斯特雷馬杜拉地×××府推動的包。
9,Loco Linux:基於Debian的阿根廷Linux。
10,MEPIS: 基於Debian的桌面和服務器。
11,Rays Linux(華鐳):基於Debian,針對亞洲市場,由新華科技(南京)系統軟件有限公司開發。
12,Skolelinux:在挪威發起,旨在打造適合於學校的輕便包。
13,Symphony OS:基於Debian,與衆不同地採用Mezzo桌面。
14,Ubuntu:對初學者而言最易用的Linux包。由Canonical有限公司贊助,基於Debian,使用自己的軟件包庫,與Debian的有所不同,旨在開發出更加友好的桌面,已經取得了良好的聲譽。
15,Wdlinux是基於CentOS精簡的定製版本,是針對web服務器的應用而精簡的.同時安裝做了些自動化安裝的處理,達到更易於安裝和使用.
以下基於Ubuntu:
Ubuntu Kylin:中國定製本地化的ubuntu發行版
LinuxMint:基於Ubuntu的發行版,人氣很高,是目前排行榜上第三名的發行版。
Edubuntu:是Ubuntu的教育發行版。
Hiweed:基於Ubuntu,使用Xfce桌面環境的輕量級中文發行版。0.x版基於Debian(現已改名Deepin)。
Kubuntu:使用KDE桌面環境的Ubuntu包。
Lubuntu:使用LXDE桌面環境的Ubuntu包。
PUD GNU/Linux:基於Ubuntu的小型Linux,可安裝於光盤或256 MB以上的USB 閃存盤。
Xubuntu:使用Xfce桌面環境的Ubuntu包。
Linux版本基於RPM
1,aLinux:原名Peanut Linux,針對家庭用戶。
2,ALT Linux:東歐版本。
3,Ark Linux:強調易學易用。
4,ASPLinux:提供俄語等東歐語言的支持。
5,Asianux Server:由中國紅旗、日本Miracle、韓國Hannsoft三家聯合開發,主要市場針對亞洲地區,對中,文、日文、韓文的支持比較好。
6,Blag Linux:體積小,但功能較多。
7,Caixa Mágica:葡萄牙語的Linux。
8,cAos Linux:由社區創建的包,功能通用、培植簡單。
9,CentOS:由社區支持的包,旨在100%地與Red Hat Linux企業版兼容,但不包含Red Hat 的商業軟件。
10,Cobind:桌面。
11,Conectiva:一個巴西包,曾經是United Linux的創建成員,現在該公司已經併入到Mandriva Linux。
12,EduLinux:用於教育的包。
13,Fedora:可用作工作站、桌面以及服務器,由紅帽公司及其社區開發。
14,Linux Mobile System:基於Fedora Core的包,設計成從USB存儲設備啓動,比如U盤。
15,Linpus Linux:來自臺灣廠商發行的Linux版本。是一套通過LSB 3.1認證、GB18030-2000編碼檢驗測試及支持CNS11643中文標準交換碼全字庫的Linux桌面型系統。在中文支持能力上較爲完善。
16,Magic Linux:一個易用的中文包。
17,Mandriva Linux:最初是紅帽的一個變種,針對奔騰級CPU作了優化,後來在保持兼容性的同時,派生成爲更友好的包。Mandriva中所有的軟件仍然免費,還有活躍的社區支持,另外通過註冊以及銷售盒裝產品,Mandriva還提供企業級的支持與服務,還有針對付費用戶的俱樂部。
18,Novell Linux Desktop:由於Novell收購了SUSE,他們的Linux產品對原來的包有所繼承。
19,PCLinuxOS:一個易用的自啓動運行光盤,以良好的觀感著稱;硬盤安裝也同樣輕而易舉。最初基於Mandrake 9.2,而後PCLinuxOS針對桌面用戶,開始自己的開發道路。在保留基於RPM包的同時,PCLinuxOS別出心裁地使用自己的APT包管理工具(受Debian影響),但圖形前端仍然用的是Synaptic。
20,PCQLinux2004:由印度的PCQuest雜誌生產,基於Fedora Core。
21,PLD Linux:來自波蘭的包,針對較高級別的用戶,比Slackware、Gentoo更加易用。
22,QiLinux:意大利生產,包括桌面版、光盤自啓動版,還有服務器版、高級服務器版。
23,紅旗Linux:由北京中科紅旗軟件技術有限公司開發,主要針對中國市場。
24,Red Hat Enterprise Linux:紅帽Linux家族中唯一的商業分支。
25,Scientific Linux:由紅帽Linux企業版,將遵循GPL的軟件重新編譯而成。
26,SUSE/openSUSE:來自德國,是歐洲最流行的包之一。跟紅帽一樣,也包括大量的軟件,需要7張以上的CD,現在則用雙DVD。這個包有獨特的配置工具YaST。也是United Linux的創立者之一,已經被Novell公司收購。openSUSE是一個新的版本,基於社區,完全開源。
27,Tinfoil Hat Linux:對安全格外關注的包。
28,Trustix:專注於安全與穩定性的包。
29,Turbo Linux:在亞洲較流行的一個包,基於Red Hat,是United Linux的成員。
30,Vine Linux:基於Red Hat的一個日本包。
31,White Box Enterprise Linux:意在兼容Red Hat企業版第三版。
32,Yellow Dog:基於Red Hat,針對PowerPC平臺。
33,YOPER:"Your Operating System"(你的操作系統),來自新西蘭的桌面包。Slackware
Linux版本其它打包方式的包
1,ArchLinux:基於KISS原則,針對i686的CPU做了優化,以.tar.xz格式打包並由包管理器進行跟蹤維護,特別適合動手能力強的linux用戶。
2,Foresight Linux:採用Conary包管理系統,引入了GNOME中的許多最新技術,比如beagle、f-spot、howl以及最新的hal等,這個包在保持易用的同時,更注重革新。
3,Gentoo:這個包採用自己獨特的Portage包管理系統,吸引了許多狂熱愛好者以及專業人士,強調自己編譯源碼,而不是直接用二進制包,這樣程序運行速度更快。
4,GoboLinux:構建了新的文件系統,比如GCC放在/Programs/GCC/這樣的目錄,爲了讓系統能找到這些文件,在/System/Links/Executables這樣的目錄下歸組,這樣就包含了/Programs目錄下所有可執行文件的符號鏈接。
5,Heretix:以前叫做RubyX,包的管理,包括包管理,都是通過由Ruby寫的腳本來完成,所有的包都安裝在/pkg目錄下。
6,ImpiLinux,來自南非的包,主要針對非洲用戶。
7,Jedi GNU/Linux:使用force-get包管理器,允許源碼、二進制軟件包共存。
8,Linux From Scratch:這是一份文檔,介紹如何自己動手,如何白手起家編譯打造自己獨一無二的Linux系統。
9,Lunar Linux,基於源碼,由Sorcerer GNU/Linux所派生。
10,MkLinux:"Microkernel Linux"的縮寫,旨在將Linux移植到跑Mach微核的PowerPC機器上。
11,Onebase Linux:採用OLM包管理器,對二進制、源碼進行管理。
12,Sabayon Linux:基於Gentoo,來自意大利。
13,Sorcerer GNULinux:基於源碼。
14,Source Mage GNU/Linux:也是基於源碼,由Sorcerer GNU/Linux所派生。
15,Ututo:基於Gentoo,來自阿根廷。
16,Open Client:基於Red Hat Enterprise Linux,來自IBM,提供有Fedora、Ubuntu、SLED的Layer。給老機器訂製的小型包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