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迷乐观积极,反而变得越来越压抑,聪明人都会和坏情绪和谐共处

《亲爱的,你为啥要和坏情绪躲猫猫呢》迪娜 吉尔伯特森 著

为什么拥有一切,却越来越不快乐

很多人都在为自己沉迷“消极情感”而懊恼,微信公众号大多都在讲述如何学会正面思维,摆脱消极情绪的方法,消极情绪真的如毒蛇猛兽般需要我们远离和躲避吗?

每一种情感都代表着一种能量,主流思维要我们多往好处想,但是凡事都有两面,一旦学会了与坏情绪和谐共处,将对我们的心理健康之路打开一扇新的大门。

只有会处理各种情感,才能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真正的自我,治愈伤痛,面对人生。

当你感到身心俱疲,心情压抑的时候,如果能够不逃避,而是赋予建设性的沉迷其中,说不定能对消极力量本身进行全新一番定义。

自我激励只能保持一段前行的积极心态,但是很快就又会让人陷入消极情绪之中,沉迷乐观积极,反而变得越来越压抑,不断的自我责备会让人觉得更加失落和失望。


强迫自己做一些“积极”的行动,却不改变思维方式是没有用的。

“沉迷”在这本书中指的是,独自一人的时候可以体验到真情实感做的事情,是一种私密的,不需要别人评判的做法,诚实面对自己的想法,而不是自我指责或批评。

情感之所以会产生变化,是身体发出的信号,我们没有必要选择忽略或者逃避,只要面对它们,充满自信的感知就够了。

虽然有些想法很消极,甚至不太好,但那并不会影响你变成自己讨厌的人,拥抱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让他们在脑中出现,不要让想法带来的情感左右自己,因为想法和做法并不统一。

这样想,并不代表自己就会这样做,通过这本书详细的解读,就会对“沉迷消极”这个词有新的定义。


压抑消极,只会让情绪更坏

人生不是励志电视剧,不可能永远充满着鼓励和正能量,我们每天都会遭遇各种烦恼,这些消极情绪在不断影响着我们的心情,但是这些消极想法和情绪就一定都是坏的吗?

不断逃离和压抑有可能让人陷入更坏的情绪当中,因为拒绝坏情绪就等于拒绝了完整的自己。

当我们越接近内心的完整,那就能拥有更多的内在资源,过得更好一些,也能够更好地处理人生给我们带来的各种难题。

堆积自身的情感,用酒精,药物,购物和食物去压抑,虽然暂时能让人感觉良好,但是这样的忽视反而会让情绪堆积的更多。

这个过程会让神经对痛苦的敏感性更强,无论在什么时候,情感就处于一种被触发的状态,让我们更加敏感的觉察更多的痛苦,触发我们消极情绪的并非事情本身,而是自己对于消极情绪的“我不应该这样想”的态度。

我们越是将这些情感推到一边,试图不去注意这些情感,那么这些情感会变得越发强大,甚至最后到了控制我们行为的程度。

情感爆发是由于逃避导致的,只要让自己的情绪一出现就得到缓解,就不会累积的过程了。

压抑的情感除了会造成情绪上的焦虑与愤怒,还会造成身体上的痛苦,头疼,胃疼等等问题。

如何能够更好的纾解这些压抑的情绪,作者提出了“沉迷”。


也就是将自己陷入情绪中去,深入了解和体验自己的情感,在体验这些情感的时候,我们需要做的是允许他们到意识层面来,但是不需要遵循情感的指引,而是通过感受做出更好的选择,从而达到身心一致的效果。

关于沉迷的时间,作者提出,可以用任何一个短暂的空隙去做,不一定非要找个安静的地方,比如说等车的间隙,排队的时候,或者是交通堵塞坐在车里的时候,都可以抽空感受一下自己当下的情感。

所谓沉迷就是当情绪来的时候,不要去逃避,而是遵循内心的想法,如果四周没有人的时候,还可以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比如说自己感到很沮丧,那就大大方方的说出“我觉得很沮丧。”心里有嫉妒就说出来“我很嫉妒”当说出来之后就会发现,自己接受了这种情绪。

不让自己和负面情绪博弈,而是跟随自己的感受,去了解目前的心情。


如何拥抱坏情绪

积累的情感会让我们小题大做

这就是负面情感会造成恶性循环的原因,我们越是逃避,大脑就越要去想,只要有点风吹草动我们内心就会开始不安,即使过着很好的生活,但是内心却依然不安与忐忑,也不会真的感受到快乐。

我们被牢牢的绑在了“过去”堆积的情感造成的痛苦中。

清理内心堆积的负面情感需要一个过程,就像给水桶凿了一个洞,水流会慢慢的流走,而不是马上就消失不见。面对自己内心负面情感的时候,要保持包容和开放的态度,柔和一些,产生对自己的怜悯之心。

情感并无好坏之分,是我们后天给他们贴上的标签,只要是我们觉得不舒服,不喜欢的情绪都会被成为负面情感,每一种情绪都是变化的开始,不管是内心出现变化还是外界环境出现变化,那都是正常的。


我们要做的就是让他自然发生,不要去试图控制情感的走向,不要去责备自己,批评别人,情感与行为并不是同步的,有了一种情绪不代表就会变成这样的人,我们大可不用那么惊慌。

讨厌,嫉妒,愤怒,悲伤,憎恨都是情绪的一种,他不会让人马上变成一个行为暴力,出口骂人的道德败坏的人。

不用将不良情感和不良行为联系在一起,他们之间需要经过很复杂的过程才能转变。

不管多么完美的人也会有不良情感,每个情感都有属于自己的周期,他们出现,放大,减弱,消失。这需要一个过程,如果你太在意每一种情感的发生,就是在强行挽留他们在心中持续的时间。

谁都希望积极的情感能在自己身体中长存,但那是不可能的,不管是什么情绪都有消失的时候,但是不用担心,他们还会随着时间的流动再次回来。

不管是什么样的情绪我们能做的就是看着他们来,看着他们走。

情感本身都有自己的步伐,如果我们不参与其中,他们就会释放,但是过多的干预会让情感反而堆积在心中,打断了他们自然流动的脚步。

对于情感的发生我们无法做出选择,没有持久的快乐,也没有持久的痛苦,尽力对抗只会让自己精疲力竭。

拥抱一种消极情感并不代表我们已经放弃,允许这些情感在自己的内心自由活动,有助于增强自身能量,内心的正直与自尊心建立。内心反而不会那么紧绷和不安。


认真感受自己的消极情绪,能够促进我们对积极情绪的理解,无法感受痛苦就无法获得真正的快乐,因为情绪本就是一体。

越艰苦就越能增加内心对愉悦的敏感度,爬山的道路越艰难,到达山顶的快乐就越真实。

爱自己,不惧怕,不隐藏

感觉到孤独是因为自己与内心的连接出现了隔阂,是心觉得孤独。

当我们不沉迷于自身的情感,这些情感就会被圈禁隔离起来,同时遭受隔离的,还有与这些情感相关部分的心灵情感。

没有感受自己能力的人时常觉得自己事是孤独的,想要获得快乐就要与内心的情感紧密结合,给自己传递爱意,精神层面会更加完整和丰富。

建设性沉浸于自己的情感之中,能让人获得更加自信的力量,不需要外界的物质上寻求满足。

走出痛苦的最快方式,就是直面痛苦,感受这些情感带来的能量,根据流动的规律,负面感受会慢慢消散直至不见,这是最快让痛苦消失的办法,一味的逃避和寻求抵抗,只会让痛苦更强大,纠结的时间延长。


不要忽视内心出现的任何一种情绪,他们都是重要的,快乐,伤心,焦虑,愤怒,都需要我们去细细品味,用沉浸的方式去锻炼自己的“情感肌肉”,让他们逐渐变得更加包容与广阔,不惧怕自己的情感也不隐藏自己的情感,是一种理想的情绪状态。

无法承受的痛苦会变成自身愈合的解药。

自我批评会让坏情绪持续陷入泥沼中,批评就是一种阻力,阻力越大,情绪的力量就会更大,我们要做的是感受情绪本身,而不是因为情绪出现而批评自己。

要相信情感自身的流动力量,如果给情绪一些信任,他们会自己消失的。

自我批评是一种让人成长的机制,虽然可以起到激励的作用,但是过度自我批评就会导致情绪一直处于负面状态之中,让自己进入消极的循环。

具体操作步骤,作者提出了T-R-U-T-H法则,大概的意思就是体会自己真正的情感,并且接受和包容,不做自我批评,让消极情绪自然发展,慢慢就会消失。这个法则适合绝大多数消极情感出现的场景中,书籍最后一部分列举了很多操作实例,帮助读者理解如何运用。

学会拥抱自己任何一种情绪,不管是消极的还是积极地,感受他们的存在,不挽留他们的离开,让情绪自然发生自然消失,其实就会发现我们的身心能够更加和谐相处。面对生活诸多困难,也不会无比纠结和烦恼了。

负面情绪不是敌人,它也是自然发生的一种,所有人都会产生消极思维,这很正常,关键在于我们怎么对待他们,爱自己,爱自己的情绪,生活也会对我们微笑。

认识自己是所有智慧的起源--亚里士多德

多和自己进行推心置腹的交谈,问问自己的心到底是怎么想的,不要总去寻求外界的帮助,自己才能解开心结,很多时候我们以为的真相都是焦虑引发的,内心的尘埃让我们看不清楚事情原本的样子,让心变得透明一些,让所有对事物的想法经过心房但不用停留,来了就尽情感受,走了也不要挽留。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