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窮,我幫領導帶東西,這錢嘛,收還是不收?

從問題描述來看,我發現了這樣三個關鍵點:其一,領導發微信;其二,到(從)鄉下帶東西;其三,東西的價值是300元(也許是300元以內)。

從這三個關鍵點,大體可以得出這樣三個結論:其一,這可能是領導的私事,是同志間的正常幫忙。如果是公事的話,單位一般有專門管這方面的事情的人,領導不會隨便假手於人。其二,領導知道你順路。一就兩便的事情,所以請你幫忙。其三,東西的價值,或者說限額明確。說明領導對請你幫忙帶東西這件事的內心想法是明確的,也就是東西帶回來,該多少錢就多少錢照付,純粹是私人幫忙,不能讓人出力又出錢。

分析完畢,現在回答該不該收錢的問題:

一、站在“公私分明”的角度,該收

公私不分,是職場大忌。特別是涉及到錢的問題,你幫領導帶了東西而不收錢,可能會產生兩種後果:一是領導經常讓你帶東西,你有多少錢可以貼?二是領導從此不好再找你帶東西,你帶了東西不收錢,算怎麼回事兒?

二、站在自己收入低的現實角度,也該收

你每月工資才1000元,給別人帶一次東西要花掉300元,生活怎麼辦?偶爾帶一次還行,如果帶的次數多了,或者請你帶東西的人多了,你都不收錢,或者收一個不收一個,好像都不合適,容易得罪人不說,自己也扛不住。

三、如果覺得吃不準狀況,可以試探

帶回東西拿到錢,兩不相欠,天經地義。領導作爲管理者,通常會比較注意自己的形象和口碑,不會爲了幾百塊錢的事情夾纏不清。領導給你錢,你要覺得心裏不踏實,其實可以簡單試探一下是真心、還是假意。比如:不用給了,小事情不用客氣,等等。如果真心給,你就拿着,反正你推也推了,沒心理負擔;如果不是真心給,你想拿也拿不過來,以後就要注意把握類似的事情。

總之,職場當中,如何與同事、與領導交往是一門學問,公私分明是大原則。在這個大原則的前提下,如何做到到位不越位、補位不缺位、站位不失位,需要把握好度。祝願新入職的職場同行們工作順利、事業有成!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