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口婆心,不如改變模型,順應人性

這是日更1000天計劃的第一百八十九天

我們在職場裏,經常會遇到這種情況:老闆覺得員工做多少事,就給多少錢,等你事情做得越多了,公司後面在給你加工資;而從員工的角度呢,公司給多少錢,那我就做多少事,等你加工資了,我再增加自己的工作量。

於是,員工和老闆之間,永遠存在着矛盾,員工覺得老闆想要壓榨,而老闆覺得員工懶,不思進取。

以往的70後、80後員工,可能還會選擇隱忍,多幹活就多幹活吧,後面應該會加工資吧,爲了養活一家人,就先不計較那麼多了,實在不行,多學點本事,大不了換一家公司工作。

而現在的90後、甚至00後呢,在我接觸到的一些人看來,都是不見兔子不撒鷹的主,公司不給錢,老子就不幹了,反正賺錢的途徑很多,而且家裏也不缺自己的這點工資。

那些老闆們漸漸地發現,以往的那套說辭越來越不靈了,例如公司發展肯定忘不了你們的功勞、等公司效益好了給你們發大紅包、多做些事對你的成長有幫助等等,現在的年輕人可不吃這一套。

那麼,如何改變這種現狀呢?

通過前面幾天的學習,我們知道,想要改變現狀,最重要的辦法,就是改變模型。我們可以通過以下三種基本的辦法,來改變人們心裏的模型:

1、激活正向增強迴路;

公司內部阻礙發展的最大問題,往往是老闆非常努力,而員工毫不在意。很多突發事情,需要人解決的時候,最着急的一般都是老闆,員工們總是覺得:反正不關我的事,做好了沒獎勵,沒做好還會捱罵。

爲了解決這種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激活員工的正向增強迴路。

大部分公司的業績獎勵都是滯後的,例如按季度,或者按年發放獎金,但是,人們總擔心隨着時間的推移,自己的努力會沒人看見。

在這種情況下,最好的辦法,就是制定一個系統,讓你的努力每天都能直觀地用金錢體現出來。

在這個系統裏,只要填入你的業績,你每天能獲得獎金數量就能夠直接體現出來,做這件事賺多少錢,不做那件事虧了多少錢,將“努力就能獲得回報”的正向增強迴路中的滯後效應去除掉,這種觀感刺激,能夠大大地激起員工們的鬥志。

現在流行的通證經濟,其實就是這種模型的代表,你做出了什麼貢獻,馬上就能獲得通證的激勵,人們也能算得明明白白,從而不斷推動系統的前行。

2、切斷負向增強迴路;

在每家公司,總會有那麼一些人,平常帶着負面情緒工作,喜歡抱怨。

某某肯定是老闆的親戚,不用幹活工資就很多;某某業績那麼差,爲什麼還獲得重用,是不是哪個領導介紹的?

類似的謠言,總會在公司四處散播,從而影響士氣。

誤解、猜疑導致員工士氣低落、業績變差,業績變差後又加深了猜疑,這就形成了一條負向的增強迴路。

這時候,最重要的,就是要切斷這個缺乏溝通的負向增強迴路,儘量做到公開透明,對於那些喜歡散播謠言的人,要及時清除,避免繼續造成危害。

對於那些謠言,可以通過每個員工公開自己的目標、業績、考覈方法;經理和員工定期交流;部門每週開例會,溝通進展修正路線等等,最終的目的就是要做到信息的透明,從而打消員工之間的疑慮。

3、增加安全調節迴路;

調節迴路就是剎車系統,當你的車開得過快的時候,如果沒有及時剎車,往往會出問題。

很多人事情多、壓力大,神經繃地太緊了,最後實在沒有辦法了,只能選擇離職。

其實在離職以前,只要適當的增加一些調節迴路,降低壓力過後,就能回到正常的工作狀態。

例如舉行公司旅遊,或者主動讓員工去休假遊玩等等,這些短暫的放鬆過後,人們往往會以更加飽滿地姿態,投入到工作中去。

改變人心不容易,但只要調整好系統模型,順應人性,人心自然會產生相應的正向行爲。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