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鼠記

近來,家裏來了一位“不速之客”。它灰頭土臉,眼小如豆,尖嘴猴腮。白天,小心翼翼地蟄伏在黑暗的角落,不曾堂而皇之地出現在我們的面前。夜裏,則弄出窸窸窣窣的聲響。它來了多久?不得而知。它藏身何處?也不得而知。

話說有一天早上,茶几上落滿了細碎的麪包屑。在我的記憶裏,茶几上原本有一個完整的麪包,現在只剩半個不說,還掉得滿桌子的渣。基於家裏有個五歲左右的小淘氣,我的第一反應就是扯着嗓子吼:“付小聰,你吃麪包怎麼弄得到處都是!”過了一小會兒,只見付小聰穿着寬大的睡衣,頂着一頭亂髮,站在睡房門口,委屈地撇着小嘴:“我昨晚根本沒吃麪包啊!”

啊!不是她,那還會有誰?難道是她的爸爸付大笨?可他不喜歡吃甜食,而且就算吃了,也不會把現場弄成這樣。本以爲這就是一個人爲事件,沒想到接下來的我,居然在廚房的地面上發現了半個花生殼,又瞥見陽臺上的紗窗右下角,被咬了一個雞蛋大的洞——這無疑是問題的關鍵。此時的我,就像胸有成竹的福爾摩斯。原來這些事,皆因老鼠而起。因爲證據明擺在那裏。

在這之前我們家還沒有出現過老鼠,這次是怎麼了?猛然想起,就在前兩天,陽臺上曬着從老家帶回來的新鮮花生,天黑以後,有時忘記收了,興許老鼠聞到了味道,就順着管道,爬到我家陽臺,一頓胡吃海喝後,又順着管道打道回府了。

從此以後,老鼠就惦記上了我家的陽臺。可是,偷吃事件發生以後,老媽覺得晾曬在陽臺的花生,憑空冒出了許多空殼,空殼的形狀,露出被齧齒類動物咬過的痕跡。當時她就有所察覺,於是立馬把花生裝進口袋,放進了廚房的櫃子裏。

不知過了多久,老鼠又來了。原本以爲可以大快朵頤,結果陽臺上空空如也。於是它就趁着夜黑風高,咬破紗窗溜進了廚房,又從廚房溜進了客廳,也許還光臨了我們的臥室,誰知道呢?於是我們決定啓動地毯式搜索。

就這樣,一場浩浩蕩蕩的滅鼠行動,就此展開。我去換了一副鐵紗窗,另外那副薄紗窗則繼續使用當中,暫不考慮一起換,因爲新的紗窗至少要等上三天。也就是說,此時的陽臺成了預防鼠患的薄弱環節。就好比足球場上,缺了一個守門員。

爲了預防“鬼子進村”,老爸買回很多粘鼠板。首先就在陽臺上放了兩張,等待夜裏再把它攤開來。老媽則把家裏的衣櫃翻了個底朝天,用棍子在牀底下捅了好幾下。又費力地把沙發移開。沙發底下,一片狼藉——這裏一小堆花生殼,那裏一小堆核桃殼。好在沙發還完好無損。

最後,在揪出空調孔洞裏揪出了元兇——只見一隻小小老鼠,被雞毛撣子那麼一搗鼓,像離弦的箭,從孔裏鑽出來,在地面慌忙逃串。最後,躲到了家裏的哪個旮旯,就不得而知了。反正是,後來再怎麼搗鼓,也沒發現它的身影。

唯獨可以肯定的是:它還在這個家裏。所以,老爸在家裏的各個角落都放了攤開的沾鼠板,上面放着誘餌,就等它自投羅網了。但是,第二天,時間一天天過去,沾鼠板寂寞地待在角落裏,什麼都沒有發生。

倒是陽臺傳來消息,可惜不是什麼好消息——原來另一扇紗窗的邊上,也被咬了一個洞。它具體是怎麼小心翼翼地繞開腳下的沾鼠板就不得而知了,反正在我看來,是一場神操作。

興許是沾鼠板上有什麼特殊氣味,被老鼠識破了,所以纔不上當。看來要另想辦法才行。最後,老媽又去買了個誘捕老鼠的鐵籠子回來。這個籠子一點氣味都沒有,要想捕到老鼠的話,要在裏面的鐵鉤子上掛上食物,我們放了一小塊牛肉,就等着老鼠來“投案自首”了。要我說這就叫:“請君入甕”。

第二天依然沒有動靜,第三天,老媽一起牀就看見籠子裏面一隻老鼠在那裏動來動去的。結果,可想而知,那隻老鼠被老媽處以極刑——淹死了!從那以後,我們家就沒有鼠患了!

“老鼠”這一物種,在文學形象裏,是一個不勞而獲的小偷,古人就曾無奈地說:“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但是它在動畫片裏的形象卻甚是美好。要不就是機智的“傑瑞鼠”,要不就是可愛的“米老鼠”,在全世界還擁有衆多“鼠迷”。在這裏不得不佩服人類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能夠把那麼一個不起眼的小動物,改造成即聰明又耐看的萌寵。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它一過街,就會人人喊打。如果它有思想,會不會特別渴望變成人人喜歡的米老鼠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