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歲孩子的正面管教》你的孩子聽你的嗎?

【100天成長計劃23】

孩子進入青春期後,家長和孩子的關係有時候會變得劍拔弩張。說教、打罵,用家長身份威逼利誘,這些我們慣用的,屢屢奏效的法子突然失靈了。脾氣再好的爹媽,也會爲了孩子的油鹽不進而大發雷霆。

以前,在遇到問題時,我會和孩子坐下來,面對面地,心平氣和地交談。但是,隨着他不良習慣的增多,我的批評、指責、嘮叨和說教聲不絕於耳。漸漸地,他拒絕和我交流,甚至在我要和他講道理的時候,乾脆就堵着耳朵不肯聽,甚至扯着變粗了的嗓音衝我大喊:“我不想聽!我不想看到你!”那一刻,我只想去找根棍子,狠狠地揍這個小子一頓。

今天,在看《十幾歲孩子的正面管教》這本書第六章的時候,給了我非常多的啓示,我開始反思,我是否應該改變自己的溝通方式。

這一章在如何去和十幾歲的孩子溝通方面,給了很多具體的建議。

首先,這章內容破除了我的一個錯誤認識,就是溝通的目的。曾經,我學習家庭教育,學習心理學,爲的都是讓孩子能乖乖聽話。確實,也起到了很不錯的效果。我也一度暗自慶幸。

可是,這本書的作者在書中強調,我們必須放棄任何形式的控制。

孩子畢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隨着心智的成熟,能力的增長,他對世界會形成自己的看法,對自己的生活,會有自己的理解和安排。這個時候,作爲父母,我們對他們的影響在日漸消退,即使學習了溝通技巧,也不會總能到自己想要的,相反,我們要逐漸習慣放棄對孩子該做什麼的影響。

父母應當爲孩子有自己獨立的想法感到高興,同時,爲自己在幫助孩子在健康的道路上前行而感到快樂。

那麼,我們該如何去做呢?

01  傾聽

傾聽是父母最欠缺的養育技能,但它恰恰是溝通的首要因素。

作者在書中列舉了12個幫助父母提高溝通技巧的建議,這是一羣十幾歲孩子列出來的清單。雖然這是外國孩子的建議,但看完後,你會發現,這些同樣適用於中國。青春期孩子與父母的問題,全世界都是差不多的吧。

1、不要長篇大論地說教

2、說話要簡短而親切

3、不要以高人一等的口氣對我們說話

4、聽我們說——不是要說服我們

5、不要說了一遍又一遍

6、如果我們有勇氣把自己做的錯事告訴你們,不要發脾氣,不要反應過度

7、不要打探或盤問我們

8、不要在另一個房間裏大叫,並期待我們趕緊跑過去

9、不要通過說“我把這件事做了,因爲你沒有時間”之類的話,試圖讓我們感到內疚

10、不要做你無法兌現的承諾

11、不要把我們與兄弟姐妹或朋友進行比較

12、不要跟我們的朋友談論我們

這些建議幾乎和我兒子對我提的一樣,尤其是前面五條。我想,在孩子眼中,我可能也是個壞習慣“屢教不改”的媽媽呢。

02  放棄權利之爭,使用有效的溝通語言

你有沒有和孩子這樣說過:

別跟我那樣說話,小丫頭(小子)!

我爲你做了那麼多,你怎麼能這樣跟我說話?

或許軍校會教給你更尊重權威。

我的孩子不能這樣說話。

如果我打你一頓,你就會對人更尊重了。

、、、

這些是作者列舉出來的父母說出的話。是不是覺得很熟悉呢?

這些話其實是在向孩子警告:我是你的父母,你必須聽我的。

可惜十幾歲的孩子已經不會再買賬了,他們急不可待地要向你宣示他的主權。青春期孩子和父母的爭吵,很多時候,都是這種權力之爭。

有效的溝通語言能幫助孩子感受力量,而不是陷入爭鬥。

作者給出了幾個具體建議:

我們做個交易吧。比如“你打掃房間,我開車送你去電影院,怎麼樣?”

我們商量一下。你爲什麼不告訴我你週五晚上有什麼打算,然後,我會告訴你我的計劃,看看我們是否能找到兩個人都能接受的事情?

這樣比較好。

嗯,我想知道我做的什麼事讓你這麼煩?

哇!你真的生氣了!

我需要去做一個“暫停”,直到我們能尊重地對待彼此。

閉上嘴傾聽。

你知道我真的愛你嗎?

03  “我感到”和“你感到”句式

”感受“這種東西很奇妙,不管你看見還是看不見,它都在那兒。

如果你看見,並接受它,它就會乖乖的跟你走。如果你看不見,或者是假裝看不見,甚至試圖去消滅它,那麼它就會象一頭小怪獸一樣,不停地折騰你。

誠實地說出自己的感受是需要勇氣的。因爲人們很容易將說出感受變成了找藉口、解釋、攻擊。

這時候,運用“我感到——因爲——我希望——”有助於你更好的識別,並將感受表達出來。

例如:

我感到很煩,碗還沒洗好,因爲我喜歡看到乾淨的廚房,我希望你在我開始做飯之前,把餐具洗乾淨。

你的成績單上得了個a,我感到很高興,因爲我知道你爲此付出了多少努力。

你打你弟弟的時候,我真的感到很生氣,因爲我討厭暴力。我希望你能想想表達你的感受的其他方式。

當你用“我感到”句式爲孩子做出榜樣時,你就是在幫助孩子學會尊重別人,並以尊重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感受。

“你感到”這種句式,則有助於認可他們的感受。

例如:

你討厭我命令你去做事情,並且感到很生氣,因爲我沒有尊重你的時間和興趣,你希望我能給你更多的提醒,或者讓你去選擇,對嗎?

文中舉了一個例子,對我來說非常實用,因爲我才遭遇類似情況。

妮娜15歲的兒子不想上鋼琴課,並且說,如果媽媽強迫他去,他會去上課,但拒絕練習。他還說,他想改學吉他。

一開始,妮娜試圖說教,但毫無效果。於是她決定試試“你感到”句式。

她說:“我感覺很糟糕,因爲我沒有傾聽你,並且又說教了。我想再試試,一遍我能更多瞭解你的想法。你說你爲我學了8年鋼琴。你對此一定感到很生氣。”

兒子說他學吉他是因爲想組建一個樂隊。此時,妮娜克服了想說教的衝動,對兒子說:“你對改學別的感到很興奮,並且期待組建一個樂隊,我很理解,我也認爲以你的底子,學其他樂器都會很容易。”

在得到兒子進一步確認後,妮娜說:“我知道你經過了深思熟慮,並且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如果你想讓我幫你找個吉他老師,我很願意。”

這個例子中,媽媽放棄了想要改變孩子想法的做法,也許這樣做的結果是孩子不能按照自己的意願去繼續學習鋼琴,但是卻保護了孩子對音樂的熱愛,並給予了孩子去安排自己人生的力量,同時學會承擔責任。這些,比彈奏鋼琴更加重要。

每次我兒子鬧情緒不肯上我給他報的課外班時,我們之間除了爭吵、談條件,幾乎沒有其他有效溝通。這次,我也來試試這種方式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