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P知識要點(第五章)

1、項目範圍管理旨在保證項目做且只做所需要的全部工作;要求做範圍內的事,而且只做範圍內的事。

2、反對鍍金,反對私自給項目產品增加新的功能。

3、項目範圍管理是其他各方面管理的基礎,只有弄清楚範圍,才談得上項目的時間、成本、質量和風險管理等。

4、產品範圍是項目實施將要形成的項目產品的特性與功能;項目範圍則是爲實現這些特性與功能而必須做的項目工作。

5、項目範圍管理的實現過程包括:屬於項目規劃階段的“收集需求”、“定義範圍”、“創建工作分解結構(WBS)”;屬於項目監控階段的“覈實範圍”、“控制範圍”。

6、需求分析是進行項目範圍管理的基礎。需要藉助各種方法來確定主要干係人的產品需求和項目需求。注意區分產品需求和項目需求。

7、工作分解結構旨在把整個項目逐層分解到比較小的、便於管理的要素----可交付成果。

8、可交付成果是爲完成項目而必須提交的、可衡量的、可驗證的項目工作成果;可以是有形或無形的。

9、所有包括在工作分解結構內的工作都是項目的組成部分,必須要完成;所有不包括在工作分解結構內的工作都不是項目的組成部分,必須不做。

10、工作包是工作分解結構各分支底層的要素,可在工作分解結構之外由相關人員再細分爲活動。

11、通過工作分解,可以提高進度計劃和成本計劃的準確性,有利於管理與控制項目。

12、工作分解結構有利於項目干係人之間的溝通,有利於他們對項目達成一致的認識。

13、覈實範圍側重於考察項目可交付成果的可接受性,其結果是對可交付成果的驗收。

14、關於項目範圍的文件,從最初的項目工作說明書,到項目章程、需求文件、需求跟蹤矩陣、項目範圍說明書、工作分解結構、WBS詞典,再到範圍基準。另外,還有需求管理計劃和範圍管理計劃。

15、範圍基準由項目範圍說明書、工作分解結構和工作分解結構詞典聯合做成。

16、控制賬號是工作分解結構某一層次上的要素(通常高於工作包要素),是進行項目進度控制和成本控制的管理控制點。

17、規劃包是界於控制賬戶和工作包之間的工作分解結構要素。

18、德爾菲技術是用來獲得專家意見的一種常用方法,用來減少偏見,克服個別人對結果的不合理影響,達成一致意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