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社交很困难?那是因为你没有帮助孩子学会“双向社交”

除了学习成绩、身体健康状况,大部分的父母最关注的应该就是孩子的社交问题了。遇到冲突时,先问问孩子有没有被打,有没有被欺负?至于孩子打人、欺负人可以先暂且放一边嘛。

现如今家长的担心,越来越演变成了一种社交焦虑。一方面担心孩子没有朋友,一方面又担心孩子被欺负

当孩子出现争抢玩具的行为时,成人帮助解决;当孩子出现口舌冲突、肢体战争时,很多成人出面解决。家长对孩子的过分保护,剥夺了孩子学习和发展社交技能的机会

还有一些家长听之任之,前提是当自己的孩子不吃亏的时候。对孩子过分的纵容,阻碍了孩子矫正社交行为的机会

社交技能也是需要培养和引导的。要知道,我们成人不能不能一辈子帮助孩子,而是要帮助孩子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让孩子自己有能力和主见应对社交问题,提升孩子的社交商。

《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交商》就是这样一本帮助家长指导孩子提高社交能力的书籍,书中有很多实用的小测验、小游戏、小秘诀,能够循序渐进的帮助孩子提高社交技能。书籍中的案例非常的具有代表性,既可以让家长预见一些常见的社交问题,又可以帮助家长改进自己孩子身上的问题,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社交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互动的。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既需要提高孩子本身的社交主动性、沟通能力,又需要具备应对他人抛出的社交问题手段和方法,比如应对他人的戏弄嘲笑、处理社交冲突等。当然,在结交朋友后,如何能够长久的维持一段友谊对孩子来说更是挑战

凯恩*柯西(Cathi Cohen),是《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交商》的作者。从1984年开始,作为团体心理治疗师,她有效地针对儿童、青少年和成人做诊断研究,并在研究中认识到了“人际关系的力量”,由此创建了“进步基石(Stepping Stones)社交技能团队治疗”项目,“步调一致(In Step)”综合性团队心理健康诊所,服务于华盛顿地区。《建立友谊的进步基石:野营顾问指导》和《缺数量,不缺智慧:从A到Z指导如何与儿童和青少年群体打交道》也是她的著作。写作之余,她还定期为家长、教育工作者和心理健康专家做讲座,讨论关于孩子社交技巧开发以及孩子与父母精神健康方面的话题。

《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交商》案例丰富,非常的通俗易懂,而且提出的建议和方法都是循序渐进,可操作性很强。在这里分享三点自己的读书感悟。

1、要提高社交主动性。

社交不是等着别人来邀请,万一别人不来呢?可以尝试着主动加入一个小团队。

A、主动加入一个小团队。

经常有家长带着孩子出来玩,看到有一些玩的很嗨的小团队,就会让孩子去跟他们一起玩。很多孩子的反应是在旁边默默的等待,无法加入。还有一些孩子很自来熟,强势加入,却遭到别人强烈的反感。

不能自然而然的加入一个团队,并让这个团队包容和接纳自己,这是一个典型的社交问题。其实,在加入一个团队前,观察、判断是必须的。很多家长在看到孩子不行动时,便焦急万分,那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要通过观察明确这样一个概念:这个团队值不值得、应不应该加入。当这个团队玩着戏弄人的危险游戏,还有必要让自己的孩子加入吗?判断能不能加入的标准并不固定,但总体原则应该是以友好、不玩危险的游戏、没有野蛮的行为为前提的。

观察的过程中,要注意寻找友善的面孔。因为领袖人物一般都不太友好,而边缘人物比较容易接近。注意区分领袖人物与边缘人物,防止因为搞不清状况,而抢了领袖人物的风头被排斥。

加入一个团队,最重要的是找准时机。在恰当的时机比如当对方需要帮助时、插入感兴趣的话题时,轻松加入。不适当的加入时机会被拒绝和排斥。当然还有很多游戏甚至都不需要说话,就可以直接加入。比如热烈进行的抓人游戏、比赛游戏,都可以直接参与,说话反而会破坏氛围,无人回应。

B、读懂社交信号。

现在很多孩子过于较真,低自尊,对一些无意识的触碰、鸡毛蒜皮的小事过度计较;还有些孩子分不清别人的语气是出于嘲笑还是出于开玩笑。将玩笑当真会失去朋友;将真事当成玩笑会让人失望

无法正确的读懂社交信号,这是一个典型的社交问题。因此要让孩子学会眼神交流、帮孩子读懂肢体语言、明确不同的语气代表的语义,只有这样才能够正确读懂社交信号。家长可以根据书中提供的小测验、小练习通过角色扮演进行反复练习,让孩子对社交信号的认识成为潜意识的一部分。

2、巧妙应对别人抛来的问题。

A、如何应对戏弄嘲笑。

成人的世界里有着许多的嘲笑。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嘲笑的问题。善意的嘲笑可以加深友谊。恶意的嘲笑能够毁掉一个人,而破解嘲笑阴谋的关键是要让孩子区分善意的嘲笑和非善意的嘲笑

但不论是善意的嘲笑还是恶意的嘲笑,“保持幽默感”都能够让孩子有效的化解嘲笑

记得有一次儿子因为收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礼物特别开心,然后在家里手舞足蹈,并将这个消息告诉邻居家的小孩,兴奋的无言以表。结果邻居家的小孩以嘲笑的口吻说“疯子”,儿子非常幽默的说:“是的,你和我一起疯吧!”结果,两个小孩就这样开心的玩了起来。相反,如果儿子因为别人的一句话而生气,只是满足了别人让自己不快乐的欲望,自己内心需求的快乐呢?

什么样的想法产生什么样的行为。如果用负面的想法来思考别人的嘲笑,那就会让孩子越来越自卑,越来越胆怯;如果用正面积极的想法来面对嘲笑,“嘲笑者”就会转移目标,去嘲笑把事情看得更严重的孩子。
书中介绍了12种应对嘲笑的方法。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细细阅读,选择一些合适的方式来解书嘲笑。

B、如何解决社交问题。

打、愤怒、离开,这都不是解决问题社交问题的有效手段。

当孩子们之间发生冲突时,家长不要急着帮孩子解决问题,而是要先搞清楚问题是什么。对冲突的双方来说,他们认知是不同的,所以才会产生冲突。而家长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将自己的认知强加于孩子身上,以违背孩子意愿的方式解决问题。

两个孩子A和B在抢玩具(玩具属于A),问题是什么呢?B可能认为是A不分享;而A可能认为自己分享的时间够长了,自己也需要玩玩具。而家长干涉的结果是玩具强制性的给了B或给了A(家长的强制下),问题根本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和沟通。

现在的家长特别担心孩子们之间的社交冲突,担心自己的孩子在冲突的过程中吃亏受伤;也担心自己的孩子在冲突的过程中让别人受伤,自己无法交代。其实适当的冲突可以提升孩子应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以千万不要在孩子一出现问题时,就着急解决问题,而是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看法,思考多种不同的解决方法并评估后果,然后再去解决问题
对孩子来说,解决问题(得到一个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独立思考。

3、利用兴趣维护友谊。

我们都有这样的感受,在外面结识一个人很容易,但如果能够长久的维持一段良好的关系并不容易。对孩子来说也是如果,结识一个朋友很容易,但维持一段长久的友谊更不容易。

维护友谊需要孩子们之间的有效沟通。沟通并不是自说自话,而是要学会换位思考。不要将自己的想法强加到别人身上,让别人没有做自我的空间,也不要对别人唯命是从,委屈自己。沟通就是要学会在谈话中自由的交流意见,然后根据双方的评判做出令双方满意的决定。

当然,维持友谊也需要一些共同的兴趣爱好。谈话时表达对他人的兴趣,既是对他人的尊重,也可以寻找双方共同的兴趣点。一起做一些感兴趣的事,更容易发展友谊。

孩子的社交不是封闭的,是相互的。当我们在抱怨别的孩子霸道时,也反思下自己孩子是否过于懦弱。当我们在在嘲笑别人懦弱时,也该反省一下自己是否过于强势。《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交商》将孩子常见的社交问题从两个不同的对立面来看,能够帮助孩子平衡健康的向上成长,必定社交是一个让孩子受益一生的技能。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