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儿童心理,孩子不用在做苦行僧,你也无需做虎妈

“你怎么变成这样了?”这是很多家长都对孩子说过的话。当孩子哭闹着耍脾气时,当孩子叛逆的故意跟家长做对时,当孩子将不良行为当成习惯不断重复时,很多家长一面生气,一面抱怨,孩子怎么就成这样了呢?

是的,孩子怎么就变成这样了呢?家长们应该扪心自问,家长对孩子的每一个眼神、每一句抱怨、每一句敷衍、每一个漠不关心、每一次情绪反应……成就了当前的孩子。不是孩子自己变了,而是家长没有意识到这样一个问题:任何的质变都是由量变引起的。教育也是一个累积的过程,是父母日积月累的教育模式成就了当前的孩子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能够读懂孩子的信号,而不是用成人的思维模式去解读。了解一些儿童心理学能够帮助成人更好的与孩子沟通,甚至会改变成人教育孩子的方式。而《布谷鸟唤醒春天》就是一本温柔的儿童心理学书籍,韩天霓用温柔的文字将0~6岁不同阶段孩子的心理特点娓娓道来,让读者能够从字里行间感受到满满的爱意和温柔的情绪。每段介绍都有一个引子,而这个引子就是作者孩子的故事,读者能够从故事中读到自己孩子的一些特点。只要读懂孩子内心的秘密,教育就会自然、简单、美好。

韩天霓(韩英杰),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曾做过十年媒体人,就职于多家财经类媒体。现如今关注0~18岁孩子的心理,2014年创办小蝌蚪心理工作室,做自由撰稿人和心理咨询师。

0~6岁的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其心理特点都是不相同的,因此成人在教育孩子时要抓住不同时期的特点,有的放矢。《布谷鸟唤醒春天》读起来很简单,但韩天霓的讲述的很多育儿观点值得借鉴和思考,在这里分享三个观点。

1、教育是一个累积的过程。

有句老话说得好“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大意是三岁前的经历决定了一个人成人的走向,七岁时样子的能够看出这个人老了后的状态。仔细想想,其实这句话不无道理。

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家长就步入了对孩子的“后天培养”中。成人误以为三岁前的孩子不记事,所以认为孩子经历些什么并不重要;还有很多的家长加入到各种能力培养的陷阱中,不断的督促孩子学习这个,学习那个。因为他们不知道最重要的“后天陪养”是孩子头几年的性格和心理机制的培养

知识、技能都可以后天慢慢得来。但孩子的性格、心理机制却是在一天天的累积中默默形成,因为看不见,摸不着,感受不到,所以经常被家长们忽视。很多家长自我安慰,偶尔一次忽视孩子没事,偶尔宠溺一下没事,但是家长们却没有发现偶尔在日积月累中变得频繁,成了习惯。就好比说孩子一天不刷牙没关系,牙齿不会坏;却没有看到每个星期都有那么几次不刷牙、不漱口,最后导致牙齿坏掉。

书中有句话说的特别好:“童年的东西长了一生,幼年的东西藏了一世”。

所以,千万不要等着到孩子出现各种问题的时候再好好的爱自己的孩子。因为问题一旦出现,就需要花费成百上千倍的力气去修补和更正,而从现在这一刻起开始累积,才是正确的育儿之道。

教育是一个累积的过程,无数的小事累积便成了大事。千万别抱着侥幸的心理,认真做好成人该做的每一个功课。

2、孩子可以任性,但需要挫折教育。

很多人都抱怨孩子太任性,因为他们不知道任性的表现恰恰是自我思考的开始

走上社会,渐渐发现,大部分的人都是从众的,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思想。其实,从众本没有错,因为可以保证自己不被团体排斥;但过分的从众会让人失去自我意识。很多成人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与众不同,独一无二、富有领导力,可很多情况下却事与愿违。因为大部分成人没有意识到:当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时,成人急于给出否定的答案

孩子屈服于成人的权威,久而久之,孩子就不爱表达自己的想法,最后会变得人云亦云。面对小朋友的任性,成人多数情况下会用权威制服。可是成人不明白,小朋友的任性究竟代表着什么?是小朋友对自己想法和看法的坚持,是他的自我思考和结论。很多时候,成人完全可以按照孩子的思路验证下孩子的行为,为什么要让孩子屈服于自己的权威呢?

有句古语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成人的经历告诉了孩子他们的体验,孩子却没有自己感受和体验,他们需要去经历、去尝试、去感受酸甜苦辣、体味自己的人生。成人的顾虑比孩子的顾虑多很多,其实,只要没有生命危险,又何必阻拦。你看到的风景孩子不一定看到,孩子需要遵循自己的步伐,走过该走的弯路。所以当孩子任性时,欢呼吧,因为你的孩子在自我思考。

当孩子任性时,他们会发现有些事情不一定按照自己预想的情况发展,会失败、会失望、会难过……,这就是经历挫折。所谓的挫折不是说对孩子进行体罚、语言暴力,而是让孩子自己去经历痛苦和失败,而成人的角色永远是让孩子感受到爱,做孩子的坚强后盾。最忌讳的是当孩子在外面经历痛苦,回到家还被家长抱怨和训斥孩子没本事,这不是挫折教育,孩子感受不到爱,是否定和失望。

用书中的一句话总结一下:“当一个小孩开始主动地厌恶或喜欢某一个东西时,就表明他在思考这个世界。”

3、大人早一点知道, 就没有青春期。

青春期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当孩子步入青春期,很多家长也变得忧心忡忡。担心孩子太叛逆,不好管束;担心孩子早恋、吸毒,误入歧途;担心孩子……

青春期的孩子比较自我。他们之所以比较自我是因为他们身体能力的发展促使他们可以为一些行为负责。而出乎我们意料的是,青春期是幼年时期孩子自我意识的延续。当他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他的自我意识被压制,在青春期时就会以其他的形式爆发出来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还小,尽可能的让孩子发展自我,表达自我,而不是过分的帮助或限制。如果你的孩子已经处于青春期,只要没有生命危险,让她适当的去经历,而不是用自己的思维来限制他。

父母是一场修行,不是每个父母都能做到不犯错误。而是要在育儿的路上修炼自己,包容孩子,温和、有效的和孩子沟通。沟通顺畅了,青春期就不会存在那么多的不理解。要知道,所谓的叛逆也不过是观点不一致而已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要给孩子足够的尊重,帮助他成长为他自己,而不是让他成为你眼中别人的样子。

人生如四季。孩子简单、纯净。我们需要了解孩子,才能做到更好的与孩子沟通。教育孩子不是把孩子养大,按部就班的上学,而是让孩子具备独立的人格、正确的价值观。教育就像小雨一样,润物无声。但教育更像金字塔一样,需要累积,才能走到顶端。好的教育,没有花枪,没有招数,只有爱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