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規劃下的三網融合思考

1月11日消息 自1953年中國首次以五年一個時間段來制定國家的中短期規劃以來,到2010年10月18日,正好是第十二個五年規劃建議出臺之日。而“三網融合”的概念自2000年10月份第一次在中國的第十個五年規劃中出現,到2010年10月18日,正是第三次。
    一、十二五規劃建議稿中的三網融合政策解讀
    在《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中,十分明確的把三網融合作爲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手段進行定位,彰顯出三網融合在國家戰略層面發展不可替代的重要性,也爲三網融合在十二五期間的發展提出了明確的方向和目標。
    三網融合是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支持工業高效發展的重要基礎
    縱觀十二五規劃建議稿(下文簡稱“建議稿”)全文,可以發現其中政策背景中極爲重要的一條“工業佔GDP的比重也達到極限,十二五期間工業化亦很難再提速,規模擴張的工業化模式必然要讓位於質量提升的增長模式。”而質量提升則意味着將大力提升工業化發展模式的效率,將粗放式,投資拉動型的工業發展向集約化,高效化發展模式轉變。這其中支持工業發展效率的重要基礎就是必須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
    在建議稿中第四條《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中,明確指出了“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的要求:“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加快經濟社會各領域信息化。發展和提升軟件產業。實現電信網、廣播電視網、互聯網“三網融合”,構建寬帶、融合、安全的下一代國家信息基礎設施。推進物聯網研發應用。(部分摘錄原文)”由這段話可以明顯發現國家在十二五期間對三網融合的一個要求、一個定位。
    一個要求:建議稿中第一次明確的提出了十二五期間必須完成三網融合的時間要求,所用的關鍵詞是“實現”。同時對比在“十五”和“十一五”規劃中對三網融合的要求可以發現三網的發展目標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從十五期間的“要擴大利用互聯網,促進電信、電視、計算機三網融合”到十一五期間的“要加強寬帶通信網、數字電視網和下一代互聯網等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推進三網融合”,再到此次十二五期間的“實現電信網、廣播電視網、互聯網三網融合,構建寬帶、融合、安全的下一代國家信息基礎設施”。可以發現三網融合概念從提出時的促進、推進到十二五規劃中的實現,已經很明確提出了十二五期間將完成三網融合這一國家級戰略信息設施建設的目標。
    一個定位:十二五規劃建議稿中也首次把三網融合提升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明確的提出了十二五期間三網融合作爲下一代國家信息基礎設施的重要發展地位,這一提法對後續三網融合的推動意義深遠。
    三網融合是提供優質文化信息服務產業,提升民生感知的重要手段
    建議稿中在十二五規劃發展目標中重點提出了中國經濟社會從外需向內需、從高碳向低碳的重大轉型,也指出了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服務業,促進經濟增長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的發展目標。
    據×××三網融合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副院長鄔賀銓曾估算,三網融合啓動的相關產業市場規模巨大,將超過6000億元人民幣,其中包括電信寬帶升級、廣電雙向網絡改造、機頂盒產業發展,以及基於音視頻內容的信息服務系統建設的有效投資,估算達2490億元;可激發和釋放社會的信息服務與終端消費近4390億元;數字內容開發製作、機頂盒生產與安裝等將新增就業崗位達20萬個。
    三網融合作爲一項戰略性新型產業,不僅可有效拉動相關產業市場發展,新增大量就業崗位,而且其本身在電信、電視、互聯網融合上帶動的文化信息產業發展,也是應和國家在十二五規劃中提出的大力發展服務業的戰略目標,同時隨着寬帶提速、大量基於三網融合新生增值類服務的推出,也爲老百姓快速便捷獲取文化娛樂信息服務提供了便利,符合了建議稿中“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爲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將文化娛樂產業快速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
    總的來看,結合十二五規劃建議稿和三網融合發展的趨勢,我國將在第十二個五年規劃時期,大力發展以三網融合爲基礎的信息化高速公路網絡,將分散在各地的工業產業和整體流程進行匯聚,形成建立在信息網絡基礎上的經濟結構發展模式的轉變。一方面通過與工業化的深度融合,以物聯網的快速發展將以往較多依靠資源性、粗放型的工業發展向高效、低碳的方式轉變,提升工業經濟的整體效率。另一方面,三網融合作爲一項新興的戰略性產業佈局,也將建立起一批新的經濟增長產業集羣,以信息服務業的發展模式帶動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進而提升民生感知。
    二、各地政府及業內人士對十二五規劃期間三網融合發展的認識和理解
    隨着十二五規劃建議稿的出臺,各地,各界人士對十二五期間三網融合發展也紛紛給出各自的迴應和看法。這其中,作爲首批三網融合試點城市的上海和深圳都率先把三網融合寫進當地政府十二五規劃建議,並且兩個城市在三網融合上的態度都各有代表性,上海作爲各類信息化試點的老牌區域,在處理廣電和電信雙向進入問題上態度十分低調和中性,以一個“有序”表明的自己的立場;而深圳市則更爲旗幟鮮明的表態要發展以廣電爲主導的三網融合信息產業,開闢三網融合的深圳路徑。
    而各位業內知名人士也紛紛就十二五規劃下的三網融合提出了自己的判斷和建議。作爲前工信部主管領導的李毅中部長就十二五規劃下信息發展對促進工業化升級的重要性提出觀點,同時相信李部長對三網融合演進難度感受頗深,因此重點提出了需要“推動”三網融合;親眼見證互聯網電視起落的李東生則更有感而發的說出了希望政府“儘快制定各項配套改革政策,以此來保障市場競爭有序開放”的心聲;電信專家史煒站在更清晰的局外人觀點道出了三網融合對電信和廣電的不同含義,同時指出制約三網融合順利實施的關鍵還是在於遊戲規則制定在先的重要性;資深行業投資人吳鷹則十分看好三網融合後的整體市場發展,不僅青眼有加移動互聯網增值業務行業,更是直接對IPTV相關公司進行了投資。
    上海將結合“十二五”三網融合契機,打造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爲主要特徵的“智慧城市”。
    上海作爲三網融合試點最早,發展最快的城市,在最近公佈的上海“十二五”規劃建議中把信息化提升到新的高度,提出大力實施信息化領先發展和帶動戰略,加快建設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爲主要特徵的“智慧城市”。上海“十一五”規劃建議中提到的“推進三網融合”,在“十二五”規劃建議中“轉變”爲“有序推進三網融合”、鼓勵廣電、電信業務相互進入,支持融合型業務發展,實現上海整體發展向服務業轉型,發展服務經濟。這其中非常重要的就是加快建設亞太通信樞紐、加快建設城市光纖寬帶網、新一代寬帶無線移動通信網和下一代廣播電視網,基本實現百兆家庭寬帶接入能力、無線寬帶和主要公共場所無線局域網服務的全覆蓋。在上海徐彙區,通過徐彙區政府和中國電信上海公司簽訂了信息化戰略合作協議,讓電信走進“民生”,已被定爲徐彙區“十二五”信息化發展規劃的重點。未來3年內,徐彙區將率先建成城市光網精品網示範區,所有居民區實現光纖到戶,上網速度將由現在的2M提高到30M以上,通過互聯網遠程遙控實現家庭安全防範、家居管理等將從藍圖變爲現實。根據簽訂的協議,“十二五”期間,雙方的合作重點就是將通信運營商的新興信息技術充分運用到社會管理和社區服務,其中大部分內容涉及民生,爲市民家庭用戶提供家庭網絡、家庭安全防範、家居管理、家庭娛樂、專業管家等一攬子專業式服務。
    深圳將發展廣電爲主導的三網融合新興信息產業,促進深圳信息產業向服務和文化產業升級
    三網融合試點將納入深圳“十二五”規劃,在深圳提交的《關於發展廣電爲主導的三網融合新興信息產業,促進深圳信息產業向服務和文化產業升級》的提案中,深圳市將在推進三網融合工作中重點關注三個方面:一是儘快推動出臺三網融合專項政策規章,率先建立有利於實施三網融合的行政管理體制、技術創新機制和考覈獎懲機制,加快建立符合市場機制的多元化的投融資渠道,走出一條三網成功融合發展的“深圳路徑”。二是突出重點,按照統一規劃建設、統一監督管理的原則,建設IPTV、手機電視集成播控平臺,提供規範接口;積極開展下一代寬帶信息網絡關鍵技術研究,重點突破寬帶互聯網、芯片設計、數字家庭網關等領域核心技術;制定三網融合信息安全標準,建立網絡信息安全保障體系等。三是促進三網融合相關新興產業發展,推動移動多媒體廣播電視、IPTV、手機電視等三網融合業務應用;大力發展數字內容產業,重點發展影視動漫、3D遊戲、創意設計等新興文化產業,推動設計業、數字內容產業集聚;力推廣電三網融合業務,開展大運會下一代互聯網試商用示範項目,逐步推進家居物聯網建設。
    李毅中,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是推動工業轉型升級,促進工業由大變強的重要途徑
    前工信部部長李毅中在2010年12月1日《求是》雜誌中發表的署名文章《“十二五”:加快工業發展方式轉變的關鍵期》中指出,“十二五”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工業和信息化系統必須深入貫徹落實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加快轉變工業發展方式步伐,推動工業轉型升級,促進工業由大變強。堅持把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作爲重要途徑。當今時代,信息技術與工業化呈現加速融合趨勢。要積極推進經濟信息化,努力使信息技術應用***到工業研發設計、加工製造、原料採購、庫存管理、市場營銷等各環節,全面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加快信息產業發展,推動三網融合,推進第四代通信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推進物聯網的研發應用。
    李東生認爲相關部門應着手製定三網融合的整體技術標準、規範和配套流程,同時儘快制定各項配套改革政策,以此來保障市場競爭有序開放
    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認爲,公益屬性的廣電業和完全市場化的電信業具有完全不同的商業模式,且長期獨立發展的這兩個行業,在觀念上、行爲準則上存在巨大的差異,都使三網融合的推進面臨挑戰。李東生表示,根據三網融合的目標和規劃,相關部門應着手製定三網融合的整體技術標準、規範和配套流程,同時儘快制定各項配套改革政策,以此來保障市場競爭有序開放。而三網融合的順利推進還必須要有與之相適應的法律環境來保障。他同時建議,儘快出臺電信法,實施技術中立監管。
    史煒認爲三網融合的重點在於制度和規則,必須落實操作環節,不能把一堆政策和原則甩給企業
    知名電信專家史煒指出,“如果站在廣電的角度,三網融合肯定是新媒體;如果站在電信的角度,三網融合肯定是增值業務。”他表示,二者的分歧是顯而易見的。廣電的業務和電信的業務如何實現融合?一個前提就是首先要有制度,有規則。史煒認爲,建立有效競爭市場的規則體系,最重要的是要落實在操作環節,不能把一堆政策和原則甩給企業,否則,就會導致廣電和電信各自拿網絡安全排斥有效的業務融合。
    吳鷹關注TMT(科技、媒體、電信)行業,特別是移動互聯網增值服務市場,並已投資百視通公司
    退出UT斯達康之後,“小靈通之父”吳鷹選擇了更直接的風險投資方式,他組建了中澤嘉盟投資有限公司並擔任董事長,而且把投資方向定在了他一向從事的信息產業。吳鷹認爲三網融合的經濟效益在三到五年後會得到顯現,而這三五年中,最有潛力的一塊是IPTV。“我相信十年以後,所有人都會用IPTV,尤其是在中國。” 並且,吳鷹也十分看好三網融合後的移動互聯網增值服務市場,他在天津參加2010達沃斯論壇期間接受路透社專訪時就說,中澤嘉盟主要關注TMT(科技、媒體、電信)行業,目前正在移動互聯網增值服務市場中尋求投資機會,因爲他認爲該市場潛力巨大。
    三、從近期三網融合實際進程看廣電和電信對十二五中三網融合的思考和佈局
    自2010年1月,×××總理×××主持召開×××常務會議,決定加快推進電信網、廣播電視網和互聯網三網融合以來,經過艱難的五易其稿,三網融合試點方案終於姍姍來遲,而在試點方案推出以來的這幾個月來,廣電和電信兩大行業在具體推進三網融合進程,以及對三網融合在十二五規劃中的理解又是如何,讓我們一起看下。
    作爲中國電信行業的三大運營商,對於三網融合的態度和舉措各不相同。作爲缺少固網資源,特別是最後一公里入戶網絡資源的中國移動,在過去的2010年間,加大了和廣電運營商的合作進度。分別在蘇州、泉州、深圳、新疆等地與廣電相繼簽署了戰略合作規劃,特別在上海,移動還和當地有線電視運營商東方有線合作在NGB覆蓋區域內推出了首個三網融合家庭產品“E家通系列套餐”,集移動通信業務、東方有線4M寬帶、東方有線互動電視點播回看節目包等多重產品於一身的E家通套餐產品。
    中國電信也就如何開展網絡融合業務、處理各環節不協調因素等問題在各試點城市進行了統一規劃。7月份中國電信還與國家電網公司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進一步開展合作。
    中國聯通方面相對更爲積極,據悉,中國聯通已經在北京、青島、大連、哈爾濱這四個國家三網融合試點城市完成了首期支持5~10萬容量IPTV基礎業務能力的平臺建設,並開始面向用戶提供服務。除此之外,還確定了天津、河北、四川、湖北、浙江五省市爲集團試點地區,以結合不同產業環境來尋求三網融合的不同發展形態。
    相對來說,廣電運營商在在三網融合政策基本明朗的前提下,舉措則更爲積極主動。就廣電在三網融合大背景下的發展和佈局,王效傑司長也提出了廣電在三網融合中的四方面任務。第一就是要建設IP電視、手提電視集成交互平臺,負責節目的統一集成和播出監控,負責對電子節目指南、用戶端、計費、節目版權等管理;第二是建設IP電視、手提電視監控平臺。第三個是建設中國廣播電視網絡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運營和統一管理;第四是廣電應該加快有線電視網絡數字化和雙向化的升級改造,同時在有線網增加互聯網接入、互聯網數據傳送和IP電話的業務。結合上述廣電在三網融合的工作部署,2010年9月25日,全國第一家中央級別IPTV集成播控總平臺與試點地區IPTV集成播控分平臺在各方的驗收下正式完成對接,總、分兩級平臺分別是中國網絡電視臺與四川省廣播電視臺。2010年11月23日,北京地區IPTV集成播控平臺也完成了與中央總平臺的對接。
    最後,再看公佈了三網融合試點方案後,各試點地區的融合進度。按照三網融的試點方案 ,IPTV集成播控平臺播出的節目信號經由電信企業架構的虛擬專網,傳輸到由IPTV集成播控平臺管控的用戶機頂盒。IPTV播控平臺實行兩級構架,中央設立IPTV集成播控總平臺,由CNTV組織建設;在試點地區,分別由CNTV和百視通聯合當地的廣電和電信部門,聯合建立試點地區IPTV集成播控分平臺。根據要求,IPTV集成播控平臺的建設和管理應在宣傳部門指導下,由廣播電視播出機構負責。
    2010年11月5日,湖南廣電與中國網絡電視(CNTV)的IPTV項目合作正式簽約,至此,已有北京、綿陽、武漢、深圳和湖南長株潭五地完成了與CNTV的對接。但這些地方的IPTV播控平臺中,都沒有當地電信運營商的參與。據瞭解,目前綿陽和武漢都還沒有完成廣電與電信運營商的傳輸系統對接 , 也就是說,這些城市IPTV集成播控平臺的總、分兩級平臺只基本實現了內容層面的對接,但對於計費系統、認證系統等方面並未真正實現對接,而只有對接完成後纔可以向用戶提供IPTV服務。
    當然,在三網融合進度艱難前行之時,仍有一些看似積極的信號出現。2010年12月16日,中國電信武漢分公司與武漢廣電組建的武漢市三網融合合資公司正式成立,在新組建的合資公司中,電信、廣電各佔一半股份,雙方將定期輪流派人出任董事長和總經理,初期先開展新型增值業務和公共信息服務,條件成熟時,再逐步擴大業務範圍,探索創新網絡、平臺建設和管理,逐步推出包括三網融合接入的NGB、IPTV等融合套餐業務,電視屏、電腦屏、手機屏、家庭信息機等多屏互動業務,視頻點播、娛樂、教育、理財等方面豐富互動業務種類。不過,略一分析,對於武漢的三網融合合資公司的管理結構上,還是存在着一些根本的問題,對於電信和廣電各佔一半股份的合作模式下,雙方定期輪流派人出任一把手進行管理的模式還值得商榷,對於這家合資公司在經營管理上存在的問題還需要時間的檢驗。
    行文至此,已是2011年1月,在2011-2015這一個新的五年藍圖徐徐拉開之際,三網融合第三次進入國家五年規劃文件中,充分說明了三網融合作爲提升中國全社會信息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模式的重要基石,早已不是某幾個大部之間的利益糾葛所能影響的國家戰略。雖然,在中國社會文化概念中,任何大舉措大動作都需自上而下才能最終成效,然而,在尚未打破現有體制政策建立新的融合政策及管理機制之時,仍需各試點地區政府及運營商通力合作,自下而上的摸索出一條可行的融合路徑,爲最終的自上而下的三網融合政策出臺提供佐證。值此2011年新年之際,希望新的一個五年發展中,三網融合一路走來,不再舉步維艱,如履薄冰。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