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好莱坞发行机制看盛大风云变

盛大1亿元现金收购锦天科技,在媒体的高度关注下,跟着又推出三个计划:"风云"、"18"和"20"。

“风云”计划:如果你正在运营活跃用户数超过150万的网络游戏,即可获得:1亿以上的现金投资,最专业的客服、技术保障等支持平台,中国最大的网络支付体系,共享超过5亿的庞大注册用户群体。

“18”计划:如果你是优秀的网游开发团队,拥有出色的网游研发项目,那么欢迎每月18日至盛大展示你的才华、项目和创意;即可获得:千万级游戏研发投资,盛大本土运营平台,全球分销支持。

“20”计划:如果你认为是自己是网游行业的TOP10%精英人才,即可获得:参与研发和运营DOA等世界级游戏机会,最高20%收入分成回报,百万年薪待遇。

针对这三大计划,很多人认为是盛大财大气粗,花钱垄断行业人才库,给竞争对手竖起一道无法逾越的坎,还有人认为盛大是要做网游的风险投资公司,而这些都是别人早就做过的事情,盛大只是把噱头玩得更大。

比如2001年时令硅谷哗然的"Venture Lab",当时有不少投资机构给一些小公司办公室、资金和资源支持,但2001年后它们都倒闭了,原因是受干预后,团队创造力减弱。而收购的公司团队往往有不少核心人士流失的状况,此前网易也曾为其所害,此次盛大是否会重蹈覆辙?

对这些疑问,盛大总裁唐骏反驳硅谷那些投资机构给的只是钱,没有经验是失败的重要原因,盛大要的更是产品,而非团队,他强调对这些项目拥有优先代理权。
盛大的三大计划和唐骏的解释不由得使我想起了好莱坞的发行机制,两相对比,它们还真有不少雷同之处。

好莱坞有七大影业公司,索尼影业(Sony/Columbia),福克斯(20th Century Fox)、迪斯尼(Disney/Buena Vista)、华纳(Warner Bros.)、派拉蒙(Paramount)、环球(Universal)、米高梅(MGM/UA),他们主要的职责其实是影片的发行。发行有多种渠道和方式,比如院线放映,录像带碟片出租和销售,电视播映权转让,以及一些周边产品(比如蜘蛛侠的玩具)的生产。这其中有多种利润分成不做赘述,据统计,一部制作、宣传成本5000万美元的片子,只要保障北美院线有625万美元的票房就可以收回成本了,换句话,就北美市场来说,好莱坞电影发行商的风险率只有0.125,而如果是《哈里波特》这样的超级商业大片,风险更是微乎其微,事实上华纳在影片上映前便收回了成本。

所以,好莱坞的“七大”自从定型以来,便一直屹立至今,很长一段时间米高梅公司因为财务上处于窘困状况而被称为“好莱坞病夫”,但是它并未退出好莱坞舞台,这跟影片发行放映体制离不开关系。所谓的“病夫”只是一时资金周转不灵而已,只要生产出一部北美票房能上千万的影片,米高梅的资金就能顺利回笼,这个对007专业户来说并不难。

如果换成好莱坞七大影业公司中的迪斯尼来执行盛大这三个计划,那就是这么一个版本:

“风云”计划:如果你的电影有人气超过1500万的明星×××,即可获得:1亿以上的现金投资,最专业的导演、CG技术等支持平台,美国最大的院线放映体系,共享超过15亿的全球电影观众群体。

“18”计划:如果你是优秀的电影制片团队,拥有出色的脚本,那么欢迎每月18日至迪斯尼展示你的才华、项目和创意;即可获得:千万级电影拍摄投资,迪斯尼全球运营平台,全球分销支持。

“20”计划:如果你认为是自己是电影行业的TOP10%精英人才,即可获得:参与拍摄和运营《加勒比海盗》等世界级电影机会,最高20%收入分成回报,百万年薪待遇。

陈天桥一直在喊,要做“网络迪斯尼”,这不就是吗?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