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NA學習實錄】網際互聯

  最近屢屢受挫,受挫的原因是各方面的,最重要的也許是該會的沒有好好掌握,掌握的隨着時間的流逝也慢慢的忘記,模糊不清的知識點能把你折磨死。這年頭要全能,而且你必須要和企業的核心業務掛鉤,不然會死的很慘。

  思科認證網絡工程師(Cisco Certified Network Associate,CCNA)這個證書對於已工作將近3年的我來說顯然沒有什麼實際的意義。再說我也沒考也沒打算考,CCNP.CCIE貌似只是個夢想,從未真的堅持一年半載去實踐它。這或許就是說說而已。

  當然實際的三層設備對我來說確實沒有接觸過,當初是學了忘忘了再啃下書本敲敲命令,但我這個人該忘的還是忘,時間久了,又沒在實際中實踐過,記性就更差了,當初的網絡工程師子網劃分的題目是滿分而過,可如今給我一道子網的題目,立馬就腦子漿糊了,不會做了,窩巢。~~

  堅持不夠這是造成悲劇的最終原因,表把沒有實際環境沒有真實設備掛在嘴上,窩巢,我想抽你一巴掌,機會有,你把握不住,這就是下場。FUCK~~~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爛筆頭不如碼字,嘿嘿~】

  好吧,開始進入網際互聯的奇妙世界。

  ·當用路由器將兩個或多個LAN或WAN連接起來,並用協議(比如IP)配置邏輯網絡尋址方案時,就創建了一個互聯網絡。

  ·默認時路由器分割廣播域【當然路由器也用來分割衝突域】,所謂廣播域是指網段上所有設備的集合,這些設備收聽送往那個網段的所有廣播。

  ·在cisco路由器上,通常情況下使用串口,尤其是V.35物理接口來提供WAN連接。

  ·在網絡中使用路由器有兩個好處:

    1.默認時路由器不會轉發廣播。

    2.路由器可以根據第3層(網絡層)信息(比如IP地址)對網絡進行過濾。

  ·路由器是真正的交換設備,但它實際上是工作在第3層的交換機,與第2層交換機轉發或者過濾幀不同的是,路由器使用邏輯尋址並對數據包進行交換(轉發)。

  ·交換機的主要用途是:使LAN工作的更好(優化其性能)爲LAN的用戶提供更多的帶寬,交換機不向其他網絡轉發數據包,只是在網絡內部從一個端口向另一個端口“交換”幀。 

  ·默認時,交換機分割衝突域,但只有一個廣播域。且交換機上的每個端口都是一個衝突域。路由器的每個接口都提供一個單獨的廣播域。網橋可以分割衝突域,交換機直接的連接被認爲是一個衝突域。

  ·OSI參考模型

   應用層:提供用戶接口【文件、打印、消息、數據庫和應用服務】

   表示層:爲應用層提供數據,並負責數據轉換和代碼的格式化。

   會話層:負責建立、管理和終止表示層實體之間的會話連接。

   傳輸層:傳輸層將數據分段並重組爲數據流。【提供分段、排序和虛電路】

   網絡層:提供邏輯網絡尋址功能,並通過互聯網絡進行路由選擇。【邏輯尋址】

   數據鏈路層:將數據封裝成幀,並將數據送到網絡介質上。【將數據包組合爲字節,字節組合爲幀】數據鏈路層將信息封裝成數據幀,並添加定製的報頭,報頭中包含了硬件形式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

   物理層:發送和接收比特流。【在設備之間傳輸比特流】

  ·介質訪問控制 MAC 【MAC地址由48比特長,16進制數字組成.】 邏輯鏈路控制 LLC

  ·數據終端設備DTE  數據通信設備DCE  CSMA/CD帶衝突檢測的載波偵聽多路訪問。

  ·中繼器:接收數字信號並進行放大或×××,然後將數字信號轉發到所有活動的端口上。集線器實際上是多端口的中繼器,中繼器上所有設備都在同一個的衝突域和廣播域中,且所有設備共享帶寬。

  ·導致LAN擁塞的可能原因:在廣播域中有太多的主機、廣播風暴、組播和低的帶寬。   

 補充:看透這個世界--數據封裝與解封裝過程 - 宋楊老師

  http://angerfire.blog.51cto.com/198455/70741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