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三、經濟學大廈的基石

上篇文章我們分析了,自私與理性不是經濟學的基礎假設,那經濟學的基礎到底是什麼呢?

我們先來看下人類的四大約束:

東西不夠,生命有限——即稀缺是基本事實;

互相依賴,需要協調——故交易是最佳方式。

事實上,現代經濟學是建立在“稀缺”這個前提上,但稀缺並不是一個假設,而是一個基本的事實。

稀缺的原因有兩個:

1、你想要的東西,別人也想要。

2、人的需求在不斷變化,不斷升級。

你去超市裏看看,找到自己最喜歡的商品,一看價格發現它非常高。這說明什麼?說明你喜歡的,別人很可能也喜歡。

人有了饅頭,就想有酒肉,吃好了就想穿暖,穿好了就想娛樂等等。你看,人的需求是變化的,人的慾望是無窮的。

經常聽到有人批評現代生活,說現代人培養了許多不必要的需求。可是,真有不必要的需求嗎?哪怕是最簡單的一支鉛筆,它上面就有不同的顏色,不同的形狀,不同的印記。爲了滿足人們對美的需求,這當中也消耗了大量的資源。

很多年前,剛開始有去屑洗髮水時,就有人討論——頭屑真的那麼可惡嗎?我們真的要去掉頭屑嗎?還是賣洗髮水的廣告商,刻意營造了一種需求?

當然你可以說,這種需求是被營造出來的。但是反覆使用之後,人們就會慢慢覺得,沒有頭屑是個人清潔衛生的一個基本標準。你看,我們今天的人,肯定要比50年前的人更衛生、更悅目。

所以,人類的資源永遠都稀缺,所以,稀缺纔是經濟學的基石。因爲稀缺,所以交易,所以纔要資源配置,所以纔有了市場和政府。

由於資源稀缺,我們又有不同的需求,所以,交易自然產生,而一個蘋果換你一個李,我們各取所需,各得其樂。

經濟學認爲,哪怕物質的總量哪怕不發生變化,只要人與人之間能夠進行交易,幸福就能夠無中生有地產生。

也就是說,雖然交易沒有創造新的東西,但交易本身就能無中生有地創造價值,從而給每一個人帶來幸福,經濟上的專業術語叫——交易剩餘,我們在後面也會講到。

這也就能解釋《戰俘營裏的經濟學》故事中,爲啥牧師轉了一圈,手裏就憑空多了一袋食物,這位牧師可不是什麼騙子,他是一位增加福利、創造幸福的商人,他手裏拿着的那一袋食物,就是他創造幸福的證明。

所以說,交易能賺錢,甚至能賺大錢,因爲它創造了價值。

正因爲如此,也有經濟學家把經濟學定義爲——關於交換的研究。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