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求回報的善心

晚上下班回來,已是晚上十一點。最近天氣悶熱,間或大雨,但是大雨間隙確實比較悶熱。

路上遇到一個拾荒老人,看上去得七八十歲的樣子,頭髮花白且捲曲,肢體瘦削,穿着破破爛爛的,左手用木棍挑着一些瓶瓶罐罐和廢紙箱在肩上,右手也提着一個塑料袋,裏面裝着些礦泉水瓶,走路有點蹣跚,看上去行動有些艱難。我本在他的後面,可是我走了十多米就趕上並超過了他。

我忍不住回頭看了他一眼,可以明顯看出他臉上的倦容。我回過頭來繼續前行,但是沒走幾步我停下了,轉過身去。老人繼續往前走。

“您好,您還好嗎?”我主動跟老人家搭話。

“我前面就到家了,我家就在前面。”老人家普通話不太好,我勉強能聽懂。我有點疑惑,他真的有家嗎?如果有,會是什麼樣子呢?

“您需要幫忙嗎?”我問道,“您需要幫忙嗎?吃飯吃的飽嗎?需要錢嗎?”他可能沒有太聽明白我是什麼意思。我拿出錢包,拿出一張鈔票,想要遞給他,但是他立即把手伸過來,把我拿錢的手塞回了錢包,堅決的拒絕了我的好意。他的指甲是典型的老人的指甲,捲曲而且厚,並且指甲縫裏還有一些黑色的污垢,但是手指倒是挺乾淨。

“如果您不想要,我就不給了。”每一個人都是有尊嚴的,我當然不會用一百元錢去強行踐踏別人的尊嚴。當然我也不知道他是不是真的需要或者不需要錢。或許是我自作多情了吧。

“我有點累了,先找個地方休息一下。”說着他緩慢的朝着超市旁邊的一個窗臺挪去,把身上的瓶瓶罐罐都放在窗臺上。

“如果你以後需要幫忙,看到我,你可以叫住我,我會幫你的。”

“你是不是基督教徒啊?”

“不是,我並不是基督教徒。”

“那你應該去信基督教,你太好了,他們應該保佑你。”他說話的時候有一點觸動。

“如果你以後需要幫忙,看到我,你可以叫住我,我會幫你的。”

我不知道爲什麼我會有想幫助這位老人的想法,甚至也不知道他需不需要幫助。以前我也會偶爾幫助一些陌生人,曾經困惑於爲什麼要幫助陌生人,是爲了有回報嗎?會有回報嗎?理性告訴我們,做好事和獲得回報之間其中並沒有因果關係,但是我還是會幫助一些需要幫助的陌生人。後來我在知乎上看到的一句話解答了我的疑惑:“我們堅持做一件事情,並不是爲了獲得回報,而是我們相信這麼做是對的。”有一些巧合的事情能夠給我們的心靈一些慰藉。

一九年三月份的時候,我去吃午飯,路上遇到一個來自盧旺達的姑娘要去中科大找他的哥哥,但是手機沒電了。對於一般的問路,我至多指一下方向就算了,但是我花了將近兩個小時的時間把她帶到了他哥哥在中科大的公寓。我幫助她並不是因爲她是外國人或者國際友誼或者獲取回報之類的,只是覺得,如果我在她的處境,也需要這樣的幫助。

這件事情之後,我突然間想起一七年六月在迪拜,我在哈利法塔和迪拜商場逗留之後的那個晚上,找了半天都沒有找到去Battuta的的地鐵,手機沒有GPS信號。路上遇到一位叉車司機,他不光跟我說了地鐵位置,還說最後一班地鐵就要開了,估計我走路是趕不上了,於是他用他的叉車把我送到了地鐵站。

我不知道這位叉車司機是不是因爲宗教信仰上的回報幫助我,但是我幫助那位盧旺達姑娘只是出於我認爲她需要我提供這種程度的幫助,不是爲了獲得回報,名利上的或者宗教上的,也不是爲了回報叉車司機。如果忽略時間順序,我們可以想,幫助他人的我獲得了一次被幫助的獎勵,也能得到一絲小小的慰藉吧。

我做一些幫助他人的事情,並不期望能夠某一天有人幫助自己,也不期望從中獲得回報,只是相信,這麼做是對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