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哭、发脾气是好事,千万不要限制孩子了

家长们经常会根据孩子的表现判断孩子是不是正常。当孩子表现的欢乐、活泼、大方、自信时,家长就认为孩子是“正常的”;当孩子表现的愤怒、好动、不合作、脾气暴躁时,家长就认为孩子是“不正常的”。其实,对孩子来说,负面的表现也是正常的。家长们之所以觉得不正常是因为家长没有读懂孩子负面表现的信号,这些正是孩子寻求帮助的表现

如何能够读懂孩子孩子发出的信号?答案是学会倾听孩子。很多家长认为“倾听孩子”就是听孩子说话,也有很多家长认为“倾听孩子”就是陪孩子说话。其实这是一个误区,倾听孩子意味着根据孩子的语言、情绪、身体反应等读懂孩子的心

《倾听孩子:家庭中的心理调适》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倾听孩子,下篇听你听我。作者帕蒂*惠芙乐认为一个父母想要读懂孩子,倾听孩子,父母本身也需要被倾听。父母能够掌控好自己的情绪,才能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孩子。而想要孩子在童年和青少年期人格和心理方面健康成长,孩子需要得到有效的倾听。

《倾听孩子:家庭中的心理调适》从哭泣、恐惧、愤怒、发脾气四个方面详细的描写了孩子出现负面情绪的原因,并给出了有效的倾听手段和指导建议。孩子的情绪多半是在对孩子说“不”的情况下出现的,帕蒂*惠芙乐指出,通过多次的三步曲“倾听——说“不”——再倾听”,就可以让孩子逐步实现自我疗愈。当然,有效的倾听对青春期的孩子以及成人的自我疗愈都有指导意义。

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孩子的小情绪只是问题的导火索,当孩子内心深处压抑了太多的负面因素,任何一个关注的倾听都会让孩子大哭。但是别担心,大哭是孩子的自我疗愈,而不是任性妄为。读完这本书,我有很多收获,在这里分享以下几点:

1、安排特定的时间,在游戏中倾听孩子。

很多家长抱怨说,孩子在学校发生的任何事都不跟家长说(包括让孩子开心或伤心的事情)。当家长问起来的时候,孩子的回答往往是不知道或没什么。

家长将原因归咎于孩子不爱表达,或孩子忘性太大,但更大程度上是因为孩子在家长这里没有得到足够的信任和安全

回想一下,当孩子表达感受时,作为家长的我们是如何回应的?对于孩子弱小的表现,家长们是担心、焦虑甚至斥责;对孩子开心的表现,家长们是漠不关心、敷衍应付。生活和工作中有太多需要家长操心的事情,好不容易有个休息时间,还想自己放松放松。家长对孩子倾注的心血太少,期望孩子能够自己玩。久而久之,孩子们在家长那里得不到关注,就会失去安全感,他们不再信任家长。

孩子的问题,不是说出来的,而是表现出来的,是在游戏的互动中表现出来的。因为很多幼儿还不能明确的表达问题,即使会表达,也会因为担心家长的态度不敢表达。

在特定的时间和孩子玩游戏,能够增加家长和孩子的亲密度和安全感。尤其是当游戏中的成人在孩子面前扮演一个滑稽的弱者时,孩子会被逗得哈哈大笑。这样的大笑是疗愈、是放松、是安全,在这样的游戏中增加身体接触,就能够增加和孩子的亲密度。

此外,这样的游戏还有助于孩子增强自信,将在孩子自己或他人身上遇到的问题通过游戏呈现出来。如果游戏中的成人处于主导地位,孩子就很难表达自我,更谈不上表达自己内心的压抑情绪了,所以扮演搞怪的弱者很重要。注意:胳肢孩子的游戏也会令孩子大笑,但这种大笑是屈服于成人的,没有太大意义。

当亲密和安全感足够强时,孩子才能在你的面前尽情的展露自己的情绪,因为他知道,你是那个对他不离不弃的人。你可以允许孩子最大限度的发泄情绪,但要注意限制孩子对你的伤害。当孩子大哭时,你要做的就是静静的陪伴,简单的回应,直到孩子自己停止哭泣

很多人都害怕孩子哭,经常采取转移注意或哄骗的方式来应对孩子的脾气和哭泣。其实这些只能将孩子的情绪积压在内心深处,没有对孩子受到的伤害起到任何的疗愈作用,这表面上满足了成人的欲望,孩子不哭泣就不再麻烦和吵闹,但孩子却成为了最大的受害者

孩子具备自我修复的能力,千万不要将这种能力扼杀。

家长要做一个倾听者,观察、感知,而不是责问、训斥。

2、不要让自己的情绪主导孩子的情绪。

很多家长说,孩子发怒了,家长也了选择倾听,哄劝,可很多时候哄劝不仅不管用,反而会让孩子哭的越来越厉害、越来越伤心。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家长们可能觉得孩子是无理取闹。其实不然,而是因为孩子在家长那里感受到了安全,所以他们才敢放肆的哭泣,借助哭泣治愈自己的心理创伤

可是当孩子越哭越厉害、越哭越伤心时,很多家长的倾听就结束了,他们选择愤怒回应孩子或对孩子发脾气,用恐吓压抑孩子的情绪,让孩子在恐惧中停止愤怒。

结果是,家长的情绪战胜了孩子的情绪,孩子不哭了。可孩子就从此受伤了,内心淤积了负面的情绪,伤痛疗愈没有完成

所以,如果选择了倾听孩子,请坚持下去,直到孩子不再哭泣。如果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请给倾听一个暂停,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再去引导孩子调整情绪。

一个无法正确管理自己情绪的人是很难做到引导别人正确管理情绪的

3、孩子可以自己克服困难,家长只需专注倾听。

举个例子:孩子在吃饭,结果吃饭的时候由于勺子没有拿稳食物掉了出来,孩子大声哭泣。

表面看孩子的行为实在是滑稽的很,自己盛不稳还大发脾气哭泣。实际是因为因为孩子对自己过高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而沮丧发脾气

你很难想象,孩子是对自己有要求的,而且是很高的要求。

孩子的沮丧需要自己克服,成人只需给予的是正确引导。当孩子发脾气的时候,静静的倾听就好了,简单的告诉他你理解他、关注他,孩子的脾气是在自我疗愈。当疗愈完成,孩子在以后遇到挑战的时候还会愿意不断尝试。但当孩子的脾气被家长的情绪压制下来时,孩子就会讨厌学习,厌恶挑战。

孩子会哭泣、发脾气,这很正常,千万不要限制孩子,因为这样会阻碍他学习能力的发展。

有的时候,孩子在愤怒哭泣时,会责备成人,明明是自己没有拿稳,偏偏认为是成人的问题。家长们还据理力争,最后以双方的不欢而散收场。

家长们不知道,孩子的责备是因为孩子认定你是他的安全港湾,他需要你的倾听来吐露自己的悲伤。这个时候,家长对孩子的责备只需要听听就好,不要当真。因为孩子在情绪中无法正常思考。等孩子情绪平稳过来,他就不会再这么认为了。

要知道,相互争吵发怒只会让问题解决的时间变得更长

情绪是伴随一生的东西,但所有的创伤大都来自于童年周围的环境和成人所带来的伤害,因为在这个时期,孩子还是个孩子,自己还没有能力主导一切。倾听孩子不是简单的一件事,而是让孩子能够健康成长的基石。倾听孩子的每一个信号,孩子定会给你一片蓝天。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