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第四十二章

第四十二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爲和。人之所惡,唯孤﹑寡﹑不穀,而王公以爲稱。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爲教父。

直 譯 :

道生一,(道產生一,);一生二,(一產生二,);二生三,(二產生三,);三生萬物。(三產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萬物都揹負着陰面而擁抱着陽面,);衝氣以爲和。(陰陽之氣相互對衝,所以構成調和的自然景象。);人之所惡,(人們所厭惡的,);唯孤﹑寡﹑不穀,(是孤家寡人和不得養,)而王公以爲稱。(而那些王公卻以此來稱呼自己。)故物或損之而益,(所以,萬物或者受損之後而獲益,)或益之而損。(或者獲益之後而受損。);人之所教,(別人所教導的內容,);我亦教之。(我也用來教人。);強梁者不得其死,(那些逞強的人不懂得死亡的過患,);吾將以爲教父。(我將用大道的真理來成爲世間的教化之父。)。

本章總結

本章爲了加深人們對天地萬物根源的瞭解,再一次強調了天地萬物都是由道所生。老子簡述了先由萬能的道體生出一顆活靈活現的心,再由這顆心生出二元對立、精彩紛呈的可揀選心境,然後由二種完全相對的思想生出六根、六塵和六識三種輔助道用的工具,最後由這三種業相演變出包羅萬象的世間風情。

萬物的性質是負陰而抱陽,萬物的原理是衝氣以爲和。老子用負陰抱陽來說明,萬物僅僅是陰陽兩種儀態的組合體。而這兩種儀態起初只是兩種對立的觀念,它們互相糾集,然後渾然成爲一體,共同成事。如果拿掉陰陽當中的任何一個部分,物質世界就不能成立。也就是說,萬物不可能單一存在,其本身也具有極強的雙面作用。

衝氣,指陰陽二氣的互動。從陰陽二氣對衝形成的調和結果來看,這就是天地之間,各種物質現象協助合作、生剋制化的嚴謹規律。這也說明了物質的構成元素只是陰陽兩種氣態,在通過心力作用的情況下才化合成相。由此揭開了一個人們長久以來自編的彌天大謊,由此證明萬物本來無相,因心動而幻化顯相。又因爲動態的妄心也不實有,因而進一步得出,一切物質現象全都虛而不實,妄而不真。

這樣,從萬物到三二一,再歸於無形無象的道,這個完整的過程就不難理解了。無形的道又怎麼能演變出有形的物?根結不在道和物,而在於心。心迷則妄生,心覺則真顯。何去何從,能不能見到實相,全看德行的功夫,利用道來覺悟的程度。

人心如何覺?首要條件是要將心安住在最低賤的位置,將自己看小,小到沒有自我就最好了。否則,人處在風口浪尖上,不可能不飄搖。飄搖者,命如懸絲,隨時面臨斷線的危險。不管萬物如何損益,也不管自然怎樣循環,皆與謙下無妨,此處獨靜。走出生命這個迷魂陣的唯一出口,恰恰就在這裏。

最後,老子充分肯定了自己的教法,無論世法還是超出世間的諸多之法,都倡導不可以用強梁的方式來爲人處事,因爲這樣做最終不但得不到好的下場,違背道德真理,令人性扭曲變形,苦報將在所難免。

由此可以清楚的看出,天下教父,老子理應當仁不讓。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