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第四十四章

第四十四章 

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直 譯 :

名與身孰親﹖(名望與身體哪個更親?);身與貨孰多﹖(身體與財貨哪個多餘?);得與亡孰病﹖(得到與失去哪個是病?);甚愛必大費,(過分貪愛必定會大量耗費,);多藏必厚亡。(過多儲藏必然有慘重損失。);知足不辱,(知道滿足就不會遭受恥辱,);知止不殆,(知道停止就不會遇到危險,);可以長久。(唯有這樣纔可以保持長久。)。

得到與失去,到底哪個是弊端,哪個有毛病,也很難講清楚。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得到與失去之間有天然的平等關係。有得就會有失,失去常常意味着得到,得到又往往決定了失去。得與失說到底其實沒有差別,塞翁失馬的例子就足以說明得與失的不固定性質。我們一般人都會認爲,得到是好事,失去是壞事。然而,恰恰是因爲得到了纔有可以失去的東西,如果什麼都沒得到,哪裏又存在失去這一說呢。反過來,如果得到的都不失去,好比吃下去的東西不消化,物質怎麼代謝,生命怎麼延續,世界怎麼運轉?由此可知,得到不見得是好事,失去也不一定是壞事。人應該將所得看輕,將失去看淡。看輕了所得,失去又何足懼哉?當人的心態放平了,哪怕有問題也不再是問題。人們一直都在生生不已中取得,又在滅滅不斷中失去,後來什麼也沒抓住。可見最終的結論,得到與失去都是禍害,它使人迷淪在得失中辛苦掙扎,浪費精力與時間,消耗生命和能量。

從道的本體上來看,名與身渾然一體,身與貨彼此難分,得與亡平等相對。親疏只是人心在分別,多少隻是人們在取捨,利弊只是大家在權衡。當人心不起妄執,道中之物天然無異。

名也好,利也罷,以及所有能揪心的東西,它們就像空中飛舞的雪花,只要伸手去接,一眨眼就變成了水點,若是過一會兒再來看,很快揮發得一乾二淨。人們生活在一個流轉的時空裏,所有能執取的東西,都不能久留,失掉只是時間遲早、方式喜憂、過程繁簡的問題。得到的越多,損耗的理所當然就越多。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