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皇帝們不做,而是他根本不懂啊!

儒者常批判古代皇帝不懂民間疾苦,昏庸無道,作爲統治者這確實是失職失德。不過,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的皇帝大多數不知道民間是什麼樣子,怎還知疾苦呢?

起於微末的皇帝本來來自民間,做過農民(朱元璋),從事商業(柴榮),當過小官(劉邦),轉戰四方的皇帝(李世民)深入民間,這些統治者,大多經歷過或者瞭解民間疾苦,體驗過農民的反抗力量,在任期間自然重視民間穩定,實施輕徭薄賦,取得明主之號,成就治世美名。這種民間經歷和勤懇治政的經驗可能會間接傳遞給後代子孫,這也是王朝初期大多很快從戰亂凋敝走向繁榮昌盛的重要原因。

問題出在巔峯到來的那一刻,王朝中期多爲平和之世,長久和平和經濟繁榮逐漸麻痹統治者謹慎和進取之心,完全長於深宮之中皇帝只能從書本中瞭解不真實的民間,根本不知民間苦在何處?或者根本不知道糧食怎麼種出來的(現在大城市可能就有人不知道麥子、水稻的區別),這種情況下何談輕徭薄賦。因此很容易走向荒淫奢侈,廣納妃嬪。(宋徽宗)甚至是狂妄自大,窮兵黷武。(漢武帝,清高宗)。個別天資聰穎的統治者,前期勵精圖治,後期也逐漸懈怠。(唐玄宗,明世宗)

最近天雨連綿,農民叫苦不迭,莊稼被雨毀了,市民拍手叫好,氣溫一直很涼爽。市民在高興時會想到農民不易嗎?他沒做過農活,他不知道。統治者肆意揮霍、索求無度會想到糧食不易嗎?他沒下過基層,他不知道。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